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S內在賦能的力量:「走路」看見你的行動力、成長力與挑戰力

ACTS內在賦能的力量:「走路」看見你的行動力、成長力與挑戰力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認知升級工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引言:你是否曾經想改變,卻遲遲沒有行動?


你曾經試過這樣的情境嗎?

某天,你站在家門口,告訴自己:「我要開始運動了!」但下一秒,你又找了各種理由:「今天有點累,明天再開始吧。」「天氣好像不太好,還是等晴天再說。」你心裡明白自己該動起來,可是遲遲沒有踏出第一步。

這不只是運動的問題,而是一種習慣性停滯——我們總是等待更好的時機、更完美的狀態,卻忽略了「開始行動」本身才是改變的起點

如果連「走出去」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們都無法堅持,那要如何讓自己面對更大的挑戰? 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能從「走路」這件事學會內在賦能,那麼我們也能用同樣的方式,改變人生中的其他挑戰。

今天,我們就用「走路」這個最簡單的行動來拆解內在賦能的 ACTS 四大關鍵,看看它如何幫助我們培養自主改變、內在驅動、解析過程與挑戰期待,讓自己真正行動起來。

raw-image

1️⃣ A - Action(自主改變):無論多不情願的改變,都有我想要


早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灑進房間,你本來打算多賴床五分鐘,卻想到昨晚自己設定的目標:「今天早上要去散步。」你內心開始拉扯:「真的要去嗎?還是再睡一下?」但是,你知道,無論多不情願的改變,都有你想要的結果。

你換上運動鞋,踏出家門的那一刻,你發現,其實「不想動」只是腦海中的一種預設反應,而真正影響你的,是你是否願意為「想要的結果」付出行動。

🔍 如何打破行動停滯?

提醒自己:「我為什麼想做這件事?」把注意力放在長遠收穫,而非短期的不適感。

不讓自己有選擇空間,直接開始,例如「只要走五分鐘」降低行動門檻。

改變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習慣與環境,例如前一天準備好運動服,讓自己更容易開始。


🚀 踏出第一步,才是真正的開始。


2️⃣ C - Courage(內在驅動):用勇氣面對未知,而非被恐懼綁架


🔥 故事情境:

你終於走出了家門,走在街道上。但沒多久,你開始覺得不自在:「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我是不是應該換一雙專業的鞋子?」「這樣走真的有用嗎?」你開始想要掉頭回家,因為內心的不確定感讓你想逃避。

這就是恐懼帶來的自我懷疑——當我們嘗試新行動時,大腦會自動告訴我們各種理由,讓我們停下來。

🔍 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

✅ 告訴自己:「這是我的選擇,不需要別人認可。」
✅ 將焦點放在當下的感受,而不是未來的結果,享受走路的過程。
✅ 記住,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帶著恐懼前進——你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在訓練自己的內在力量。


🚀 當你習慣了行動,恐懼自然會減少。


3️⃣ T - Tuning(解析過程):關注成長歷程,而非只看結果


🌱 故事情境:

你開始養成每天走路的習慣,但一週過去,你發現體重沒有變化,身體似乎也沒什麼不同。你開始懷疑:「這真的有用嗎?我是不是浪費時間了?」

這就是過度關注結果,而忽略過程——我們習慣用最終成效來判斷一件事情的價值,卻忽略了「持續行動」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 如何專注於過程?

✅ 記錄每天的進步,而不是只關心數字上的變化,例如:「今天比昨天多走了五分鐘。」
✅ 注意自己身體的感受,享受過程中的呼吸、步伐節奏,而不只是期待最終目標。
✅ 告訴自己,改變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不是短期的成效——走得遠比走得快更重要。


🚀 當你能從過程中找到價值,成長就已經發生了。


4️⃣ S - Self-Challenge(挑戰期待):設定價值挑戰,持續突破自身極限


🏔️ 故事情境:

你已經習慣了每天走30分鐘,但你開始覺得:「好像沒什麼挑戰了。」你有點猶豫要不要再多走一點,但內心的聲音又告訴你:「這樣就夠了,沒必要太累。」

這就是停留在舒適圈的陷阱——當事情變得熟悉,我們往往會選擇停留,而不是尋找新的突破點。

🔍 如何挑戰自己?

✅ 每週設定一個小挑戰,例如:「這週多走五分鐘,下週換一條新路線。」
✅ 嘗試不同的變化,例如加快步伐、爬坡,讓身體感受到不同的刺激。
✅ 記住,挑戰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是為了讓自己持續進步——讓成長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偶然發生的事情。


🚀 每次突破自己的極限,你都會發現,自己的可能性比想像中更大。


結語:ACTS 思考,讓你從「走路」到「改變人生」


你可能沒想到,連「走路」這件事,都可以成為一種內在賦能的訓練

當你學會自主改變(Action)、用勇氣驅動自己(Courage)、解析成長過程(Tuning),並持續挑戰自己(Self-Challenge),這種能力不僅適用於走路,更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每個領域。

這條路不容易,但值得。你不需要等到一切準備好才開始,你只需要現在,踏出第一步。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8會員
32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面對情緒混亂、想法打架,你需要的不只是「想開一點」,而是「讓孔明上線」。這篇文章教你認識三種思考角色:情資官幫你看清楚、軍師幫你想清楚、交涉官幫你說清楚。當你會辨聲音、看局勢、能回應,你就不再只是情緒的奴隸,而能真正成為行動的駕駛者。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我們以為「懂」是知道答案,但其實真正的懂,是能分清楚看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的地方。模糊不清的問題常讓人卡住,而能把概念分開、說明白的人,才真的能推動事情。每一次把話說得更清楚,都是走向專業的一小步,也讓彼此的合作更順暢、更安心。
面對情緒混亂、想法打架,你需要的不只是「想開一點」,而是「讓孔明上線」。這篇文章教你認識三種思考角色:情資官幫你看清楚、軍師幫你想清楚、交涉官幫你說清楚。當你會辨聲音、看局勢、能回應,你就不再只是情緒的奴隸,而能真正成為行動的駕駛者。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我們以為「懂」是知道答案,但其實真正的懂,是能分清楚看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的地方。模糊不清的問題常讓人卡住,而能把概念分開、說明白的人,才真的能推動事情。每一次把話說得更清楚,都是走向專業的一小步,也讓彼此的合作更順暢、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