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能力:重新思考愛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我說:「愛是一種能力,是透過後天刻意練習出來的技能,您相信嗎?」


與史坦伯格愛情三因論中的親密、激情、承諾不同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認為愛是由給予、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所組成

它們是一切形式愛的所共有


我認為愛不只是心動,更是一種狀態,是一種生活方式

當代年輕人流行「速食戀愛」離婚率也是歷史新高

雖然這與「離婚並不可恥」的觀念興起有關

但也側面應證愛情與婚姻並不是童話故事中的幸福生活


身為年輕人的一員,對於愛這件事有不少觀察

年輕族群似乎總是汲汲營營得尋找那個「對的人」

卻總是忘記讓自己成為那位「對的人」

忘記讓自己學會「愛」


聽過一句浪漫的話:「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許多同學身邊的伴侶總是換了又換

這件事總是讓我納悶,這難道真的是時代惹的禍嗎?

自從大城市、網路和智慧型手機興起,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似乎快到讓我們忘記停下來看看始終陪在我們身邊的人


套一句年輕人一句戲謔的流行語「所以愛會消失,對嗎?」

「不對。」

「愛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因此佛洛姆並不欣賞「墜入愛河」的說法

因為這代表了愛是被動的,在他眼裡,愛應該是充滿活力的「積極作為」


根據書中的說法我們來深層討論一下「愛」這件事

「愛的感覺」究竟是什麼?

「愛是合一。」

不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皆是如此


原本毫無關係的兩位陌生人,他們之間的高牆一夕倒塌

雙方因而感到親密無比,似乎彼此就是彼此的全世界

尤其對長期感到孤單的人來說,這是非常美妙的體驗


在成熟的愛中,兩個人是從他們生命的本質去體驗自己

而不是尋找自己生命中所不足的缺陷

因此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段話:

「幼稚的愛是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而成熟的愛則是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愛需要平等嗎?

在這個資本主義的年代,我們在乎「你給我多少,我就給你多少」

生怕一點點的不平衡會造成兩人之間的關係崩壞

但以上想法是資本主義下誕生的「公道倫理」

並不是愛


愛本身是給予、是付出,不求回報

因為給予本身即是獲得,也是表現蓬勃生命力的一種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施比受更有福」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了幸福這件事

而幸福本身是來自於貢獻感

這也側面應證了愛和幸福本質上差異並不大


愛是主動積極的

是否要愛,決定權在自己手上

「我愛你」可不是說說的,這是需要去實踐的諾言

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自身狀態


人類是靠著緊密的人際關係生活下去的

沒有了愛,人一天都不可能存活

因此,讓我們一起去愛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者的投資生活筆記
0會員
2內容數
22歲卻有10年投資經驗,認為投資教育很重要,因此總試著做出一點貢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在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問問自己,真的知道愛是什麼嗎? 「愛」是當下且永久的情感,是一種是對某個人某個事的強烈關注,不求任何回報,願意付出,見到缺點會接受並相互扶持。 「喜歡」是當下帶來的多巴胺,是一種短暫且不需要承擔跟愛一樣的責任情感,只會看見優點的時期。 「陪伴」是1+1=2,只要有個
Thumbnail
現在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問問自己,真的知道愛是什麼嗎? 「愛」是當下且永久的情感,是一種是對某個人某個事的強烈關注,不求任何回報,願意付出,見到缺點會接受並相互扶持。 「喜歡」是當下帶來的多巴胺,是一種短暫且不需要承擔跟愛一樣的責任情感,只會看見優點的時期。 「陪伴」是1+1=2,只要有個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於20世紀撰寫的一本書,也是第一位透過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與整理「愛」這件事情,這個亙古至今都不斷傳播的課題,從詩集、散文、情歌、戲劇都有愛的成分,可以說愛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首先,我想邀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麼是愛呢?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於20世紀撰寫的一本書,也是第一位透過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與整理「愛」這件事情,這個亙古至今都不斷傳播的課題,從詩集、散文、情歌、戲劇都有愛的成分,可以說愛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首先,我想邀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麼是愛呢?
Thumbnail
「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愛情總是能引起廣大的共鳴。歌曲、電影和故事,愛情能帶來耀眼的美好,也能是觸動悲傷的原因。 從小時候看不懂愛情故事,到長大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故事。深刻地明白,為什麼情感能如此左右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 還記得因為世界上那個人的存在,無論今天遇到
Thumbnail
「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愛情總是能引起廣大的共鳴。歌曲、電影和故事,愛情能帶來耀眼的美好,也能是觸動悲傷的原因。 從小時候看不懂愛情故事,到長大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故事。深刻地明白,為什麼情感能如此左右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 還記得因為世界上那個人的存在,無論今天遇到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之所以能成為世人們百讀不厭的不朽經典,在於其橫跨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之所以能成為世人們百讀不厭的不朽經典,在於其橫跨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跨代不朽經典 愛不只是羅曼蒂克、和虛幻期待, 也包括親子之愛、手捉之愛、男女愛、自愛、及對神的愛。 「愛」--是天性,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需要給予愛和接受愛。 惟有通過彼此的愛和諒解,人類才能緊緊結合在一起,以渡過目前世界性的危機。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愛是不是為了接受才給予?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跨代不朽經典 愛不只是羅曼蒂克、和虛幻期待, 也包括親子之愛、手捉之愛、男女愛、自愛、及對神的愛。 「愛」--是天性,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需要給予愛和接受愛。 惟有通過彼此的愛和諒解,人類才能緊緊結合在一起,以渡過目前世界性的危機。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愛是不是為了接受才給予?
Thumbnail
生而為人,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渴望被愛,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給予愛、接受愛。祝福我們都能在愛中找到自己;並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能夠去愛」。
Thumbnail
生而為人,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渴望被愛,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給予愛、接受愛。祝福我們都能在愛中找到自己;並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能夠去愛」。
Thumbnail
談情說愛,很容易;懂得去愛,卻不簡單。「蕾神之錘」轟出一陣巨響過後,我們更需要閱讀這本經典之作。
Thumbnail
談情說愛,很容易;懂得去愛,卻不簡單。「蕾神之錘」轟出一陣巨響過後,我們更需要閱讀這本經典之作。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裡,佛洛姆用少少的篇幅,精準剖析愛的內涵,這不會是唯一的定義,不過這本書給出了清楚的解釋,說明愛為何物。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裡,佛洛姆用少少的篇幅,精準剖析愛的內涵,這不會是唯一的定義,不過這本書給出了清楚的解釋,說明愛為何物。
Thumbnail
佛洛姆說:愛的四個基本元素有四:尊重、照顧、責任、了解,史坦伯格則說:愛情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為親密、激情和承諾。 愛這個詞實在是讓是嚮往又迷惑,它難以定義無法捉摸,與其去描寫愛,不如反過來看看人們在什麼狀態底下會使用「愛」。  沒有你,我怎麼辦? 「你在哪裡?」「在做什麼?」「和誰碰面?」「為什麼
Thumbnail
佛洛姆說:愛的四個基本元素有四:尊重、照顧、責任、了解,史坦伯格則說:愛情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為親密、激情和承諾。 愛這個詞實在是讓是嚮往又迷惑,它難以定義無法捉摸,與其去描寫愛,不如反過來看看人們在什麼狀態底下會使用「愛」。  沒有你,我怎麼辦? 「你在哪裡?」「在做什麼?」「和誰碰面?」「為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