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康軒出版社寄來的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國文教科書,這是預定2025年2月開始啟用的新版教科書,估計上到第七課「我的少年夢」時,大概是四、五月份,剛好適合出門旅行接近大自然的時間。
很開心教科書編輯在課文本文之前「課前想想」的單元,用了二頁的篇幅介紹荒野保護協會,這可以讓更多學生,老師及家長能藉由認識荒野協會之後,願意探索大自然,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這是我第七篇文章收錄在小學、國中及高中的國文課本裡。加上這一篇,那小學的三個不同版本的教科書都有收錄了,一篇是南一版的小學四年級第十課「看新聞學思考」,翰林版的是小學四年級第三課「石虎兄妹」。
現在教科書的編輯方式有非常明顯的結構化主題,以三課為一個主題,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大致以孩子學習與成長階段擬定不同的主題。
這篇文章當初編輯邀請我改寫時,就曾說明是會用在小學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即將上國中前的課文,希望鼓勵他們追夢及探索世界。
前年我還特地請編輯送我已出版的新版教科書,從小一的第一課開始全部翻閱一次,才了解編輯們的苦心。
後面附上這篇為孩子而改寫的課文。
康軒國文課本第6冊第7課 我的少年夢 李偉文 (1,043字)
我的夢,從小學就植下種子。
小時候,我就讀的老松國小共有一萬多名學生,是當時全世界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因為校舍不足,所以把學生分為「上午班」和「下午班」。各班共用一間教室,輪流上半天課,因此就有許多沒有玩伴的時間等著打發。我們家住在萬華火車站後面,一間兩層樓高的小公寓。在二樓頂有個斜斜的小閣樓,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閣樓窗邊看課外書,在安靜的閱讀中憧憬著外面的廣大世界。在那個沒有補習、沒有電腦、沒有電玩與電視的童年,幸好有課外書,陪我度過獨自在家的漫長時光。
那時,臺灣的物資還很匱乏,書很珍貴稀有。我都要存很久的零用錢,才能到舊書攤買到一本屬於自己的書。一旦買到書,往往會興奮得好幾天睡不著,把書翻來翻去的欣賞著。我最喜歡閱讀以「求生冒險」和「探索自然」為主題的書籍,這些書裡的內容深深吸引著我,也在冥冥之中與我這幾十年的生命歷程相呼應。
或許是受到書本的影響,國中時,我和一群好朋友參加童軍團,三十多歲時組織荒野保護協會,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童軍團和荒野保護協會裡,有很多野外活動,必須和同伴一起完成種種任務跟挑戰,同時訓練我們善用自己對大自然的知識來觀察、求生。
露宿在野外時,要自己背著睡袋、帳棚以及一切需要的物品,徒步走在山林裡。到了傍晚時分就要開始尋找適合搭帳篷的地方,往往還要花不少時間清理地上的小石頭,甚至用鏟子把地面整平,才不會睡一睡就滾下山坡。
記得「荒野保護協會」還在籌備時,有一次我和朋友到思源埡口露營──這是雪山山脈跟中央山脈唯一相連的交會之處。我們在一個廢棄的軍營旁紮營,睡到半夜忽然聽到臺灣黑熊的吼聲,附近的林子裡也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大家又緊張又興奮,還偷偷拉開帳棚拉鍊往外張望。
在野地裡聽到熊吼聲跟在動物園裡聽到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在大自然撞見大型的野生動物時,那種驚喜與震撼,彷彿讓我們感受到祖先在曠野中求生的生命力。我們從小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而背誦很多的自然知識,誤以為萬物都有標準答案。其實這個世界常常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生命還是充滿了令人驚嘆的神祕。
愛因斯坦曾說:「人類所能經驗最美的感情,是神祕的感覺。這也是所有科學的起源。不能讚嘆宇宙奇妙的人,活著與死了沒什麼兩樣。」的確,當我們不願仰望星空,也將失去了體驗浩瀚宇宙的機會;當我們不願走進森林,也將失去了遇見各種生命的感動。最終,想像力與創造力也會逐漸在成長過程中失去。
對萬物懷抱著探索的熱情,不預設立場,也不要求什麼事情都立刻要找到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我願永保好奇、學習的心,往夢想熱切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