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說話」這件看似平常,卻能深深影響我們人生的事。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總是人見人愛,走到哪都受歡迎?而有些人卻好像總是在人際關係中碰壁,無論在職場或生活中,都覺得不太順利?其實,這很可能跟你的「說話方式」大有關係。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話說清楚、說明白就好,卻忽略了「怎麼說」的重要性。好的口才,不只是能言善道,更是一種能改變人生的力量。 就像影片中提到的,雖然作者沒有直接說「口才可以改運」,但仔細想想,當你說話的方式改變了,人際關係、職場發展,甚至你給人的印象,都會跟著改變,這不就間接地在「改運」嗎?
那麼,到底該如何提升我們的說話能力,讓人生更加順遂呢?以下將針對「需要避免的說話方式」、「應該提倡的說話態度」以及「需要提高的說話技巧」三個部分,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一、需要避免的說話方式
六種會嚴重阻礙溝通,降低說服力,必須避免的說話方式。
少聊緋聞,背後嚼舌根
喜歡聊八卦、在背後說人壞話的人,會給人不可靠的感覺。人們會潛意識地認為,你今天可以跟他說別人的壞話,明天就可能跟別人說他的壞話,進而對你產生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會成為巨大的障礙,因為別人會懷疑你的動機和誠意。
不僅會損害你的人際關係,也會影響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一個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很難讓人信服,因為他的言語會被認為是不可靠的。
「聊緋聞、背後嚼舌根」的行為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它會損害我們的人際關係和信譽。當你習慣在背後說人壞話時,別人會對你產生不信任感,覺得你不可靠,進而減少與你的互動。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說服力的人,就必須避免這種行為,建立真誠、可信賴的形象。
- 評論共同的朋友:你可能在和朋友聚會時,會不經意地聊起另一個朋友的八卦。例如,你可能會說:「你知道嗎?小明最近好像跟女朋友分手了,聽說是因為他...」這種行為或許可以讓你和朋友之間找到共同的話題,但長期下來,你可能會被認為是個愛搬弄是非的人,讓其他朋友對你產生戒心。
- 分享小道消息:你可能在朋友之間分享一些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並加以評論。例如,你可能會說:「我跟你說,我聽到一個消息,小華好像要被公司開除了,聽說是因為...」這種行為會讓你被認為是個喜歡散播謠言的人,降低你在朋友之間的信任度。
- 批評同事:在茶水間或午休時間,你可能會和同事一起批評其他同事。例如,你可能會說:「我覺得小李的工作能力真的很差,每次都拖累團隊...」這種行為會讓你被認為是個喜歡在背後說人壞話的人,影響你在同事之間的形象。
喜歡聊八卦和在背後說人壞話,就像是在人際關係中埋下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引爆,損害你的人際關係和信譽。與其花時間在背後議論別人,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誇大其詞、吹牛
誇大其詞本質上是一種欺騙。即使是小幅度的誇大,也會損害你的信譽,讓人覺得你不可靠。誇大其詞不僅僅是銷售人員的專利,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犯下這種錯誤。這種行為的本質是一種欺騙,即使是很小的誇大,也可能會損害你在他人心中的信譽。
誇大其詞的本質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會損害我們的人際關係和信譽。要避免這種行為,我們應該養成實事求是的習慣,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並獲得他人的尊重。
- 分享個人經歷時:你可能在和朋友聊天時,為了讓自己的故事聽起來更精彩,會稍微誇大事件的細節。例如,你可能會說:「我昨天跑了十公里,累到快要昏倒了!」但實際上,你可能只跑了七公里。這種小小的誇大,或許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但長期下來,可能會讓別人覺得你不太真實。
- 談論自己的成就時:在聚會或工作場合中,你可能會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有能力,而誇大自己的成就。例如,你可能會說:「這個專案完全是我一個人完成的!」但實際上,你可能只是專案團隊中的一員。這種誇大會讓你短時間內看起來很厲害,但一旦被拆穿,就會讓別人覺得你很虛偽。
- 報告工作進度時:為了讓上司覺得你的工作效率很高,你可能會誇大你的工作進度。例如,你可能會說:「這個專案已經完成百分之九十了!」但實際上,你可能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這種誇大可能會讓你一時逃避責任,但一旦專案延期或出現問題,你的謊言就會被戳穿,反而會讓上司對你失去信任。
誇大其詞就像是給自己穿上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雖然短時間內可以吸引別人的目光,但遲早會露出破綻。與其誇大其詞,不如腳踏實地,用真實的實力來證明自己
聊天時給別人下定義
給別人下定義是一種貼標籤的行為,它會限制對方,並且讓對方感覺被冒犯。這種做法會阻礙雙方建立信任和理解,進而影響說服力的產生。不僅無法達成有效的溝通,更可能引發爭執,導致關係破裂。
當你給別人下定義時,對方會被迫進入一種自我辯解的陷阱,很難用簡短的幾句話證明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對方會感到被否定、被限制,進而產生防禦心理,這會使得溝通變得困難,也難以說服對方。
- 父母對子女的評價:父母可能會在聊天時,無意間給子女下定義。例如,父母可能會說:「你就是這麼粗心!」或「你怎麼這麼懶?」這些話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貼上標籤,進而感到不被理解,甚至產生反抗心理。這種定義不僅無法幫助孩子改進,反而會破壞親子關係。
- 伴侶之間的指責:伴侶之間也可能在爭吵時,給對方下定義。例如,一方可能會說:「你就是這麼不負責任!」或「你總是這樣自私!」這些話語會讓對方感到被否定,並激起防禦心理,使得爭吵更加激烈,難以解決問題。
- 對同事的評價:在工作場合中,你可能會對同事下定義,例如:「他就是個老好人,什麼都不敢拒絕!」或「他就是太精明了,什麼都要計較!」這些話語不僅不尊重同事,也會讓你被認為是個喜歡給人貼標籤的人,進而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給別人下定義就像是在人際關係中設置了一道障礙,阻礙了雙方的溝通和理解。與其給別人貼標籤,不如嘗試理解對方的想法,並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有效說服他人。
過於消極
消極態度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也會讓周圍的人感到不舒服。當我們分享喜悅時,消極的回應就像一盆冷水,會澆熄別人的熱情,長期下來,會讓人們不喜歡與消極的人相處。
- 工作上的新進展
你興高采烈地告訴同事你負責的專案獲得了新的進展,客戶對你的提案非常滿意,並且很可能簽下合約。
「喔,是喔,但這不代表什麼,說不定最後還是會出問題,客戶很難搞的,之前那個誰誰誰的案子也是這樣,一開始說好,最後還是翻盤了。」
這種回應完全忽略了你分享的喜悅,反而將焦點放在潛在的負面結果上。這種過於消極的態度會讓你感到沮喪,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被認可,也降低了你與同事分享喜悅的意願。
- 戀愛中的好消息
你開心地告訴朋友,你和心儀的對象開始交往了,你覺得很幸福,並且對未來充滿期待。
「真的嗎?我覺得你們可能不會長久,他看起來就不是個靠譜的人,而且你之前不是才剛分手嗎?這麼快就開始一段新感情,會不會太衝動了?」
這種回應不僅沒有給予祝福,反而帶有質疑和擔憂,讓你感到掃興,並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這種消極的態度會讓你覺得朋友不希望你幸福,進而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
- 生活中的小確幸
你分享你今天買到一個很喜歡的小東西,覺得心情很好。
「這東西又不實用,你買這個幹嘛?浪費錢,還不如把錢省下來。」
這種回應會讓你覺得自己分享的小確幸被否定,並且覺得對方不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好。長期下來,你會覺得對方是一個很難取悅的人,也不太願意和他分享生活中的點滴。
當別人分享喜悅時,消極的回應會產生負面影響。過於消極的態度就像病毒一樣,會傳染給周圍的人,讓人們感到沮喪和不舒服。在溝通中,這種消極的態度會降低你的吸引力,讓你難以說服他人。
為了避免成為一個讓人不想靠近的「消極人」,我們應該學會:
- 接受並欣賞別人的喜悅:當別人分享喜悅時,試著真心為他們感到高興,而不是立即想到負面的一面。
- 避免潑冷水:即使你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也應該委婉地表達,而不是直接否定別人的喜悅。
- 培養積極的思考方式:試著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事物,而不是總是看到負面的一面。
- 將心比心:當你分享喜悅時,你希望得到的回應是什麼?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找藉口
「找藉口」會阻礙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挑戰時,很容易會找藉口來逃避責任,但這樣的行為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行為,它會讓你失去進步的機會,也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不可靠的人。
- 工作上的失誤
你在工作上犯了一個錯誤,導致專案延遲,你的主管找你談話。
「這不是我的錯,是因為其他部門沒有準時提供資料,而且最近工作量實在太大了,我忙不過來。」
藉口將責任推給他人或其他因素,而不是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的行為會讓主管覺得你不敢承擔責任,並且會降低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下來,你將會失去主管的信任。
- 學習上的怠惰
你報名了一個線上課程,但你總是沒有時間學習,進度嚴重落後。
「我最近工作太忙了,每天加班到很晚,根本沒有時間學習,而且線上課程的內容有點難,我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理解。」
藉口讓你逃避了學習的責任,並且讓你停留在舒適區。長期下來,你會錯失提升自己的機會,並且越來越難以找到進步的動力。
- 人際關係的疏遠
你和朋友約好要一起出去玩,但你總是臨時取消,或者遲到很久。
「我最近身體不太舒服,所以沒辦法出門,而且我最近工作壓力很大,情緒不太好,所以不想出門。」
藉口會讓朋友覺得你不重視他們,並且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長期下來,你可能會失去朋友的信任,並且變得越來越孤立。
「如果說你想退一步,你可以給自己找一萬個藉口,如果你想進一步,你只需要一個理由」。找藉口會讓你失去進步的機會,也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不可靠的人。
為了避免成為一個總是找藉口的人,我們應該學會:
-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當你犯錯時,不要找藉口,而是直接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積極尋求解決方法。
- 承擔責任:不要將責任推給他人或其他因素,而是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並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 積極尋求解決方法: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找藉口逃避,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並且努力克服困難。
- 自我反省:定期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出自己總是找藉口的原因,並且努力改正。
過於武斷、固執己見:
「過於武斷、固執己見」會阻礙有效的溝通,並讓人際關係變得緊張。當我們過於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願意傾聽和接受不同的意見時,溝通就失去了交換訊息的本質,反而變成了一場沒有意義的辯論。
- 家庭中的意見分歧
你和家人正在討論週末要去哪裡吃飯,你堅持要去你喜歡的那家餐廳,完全不考慮其他人的意見。
「我說去那間就去那間,那間最好吃,你們不要再說了,我已經決定了。」
這種回應完全忽略了其他家庭成員的感受和喜好,只堅持自己的選擇。這樣的態度會讓家人覺得不被尊重,也可能導致不愉快的家庭氣氛。長期下來,家人可能就不願意再和你一起討論事情了。 - 工作上的專案討論
在一個專案會議上,你提出了一個方案,但同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議,你卻完全不接受,並且堅持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的。
「我的方案才是最完美的,你們不懂,這個方案我已經想得很清楚了,不需要再修改了。」
這種回應會讓同事覺得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並且會影響團隊的合作氣氛。長期下來,你可能會被認為是一個難以溝通的合作夥伴,並且難以獲得同事的信任。 - 朋友間的聊天
你和朋友在聊天,朋友分享了他最近遇到的一些問題,你卻不斷打斷他,並且用自己的觀點來指導他,完全不聽他的想法。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跟你說,你應該這樣這樣做,照我的方式做就對了,你不要再想那麼多。」
這種回應會讓朋友覺得你沒有在聽他講話,只顧著表達自己的意見。長期下來,朋友可能會覺得你不關心他,也不願意再和你分享心事。
「溝通的本質是交換訊息,如果總是固執己見,不接受不同的觀點,溝通就失去了意義」。武斷的態度會讓對方感到不被尊重,進而關閉溝通的管道。
為了避免成為一個固執己見的人,我們應該學會:
- 傾聽別人的意見:當別人表達不同意見時,試著耐心傾聽,並且理解他們的觀點。
- 尊重不同的看法:即使你不同意別人的意見,也應該尊重他們的看法,並且給予他們表達的機會。
- 開放心態:在溝通中,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接納不同的觀點,並且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 換位思考: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