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24/11/16
創作最難的,從來都不是有沒有靈感。
大學時候寫作的同學見到我,無論是現實還是網路上,還是會跟我說靈感這兩個字。
我總是回應,有沒有每天在寫字練習才是一個大問題。
生活之餘,真的能擠出餘裕花上「每個」一整天的時間,通常是沒有的,你會為了創作熬夜或是「偷時間」,現在都是手機打開記事本記個一兩句,以前總是帶著小小的筆記本,後來發現減法也很重要,尤其是書櫃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眼睛越來越乾,來到31歲回想23、24歲的時候大學畢業,讀研究所一邊在書店裡面工作,身邊一起寫作的友人說30歲的時候一起來出書,幻想到時候的我們文字應該成熟許多,但我回頭看看生活是半蹋糊塗、馬馬虎虎的前進,晚了一年好像也不為過吧,畢竟轉頭過去講這些話的人還是沒出書。
你會在吃飯的時候突然停下來,原本要追劇可是要趕死線,玩的手遊最近幾天限定出新角,可能在你寫作的期間消失沒能抽到,或者忘記要聽誰的講座,前一天晚上寫寫寫,隔天早上掛點到晚上,有時候你已經不在乎文壇的八卦,誰又跟誰吵架,你只會看到自己關注的議題,然後另一邊捏緊荷包面對現實。
最後我都會和破碎時間中的自己自處。
工作、睡覺、吃飯、娛樂、學習,你要省掉哪一類的時間,沒有人會在意在困難中掙扎的人,通常大家會喜歡看從困難中躺下又站起來的人,友情的挫折、情感的失敗、親友的疏離,萬事萬物世態炎涼,人生百態人世百殆,文學穿過你穿過社會,有些人說他的文學很精緻藝術,像他們的嘴巴一樣很藝術。
或許我們都會有一種命中不得相互理解的辛苦。
回過頭來說,出書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沒有錢所以必須投一個補助,這是光說不練的我第一次投補助,在這之前投了周夢蝶詩獎,進了複審,得了一張入圍證書,那時候那本書真的還很安靜,叫作《一綹稻穗如何安靜》,後來真的安靜,沒有獲得評審青睞。
同一年在原文獎拿了首獎,索性把書名改了,書的身體裡頭的詩作也重新整理、反芻、吐出《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
在三校時,才給這本書加上了對應的阿美族語字句,這段族語字不是華語書名字面上的意思,至於它是什麼意思,就留著以後說。
躺平有時候是一種神話傳說,記得你幼時的幼時還是靈體的時候,投胎的時候,躺的好的上天堂,躺不好的進靈房。
前陣子為了想要多賺錢,同時做了三個兼職,勉強三餐有濟,差點把自己搞死,連創作補助計畫都差一點忘記要把它完結,這部詩集不小心就延續了10年前我在大學出的習作本的傳統:「沒有找人寫序」。當時,要運動顧身體、飲食控制又接了電視企劃,某個月接個大學文學獎評審,某個月再接了一位要出國讀書的詩人兼小說家的書稿,幫忙看小說中有沒有文化挪用或謬誤而給予建議,也許這是我未來可以好好繼續經營的部分,歡迎找我合作。
最後,必須回頭來說說,進行出版事宜的狀況。
還真的是還好有想起斑馬線文庫社長許赫和總編榮華姊在國際書展遇到時和我說:「不論有沒有投上補助,請參考斑馬線。」趕緊找尋幫助,經過急速的討論,趕進度和原文會申請展延與計畫變更,雖然也只能從11/20展延10天到11/30(之前有承辦出很多問題,但就不多說),10天是不無小補,爛泥要扶上牆還是要拖著一點時間趕上,很感謝斑馬線的擔待,幫我邀請作家馬尼尼為擔任封面與內頁插畫設計。
#如果這是Netflix片尾
一定要放上特別感謝
複式原鄉:原住民族文學創作社群增能計畫
原青創作夥伴們的互相砥礪,我的申請計畫書也參考了計劃,第一次投出版補助就過關。希望我們這一代原青都能創作輕鬆、出版順利。
#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
一般網路購書連結:
(作家簽名題字版google購買表單)
https://forms.gle/GJS868psmksxs72M6
【簡介】
《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Talatokosay A Kapah》為Cidal嚴毅昇首部詩集。
作者於2022年以同名詩作〈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獲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首獎詩作。並以《一綹稻穗如何安靜?》為名於2023年入圍周夢蝶詩獎之集結作品重新編輯、增修,改名為《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Talatokosay A Kapah》投件出版補助計畫,於2024年獲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補助。
這本書四輯非全然談及山山海海,也不服膺於原民性,而是從人出發,以實境直觀社會變動的方式來述說,一位當代原民青年的看法。
輯一:「似惑生感」:個人對於生命、生活、生存、情感、族群的各種疑惑與無以名狀。
輯二:「街頭音樂會」:書寫資訊爆炸、民主討論眾聲喧嘩的時代,從歷史、時事走向街頭,以詩對話自身與社會脈動,受街頭氛圍的與時事的闡發與反思。
輯三:「烏鴉沒有來答唱」:探討城市與邊陲、民族與家族、文學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逆反的言論,思索文化挪用、誤用,與作為一個原住民在社會中感到格格不入的心理。
輯四:「你的揹袋讓我走的好緩慢」:揹袋作為一種文化意象,可以意旨把什麼放入身邊,也可以是帶著什麼向前進,一個現代原住民怎麼思想部落及非部落生活、社會變遷之間的拉扯,在本輯中慢慢道出。
詩集敘寫混血身分認同、歷史事件、都市原住民、部落主義、原住民族群近年社會運動現場的探討外,也沉潛於較為內心刻畫、現代新穎的當代書寫,以及族群遷徙的現實與內心移動的記事,題材涵蓋面向繁多。
書寫風格囊括諷刺揶揄和抒情敘事、原住民文學中的非典型書寫,意圖彰顯與原住民族創作的不同書寫風格與多元性,而本書的題名是依據家鄉的部落場景與運動現場符碼的縮影去連結展開,也與非原民的社會運動、國內外時事對話。
【本書特色】
一般來說原住民的文學書寫有所謂的原民性,但其實常民的、非原民的文化與流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個混雜的社會中,原住民族參與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環境與角色位置。
從文化的反思到文學的反思原住民族在社會中的定位,作為混血的多族裔身分者,並非必要站在某一種民族主義觀點去思慮,但必然也無法切割族群議題與自身的關係,掙扎與疏離的身體感是我在這本書中想呈現的,我們不必去爬真正的山,族群變遷、社會脈動與生存議題的山就在我們體內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