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EP. 21 學會拒絕:放下不必要的情緒擔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你說「不」,你只是拒絕了一個選項;當你說「好」,你等於拒絕了其他所有的選項。

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在拒絕後想很多,讓自己莫名的承擔那些不必要情緒,像是擔心別人會不會討厭我,老師會不會覺得這樣我很可惜,或是自己好像沒有盡到責任等等

甚至是拒絕這個機會會不會讓自己損失了什麼

但冷靜冷靜思考,

這些情緒我明明不用去承擔啊

我也有權利拒絕

如果因為這樣擔心別人會不會討厭我,那其實我根本還不夠愛自己,對自己的信心也還不夠。


老師覺得可惜需要另尋他人,換個角度想想,是自己已經能力逐漸變強,在這個地方學到很多,而需轉換個場地再讓自己磨練


至於自己會不會損失什麼,我倒覺得是必然,有損失自然也有機遇,再遇到更好的機會去收穫自己能力還不足的地方與體驗新的事物。


今日讀到人間最清醒的一句話: 「當你說『不』,你只是拒絕了一個選項;當你說『好』,你等於拒絕了其他所有的選項。」

讀完這句話,拒絕還會難受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歪」有道理的 !
1會員
37內容數
一個爆肝設計大學牲的小小發源地(噴發吧!!) 不定時投放作品 分享日常所見所聞 相信文字暖暖,時光漫漫的傳遞,不是專業作家,但做著坐著,坐久了就是了 文字/攝影/日記/設計💫 比起設計更喜歡和人溝通 :D 歡迎交流,我會超開心 (yaaaaaa)
2025/01/09
來介紹古巴裔美國女性藝術家Ana Mendieta,探討其作品中關於身份認同、女性主義、身體與自然、儀式與靈性的主題。文內並深入分析其代表作「無題(玻璃上的身體印記)」與「Silueta系列」,闡述Ana如何透過身體、自然元素與儀式,表達流亡與思鄉之情,以及對文化和靈性的深刻探索。
Thumbnail
2025/01/09
來介紹古巴裔美國女性藝術家Ana Mendieta,探討其作品中關於身份認同、女性主義、身體與自然、儀式與靈性的主題。文內並深入分析其代表作「無題(玻璃上的身體印記)」與「Silueta系列」,闡述Ana如何透過身體、自然元素與儀式,表達流亡與思鄉之情,以及對文化和靈性的深刻探索。
Thumbnail
2024/12/31
刪減/閱讀/視野 致2025 也寫一封信給2025年的自己吧
Thumbnail
2024/12/31
刪減/閱讀/視野 致2025 也寫一封信給2025年的自己吧
Thumbnail
2024/12/30
生活需要被設計。 如何設計生活是一大學問,你放得下那些事情嗎?
2024/12/30
生活需要被設計。 如何設計生活是一大學問,你放得下那些事情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學會拒絕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文章分享作者如何克服不敢拒絕的困境,並藉由天使協助,最終成功拒絕不合理的工作要求。過程中,作者反思不敢拒絕的原因,以及拒絕後可能發生的後果,鼓勵讀者相信自己,勇於拒絕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事情。
Thumbnail
學會拒絕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文章分享作者如何克服不敢拒絕的困境,並藉由天使協助,最終成功拒絕不合理的工作要求。過程中,作者反思不敢拒絕的原因,以及拒絕後可能發生的後果,鼓勵讀者相信自己,勇於拒絕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事情。
Thumbnail
在生活中,說「要」往往是我們本能的反應,但學會說「不」才是關鍵。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選擇拒絕某些機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專注於長期目標。通過清晰的自我認知與理性的機會評估,我們能夠為真實的成功鋪路。最終,選擇「不」不僅是保護自己,更是掌控人生的力量。
Thumbnail
在生活中,說「要」往往是我們本能的反應,但學會說「不」才是關鍵。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選擇拒絕某些機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專注於長期目標。通過清晰的自我認知與理性的機會評估,我們能夠為真實的成功鋪路。最終,選擇「不」不僅是保護自己,更是掌控人生的力量。
Thumbnail
放棄其實就是不再堅持某件事或某個選擇。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為了一些東西拼命努力,但後來發現它對我們來說並不那麼重要,或者不值得繼續追求。這時候,聰明的做法就是放手,不再執著。
Thumbnail
放棄其實就是不再堅持某件事或某個選擇。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為了一些東西拼命努力,但後來發現它對我們來說並不那麼重要,或者不值得繼續追求。這時候,聰明的做法就是放手,不再執著。
Thumbnail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Thumbnail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Thumbnail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所以想要紀錄一下。是有關「拒絕別人」這件事。 我把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理解到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一個結論。希望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之後在「拒絕」這件事上,不會再痛苦。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 如果接受了,就是傷害自己;不接受,就是傷害別人。
Thumbnail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所以想要紀錄一下。是有關「拒絕別人」這件事。 我把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理解到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一個結論。希望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之後在「拒絕」這件事上,不會再痛苦。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 如果接受了,就是傷害自己;不接受,就是傷害別人。
Thumbnail
漸漸忘了該有的拒絕,是對自己的禮貌。
Thumbnail
漸漸忘了該有的拒絕,是對自己的禮貌。
Thumbnail
「拒絕」,並不只適用於拒絕性騷擾, 也適用拒絕所有事情, 包含拒絕父母、老闆、推銷員、電話行銷、多年不見的賣保險同學...等 . 「拒絕」這個詞,是指一種人格特質?還是行為表現呢? 我認為是後者,「拒絕」是一種行為表現, 這篇文章也是以此觀點出發,#拒絕是個能夠養成的行為。 (如果你深信「表態拒絕」
Thumbnail
「拒絕」,並不只適用於拒絕性騷擾, 也適用拒絕所有事情, 包含拒絕父母、老闆、推銷員、電話行銷、多年不見的賣保險同學...等 . 「拒絕」這個詞,是指一種人格特質?還是行為表現呢? 我認為是後者,「拒絕」是一種行為表現, 這篇文章也是以此觀點出發,#拒絕是個能夠養成的行為。 (如果你深信「表態拒絕」
Thumbnail
在我們的文化,說「不」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情,我們鮮少去練習拒絕別人,也造就人與人的界線總是模糊,我們容易與他人的情感共生。 我們總是把拒絕卡在心頭,我們習慣委屈自己,讓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久了就怨恨他人,造成世間上無數的悲劇,這些原因都在於我們對於拒絕的想法,以及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從小時候
Thumbnail
在我們的文化,說「不」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情,我們鮮少去練習拒絕別人,也造就人與人的界線總是模糊,我們容易與他人的情感共生。 我們總是把拒絕卡在心頭,我們習慣委屈自己,讓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久了就怨恨他人,造成世間上無數的悲劇,這些原因都在於我們對於拒絕的想法,以及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從小時候
Thumbnail
拒絕的勇氣,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確信我是誰,能夠勇敢建立合宜的界限
Thumbnail
拒絕的勇氣,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確信我是誰,能夠勇敢建立合宜的界限
Thumbnail
選擇,同時意謂要放棄(放下)。但人往往對放下,抱持著恐懼、害怕。 這種放不下的恐懼,迫使我們長時間,持續地用超過負荷狀態前進。直到累癱了,不行了。我們卻會弔詭地進行自我責備,苛責自己能力不夠,再進入超負荷的自責循環中。
Thumbnail
選擇,同時意謂要放棄(放下)。但人往往對放下,抱持著恐懼、害怕。 這種放不下的恐懼,迫使我們長時間,持續地用超過負荷狀態前進。直到累癱了,不行了。我們卻會弔詭地進行自我責備,苛責自己能力不夠,再進入超負荷的自責循環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