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拒絕的力量|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

更新於 2021/04/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們的文化,說「不」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情,我們鮮少去練習拒絕別人,也造就人與人的界線總是模糊,我們容易與他人的情感共生。
我們總是把拒絕卡在心頭,我們習慣委屈自己,讓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久了就怨恨他人,造成世間上無數的悲劇,這些原因都在於我們對於拒絕的認知,以及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從小時候我們就被教育成為一個「好人」,而拒絕別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都害怕被別人討厭,我們期待成為別人喜歡的人,不論對方是同學、老師、上司、家人,我們一直被制約「受別人喜歡的人」,所以,我們就算討厭、感受不好,我們總是用很隱諱的方式來表達,以為對方會知難而退。
或是用其他不太健康的方式來表達拒絕,像是用臉書發文隱射別人的不禮貌、用消極敷衍來應付他人的要求,常常都是因為我們缺乏表達拒絕的其他方式以及練習。

一、學習拒絕

(1) 直視權威-拒絕被定義


或許是家庭父親權威的教育方式,我的自我認同來的很晚,在面對權威的父親總是很難直視父親的眼光,那銳利帶著威嚴目光,讓我總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情了,難以真正的心靈自由。
直到那一夜,在莫拉克颱風侵襲台東的那個大災難,我希望我能夠去救災,好幫助自己的朋友,但卻被他拒絕了,他認為我沒有那個能力去救災:「如果我去的話,我的電機專業,至少還能夠修理電器,你呢?植物醫學系去那邊幹嘛?種田喔?」
過去總是不敢直視他的眼睛,這次我帶著憤怒直視他對我的偏見:「你怎麼知道?我去那裡什麼什麼事情都做不到?你怎麼知道那邊的需求?你怎麼知道我去那邊能幹嘛?」,我第一次用憤怒凝視著他,平靜、理智且憤怒,拒絕了他在我身上插上的偏見。
我打從心底,想要離開這個家,這個連做好事情都會被拒絕的家。

同樣的眼神,也直視過我的前指導教授,在那瞬間,想必我在他們眼中,不再是那個只有158公分的懦弱男子,而是一個不顧後果,只為捍衛自己的尊嚴、且大膽平視他們的男人,他們脆弱的權威在我面前只顯得毫無價值,因為威權是無法得到我的尊敬的,不論你們怎麼貶低我,都無法證明你們是對的。
一生都這麼努力的我,那天終於豁出去表達自己拒絕被看不起的心情,沒有情緒化的憤怒,平鋪直敘的話語帶著最大的殺傷力。
在回憶這些故事,我才明白這些事情,對我有很深的意義。

(2) 直視過去的依賴-拒絕不再屬於自己的戀愛

在分手後的兩個禮拜後,前任利用簡訊傳訊息給我,希望我不要封鎖她,她想要跟我說些事情,對於她過去的不告而別用文字分手,且沒有告知的無縫接軌的行為,封鎖其實是我對以前的告別,以免我影響那時每天的研究生活的情緒。
看著她熟悉的文字從Messenger跳出,累積一年的習慣,真的不是說戒就戒,熟悉和喜悅感還是不由自主得升起,但我嘆了一口氣,明白一切早就不一樣了。
「信任破產的分手後還是當陌生人就好了」

看著熟悉且一大串的口吻,她說著對不起,對不起對我太多抱怨,錯並不是只有我,看著她的告解文,我只是嘆了好大一口氣。
問了她近況後,看著她幸福的文字後,一方面傻眼且敬佩她調適之快速,也感覺到她似乎沒有一點愧疚感。
「原來我還是不夠認識她啊」

深呼吸,過去一年都很感謝她每天得陪伴,但我的意識明確的告訴我:「就算痛苦,也不要回到過去」。
留下了:「祝你幸福,未來沒事,就不要聯絡我了」,按下一個藍色的讚,結束這段感情。
儘管潛意識的依賴,我也明白我該正視自己的需求,我不再是對方的情感自助餐了。

二、拒絕的轉換思維

拒絕是需要不斷的練習,最初身心和慣性行為往往會脫節,除了不習慣拒絕之外,整個文化和教育也鮮少給我們拒絕的思考,我們通常都是接收的那一方。

因為我們平日對於拒絕給人的感覺是帶著否定的,別人的拒絕仿佛就是討厭自己,所以我們討厭被拒絕,也希望別人能夠不拒絕我。
但這樣想大多都是一相情願。
拒絕不見的是否定、不見得帶著全然的負面,拒絕其實是種界線、拒絕是表達自己的需求。
我們如果學不會拒絕,往往犧牲的就是自己的需求,很勉強的答應對方,也是傷害別人的期待,對彼此都是傷害。

「不要成為一個濫好人,那並不是真的善良。」
我們不需要一定要讓被犧牲成為常態、不需要讓怨氣累積成憤怒,才能爆發狠狠的拒絕。
但對於長期學不會拒絕的人,我由衷建議,在自己的需求下,適時的表達拒絕,不要成為一個別人予取予求,讓自己的情緒無從發洩,對自己也是個硬傷,因為在需求無法被滿足下,潛意識會幫你找到出口,那就不是意識上可以控制的。
把拒絕視為表達需求的行為即可,同樣的,我們也需要學習接納自己被拒絕的失落感,明白對方也只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
不需要過度解釋,將他人的拒絕連結到自我價值上,她(他)的拒絕與你的價值無關。
昆陽 2021.4.24 PEACE 學會愛自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永昌醫師看到病人現況老人失能的問題越來越大,本身有健身且擁有運動科學知識的他,開發了枯木逢春訓練法來治療許多失能的老年人,不論是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車禍癱瘓等問題,都經過安全的治療下得到顯著的進步。 我們對於長照,除了醫療消極的治療,針對人口老化失能的問題應該用重訓來預防問題。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
面對恐懼,我期許的是包容的態度,不論是自己,還是整個社會氛圍,可以容許我們在恐懼時哭泣,可以容許我們自暴自棄後,告訴我們一切仍有希望的,可以容許我們成績考差了沒關係,有學習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還是會有人愛你,可以告訴魯蛇們,你才不是人生的輸家,你永遠都還有機會,只要你不放棄自己。
真正的正能量,應該是可以接納負面能量吧? 負面情緒的「負」不是糟糕的負,而是數學的負。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為什麼人為什麼那麼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呢?因為我們容易焦距失去的事物? 這種不斷焦距失去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匱乏感」,這種匱乏感讓我們扭曲了事實,我們會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會去彌補自己的匱乏感或是找到一個大魔王去責怪。 匱乏感源自於人類生存的三個天性:一、預期感、二、悲觀天性、三、愛講故事。
林永昌醫師看到病人現況老人失能的問題越來越大,本身有健身且擁有運動科學知識的他,開發了枯木逢春訓練法來治療許多失能的老年人,不論是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車禍癱瘓等問題,都經過安全的治療下得到顯著的進步。 我們對於長照,除了醫療消極的治療,針對人口老化失能的問題應該用重訓來預防問題。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
面對恐懼,我期許的是包容的態度,不論是自己,還是整個社會氛圍,可以容許我們在恐懼時哭泣,可以容許我們自暴自棄後,告訴我們一切仍有希望的,可以容許我們成績考差了沒關係,有學習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還是會有人愛你,可以告訴魯蛇們,你才不是人生的輸家,你永遠都還有機會,只要你不放棄自己。
真正的正能量,應該是可以接納負面能量吧? 負面情緒的「負」不是糟糕的負,而是數學的負。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為什麼人為什麼那麼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呢?因為我們容易焦距失去的事物? 這種不斷焦距失去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匱乏感」,這種匱乏感讓我們扭曲了事實,我們會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會去彌補自己的匱乏感或是找到一個大魔王去責怪。 匱乏感源自於人類生存的三個天性:一、預期感、二、悲觀天性、三、愛講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閱讀筆記(94)跳脫封閉式學習:從「重複自己」的狀態中導入變量因素 一個人在對一件事情提出「否定」的天花板前,這段空間就是個人潛力的成長幅度。換言之,當無所謂不行、不可以時,不論身在什麼狀態,總有一天能讓你達到目標。 如果手中擁有一把鐵鎚,看世界任何東西都是釘子。學習的過程,就是讓個人在解決問題
Thumbnail
如果要我簡短介紹,這是一本用物理現象解釋各種學習能力的書籍。 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是洪瀞教授在這本書中的七個主題,每一個力後面對應的是一種物理現象。身處在這個生活節奏快速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步調也被迫加速,要如何不被這個世界吞沒?或許可以從這裡得到想法。
Thumbnail
#靈魂本質風性能量者的自信學習 風性能量者非常的有趣。 他們總是有無盡的創意、好奇、總是喜歡各類各樣的新鮮感,常在發掘有趣、奇怪、好玩之處 就如風一樣,他們的意識與情緒也會隨風擺動,前幾分鐘還像輕柔的微風,帶來舒服、溫和的關懷,但事情若一再的不如他心中的預期,就可以突然刮起強陣風,情緒起伏來回震盪。
Thumbnail
內心有愛,才能真正謙卑。因為愛,讓自我學會無私。謙卑,不是把自己看低一點,也不是刻意要求自己把身段放低一些,而是在想到自己的時候,同等比例地為別人也設想到。甚至,有一天,願意為了成全別人,而毫無眷戀地放下自己。——《謙卑的力量》
Thumbnail
自從日本媽咪替老公、孩子準備的便當盒,變成食譜曝光後,熊貓造型的飯糰與章魚造型的炸熱狗,已經是老二班上經常可見的便當菜,雖然老二沒有開口說想要,但看在家政夫的眼裡實在是自尊心受傷了!   用這種方式來描述自己實在很難為情,但怎麼可能不羨慕,小時候便當盒裡的隔夜菜總是蒸得皺皺爛爛,但現在聰明的媽咪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閱讀筆記(94)跳脫封閉式學習:從「重複自己」的狀態中導入變量因素 一個人在對一件事情提出「否定」的天花板前,這段空間就是個人潛力的成長幅度。換言之,當無所謂不行、不可以時,不論身在什麼狀態,總有一天能讓你達到目標。 如果手中擁有一把鐵鎚,看世界任何東西都是釘子。學習的過程,就是讓個人在解決問題
Thumbnail
如果要我簡短介紹,這是一本用物理現象解釋各種學習能力的書籍。 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是洪瀞教授在這本書中的七個主題,每一個力後面對應的是一種物理現象。身處在這個生活節奏快速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步調也被迫加速,要如何不被這個世界吞沒?或許可以從這裡得到想法。
Thumbnail
#靈魂本質風性能量者的自信學習 風性能量者非常的有趣。 他們總是有無盡的創意、好奇、總是喜歡各類各樣的新鮮感,常在發掘有趣、奇怪、好玩之處 就如風一樣,他們的意識與情緒也會隨風擺動,前幾分鐘還像輕柔的微風,帶來舒服、溫和的關懷,但事情若一再的不如他心中的預期,就可以突然刮起強陣風,情緒起伏來回震盪。
Thumbnail
內心有愛,才能真正謙卑。因為愛,讓自我學會無私。謙卑,不是把自己看低一點,也不是刻意要求自己把身段放低一些,而是在想到自己的時候,同等比例地為別人也設想到。甚至,有一天,願意為了成全別人,而毫無眷戀地放下自己。——《謙卑的力量》
Thumbnail
自從日本媽咪替老公、孩子準備的便當盒,變成食譜曝光後,熊貓造型的飯糰與章魚造型的炸熱狗,已經是老二班上經常可見的便當菜,雖然老二沒有開口說想要,但看在家政夫的眼裡實在是自尊心受傷了!   用這種方式來描述自己實在很難為情,但怎麼可能不羨慕,小時候便當盒裡的隔夜菜總是蒸得皺皺爛爛,但現在聰明的媽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