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識學了又學,但直到某天才真正領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候我們反覆看到某些知識或技能,可能會覺得「這些我都看過、學過了」,但實際上這些學習的價值,往往只會在關鍵時刻才顯現出來。


當面對到生活中的挑戰,才會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當時學到的東西,現在派上用場了!」。這也是先前有提到的學習三階段,透過實際運用才能夠活動知識。

【學習的三階段,看看自己在哪個階段】:https://pse.is/6thc4w


【學習是「儲存」,不是「即時輸出」】

很多人對學習有個誤解,認為學了就可以馬上用到。但實際上學習像是在腦袋中建立小區塊,專注於累積,等到某個關鍵時刻,這些知識或技能才會自然結合。就像拼圖,分散的拼圖較難看出效果,但只要持續累積、組合,知識的力量就會越來越明確。


【重複學習,用不同角度深入思考】

很多時候第一次接觸某些知識,我們只能懂表面的意思;第二次、第三次學習時,才會慢慢進入「我好像漸漸懂了」的感覺。例如第一次讀一本書可能只記住了關鍵字,第二次再讀時才會逐漸抓到書裡的核心價值。學習的過程也是這樣,需要累積、需要應用、需要沉澱,才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不要怕重複學習,因為每次的學習都在為下一次的領悟做準備。


【知識的「觸發點」藏在生活細節裡】

學習的重點在於,許多知識需要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被觸發。例如我們大多學過時間管理的概念,但只有自己真正在忙得焦頭爛額時,才有機會體會到「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有多重要。以及嘗試如何去做排序,這些關鍵時刻,就是知識價值浮現的時候。


生活是學習的應用舞台,學到的東西都會在對的時候給你驚喜。


【不只是工作學習,要為自己去學習】

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獲得工作技能或考試成績,真正的學習是幫助我們過更好的生活。學習的目標不是功利,而是讓生活更豐富、更有深度。


無論是學一項新科技,還是讀一本好書,這些過程都能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生活更有趣。像是學會理財不只是增加財富,更是讓生活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學習的價值來自於「與自己對話」】

持續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們與自己對話的過程。每當你吸收新的知識,也要同時進行反思:「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我可以怎麼應用到自己的生活?」,透過這樣的思考,才能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學習方向。


學習的力量或許無法馬上看到成效,但它像是無形的種子,隨著時間慢慢發芽,最終在關鍵時刻帶來改變。所以不要拒絕重複、不該急著求成,只要持續走在學習的路上,未來一定會感受到這些累積帶來的力量。

● 職涯診所 資深Giver ● 履歷診療室 | 完成超過500 位同仁履歷健檢 ● 17年以上資歷專業問題解答人員,其擅長回覆項目涵蓋,面試、履歷健檢、新鮮人求職、工作效率提升、職場溝通、圖表數據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以前很害怕失敗,因為好像失敗了就會被人看不起?但進入到社會後,發現就算是成功人士,失敗的經驗也是多到不行,但會被人看不起的,是那些一再重複相同失敗,然後卻認為問題在於別人的一群。 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的時候,但這並不可怕。真正需要擔心的是,當事情沒做好時,如果我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很難進步。
在同仁進行工作回報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因進度落後或其他考量語帶保留,甚至隱瞞問題的情況。這種時候作為管理者,我們的角色不只是「追進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讓同仁能坦誠溝通的環境,協助問題被解決。以下是一些幾個自己使用的方法,可以幫助發現異常,引導同仁提供真實回覆。
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看到公司裡那些外型亮眼,頭腦好、人緣佳,工作一帆風順的夥伴,心裡總是很羨慕,這樣的機會怎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隨著有機會認識到越來越多的人,並且與他們深聊過往經歷的時候,才發覺原來自己所看到的,僅是他們在努力後所堆積出來的成果,而背後所呈現的種種努力,往往是自己所想像不到
在自己這10幾年間的經驗,從幾10人的小公司到幾千人的大公司都有經歷過,自己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在職涯選擇的分岔路上,該選小公司與老闆緊密合作,還是進大公司累積名氣?這是許多人在職涯初期或轉換跑道時常遇到的難題。其實這兩條路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當下的需求與未來的規劃。
AI推出2年多,這段時間對於工作上的變化相信讓很多人非常有感,就連上周六去參加國小親子數位學習課程,老師也在講解GPT的應用及影響。在AI快速進步的時代,人與AI的協作不僅是趨勢,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
工作回報是與主管保持良好溝通的重要環節,但對於很多夥伴來說,是很有壓力的一個項目,如何透過清楚有效地進行回報,讓工作進展順利,也能獲得主管的信任與支持,這裡提供五個注意事項,雖然不能說做到盡善盡美,但可以幫助新進夥伴,盡量做到清楚有效的工作回報。
我以前很害怕失敗,因為好像失敗了就會被人看不起?但進入到社會後,發現就算是成功人士,失敗的經驗也是多到不行,但會被人看不起的,是那些一再重複相同失敗,然後卻認為問題在於別人的一群。 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的時候,但這並不可怕。真正需要擔心的是,當事情沒做好時,如果我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很難進步。
在同仁進行工作回報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因進度落後或其他考量語帶保留,甚至隱瞞問題的情況。這種時候作為管理者,我們的角色不只是「追進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讓同仁能坦誠溝通的環境,協助問題被解決。以下是一些幾個自己使用的方法,可以幫助發現異常,引導同仁提供真實回覆。
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看到公司裡那些外型亮眼,頭腦好、人緣佳,工作一帆風順的夥伴,心裡總是很羨慕,這樣的機會怎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隨著有機會認識到越來越多的人,並且與他們深聊過往經歷的時候,才發覺原來自己所看到的,僅是他們在努力後所堆積出來的成果,而背後所呈現的種種努力,往往是自己所想像不到
在自己這10幾年間的經驗,從幾10人的小公司到幾千人的大公司都有經歷過,自己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在職涯選擇的分岔路上,該選小公司與老闆緊密合作,還是進大公司累積名氣?這是許多人在職涯初期或轉換跑道時常遇到的難題。其實這兩條路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當下的需求與未來的規劃。
AI推出2年多,這段時間對於工作上的變化相信讓很多人非常有感,就連上周六去參加國小親子數位學習課程,老師也在講解GPT的應用及影響。在AI快速進步的時代,人與AI的協作不僅是趨勢,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
工作回報是與主管保持良好溝通的重要環節,但對於很多夥伴來說,是很有壓力的一個項目,如何透過清楚有效地進行回報,讓工作進展順利,也能獲得主管的信任與支持,這裡提供五個注意事項,雖然不能說做到盡善盡美,但可以幫助新進夥伴,盡量做到清楚有效的工作回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兩階段知識複利的過程 兩階段「品質型」與「價值型」知識複利的過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後的差異”。」 「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這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 這2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荒木博行[1]與海老沢潮[2]的著書, 《独学の地図 》[3]的第58頁。 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 真的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兩階段知識複利的過程 兩階段「品質型」與「價值型」知識複利的過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後的差異”。」 「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這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 這2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荒木博行[1]與海老沢潮[2]的著書, 《独学の地図 》[3]的第58頁。 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 真的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