在學校總務工作經驗中,學到最多的事情是"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 危機來自於平時未建立風險管理,包括建置應有的工作流程,或者未落實物品管理,最終,人為疏漏或物件品質低落到一個程度時,乳酪效應就會發生,造成校園意外發生,危害生命健康或財產損失。
在這個職務上,我赫然發現總務工作總是默默地執行最看不見的安全把關,從前讓我最不明白那些無趣卻每月例行填報的檢查表,原來都是讓大家在公共場所可以安心健康的幕後功臣。 當然,因為是幕後工作、例行填報,反正沒有人看見,有更多時候,是...(不好說)。只要不出事,都沒有人知道,就怕一出事,還抖出一堆沒負責任的連鎖鍊。走到這個地步,只剩下"危機處理"可以做了。
危機處理是高情緒張力、高強度的情境,只能停損而無法讓事件更好。因此,在一間校舍老舊、行政人員頻繁更換、制度尚未健全,又資料不完整的學校單位,總務工作對於我而言,優先補強當前安全程序,在努力回補缺露資料,戰戰兢兢地度過一年。
這樣的經驗,讓我有機會回顧過去在教務工作,以及省思現在的課程研發工作。 學校裡最常與教師工作的項目,莫過於教學共備、教學品質把關、教學正常化、課程報告紀錄與評鑑...等等工作,其實,這些習以為常圍繞著上課之外的工作內容,正是一種常態事務上的風險把關。雖然,執行這些常態事務性工作,仍然讓部分的老師覺得無趣、紙上作業,甚至,溫馨提醒未繳件同事時,還很容易招人討厭。
幾年前有位自詡為名牌教師告訴我,自己的教學專業,都會在FB記錄及公告,應該不用交學校的課程紀錄給非此專長領域的教師審查了吧!
其實,課程紀錄與課程評鑑的意義,在於教育人員的專業提升,透過所提出的佐證資料,檢視教學活動及學習成效是否達成課程目標。以FB版面來說,以文圖呈現個人特色或者情感抒發,大多以記敘文或抒情文體裁表現。而教案與教學紀錄格式,包含更多教學專業訊息做多向度的對照,透過時間、流程、評量等多方向訊息,檢核執行效能。就不是FB媒體可以負荷的格式。
特別在自編的校訂課程或教師有自編教材的課程中,只要家長有質疑,這一切課程研發、執行、評鑑的流程,就從"風險管理"地位,立刻轉變成為"危機處理"條件。
這學期才檢視了課程評鑑制度,透過課發會讓其流程完備,學期末就發生教師想拉家長當打手,試圖透過攻擊自編教材設計與執行的正當性,來合理化教師不用執行自編教材、教材不用受檢核的投訴事件。 正因為課程研發程序完備、討論過程公開透明、課程評鑑計畫完備,因此,最終很清楚的看見,問題出在該名教師教學執行自編課程時,教學素材與教學活動是否具專業素質?是否指派合宜作業且關注學生學習表現?在合法的制度面,教學專業涉及學生學習品質,當然教材與教案需要接受審查的流程。這不是任意編排他人是非,只要處於受害者博取同情,就可以閃躲專業不足的問題。
因為家長投訴,一直以來的課程規範與會議保護機制功能,讓課程風險管理的面紗全數揭開。當教師教學素質不一時,更是給予制度面需要存在,為課程品質把關的必要性。 大家在撰寫設計,以及課程評鑑時,再也不敢輕忽隨意放水。
在這件事情中,從危機變轉機,是有其條件的,條件在於平時的"風險管理",縱使無趣甚至惹人煩,但是你說"管?還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