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真心,他們卻說你「沒主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感受?


作為主管,你想讓團隊成員喜歡你,於是盡力參加他們喜歡的活動,加班後陪他們聊天喝酒,甚至違背本性做一些並不喜歡的事,只為拉近彼此的距離。但結果呢?員工或許覺得你「好相處」,但你卻感到愈加疲憊和孤獨,甚至質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或許,它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


一位來訪者的故事:當努力迎合變成內耗


Alice 是一家跨國公司的部門主管,性格內向,喜歡沉思和獨處。但在她的團隊中,大部份的人外向活潑,喜歡聚餐和派對。她總感覺自己好像「融入」不了團隊的核心圈子。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她開始主動參加團隊的飯局、生日派對,甚至在自己不擅長的卡拉OK上「獻唱」。

一開始,同事對她的熱情有所增加,但久而久之,她感覺自己的付出並沒有真正被接受。有些同事甚至對她的努力視而不見,而她自己則變得越來越疲憊,內心開始浮現疑問:「是不是因為我還做得不夠好?」

在一次私下的談話,一名員工無意中說:「我們覺得 Alice 人很好,但總覺得她有點沒主見。」這句話讓 Alice 感到一陣委屈和困惑。在深入交談後,Alice淚流滿面說道:「我真的很努力想讓大家滿意,但到頭來,我卻感覺自己像被掏空了一樣。


過度迎合為什麼會消耗你?


Alice 的故事並非個例,也是很多人在人際關係中常遇到的困境:為了獲得他人的肯定,卻無意中放棄了自己的需求。這種模式表面上維持了和諧,實際上卻在侵蝕自己的界限與價值。

「幸福的人際關係,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而非一方的自我犧牲。」-心理學家阿德勒

當我們過度依賴迎合他人來維持關係時,無法真正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這種模式並不真實,缺乏深度的連結只能讓你感到越來越空虛。當領導者無法真誠面對自己,團隊自然也難以信任你的決策與方向。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歷,該怎麼辦?


以下是一些初步的建議,可以轉變你的領導方式:

  • 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設定清晰界限
    在諮詢後,Alice開始意識到自己更重視深度交流而非形式化的社交。她調整了管理方式,不再每次都參加活動,而是通過一對一的個別談話,真誠傾聽員工的需求。這樣的改變,讓她與團隊建立了更深層次的信任,也讓員工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視。


  • 用真實的自我,帶動團隊互動
    Alice 開始在團隊會議中分享自己的思考模式,鼓勵大家接受多元的性格。她發現,當她不再假裝熱愛社交,而是通過表達真誠,反而更多的員工願意敞開心扉。
  • 平衡團隊與自我,讓領導更高效
    Alice 將部份活動交給團隊成員自發組織,而自己專注於戰略性問題和決策。這種分工不僅讓團隊感到被賦能,也讓她找回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哈佛商學院教授比爾·喬治:「只有擁抱真實的自己,你才能成為值得信賴的領導者。」

最後,Alice 的改變讓她從一個疲憊的「迎合型主管」轉變為一個更有力量的領導者。她的真誠獲得了員工的信任,團隊的凝聚力和整體業績也逐步提升。


勇敢做自己,真的那麼難嗎?


如果你總是感覺在關係中力不從心,或許是時候停下來,好好傾聽自己的內心聲音。當你開始學會珍惜自己,真誠面對自己的需求時,才是建立高質量人際關係的起點。當你找到內在平衡,你會發現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關係,從來不需要偽裝和勉強。

你是否也願意從今天開始,試著改變,做回真實的自己?


評論區期待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喵喵-avatar-img
2024/12/26
我發現人際關係是不必努力的,做到基本的禮貌跟距離就好,自己有空間,別人也是!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72會員
313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4
當你總是默默承擔、不敢拒絕,其實不是因為沒選擇,而是害怕衝突、擔心失去認同。這篇文章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深入剖析職場中過度努力者的情緒壓力,提醒你:「停止討好,不代表你自私,而是學會照顧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04
當你總是默默承擔、不敢拒絕,其實不是因為沒選擇,而是害怕衝突、擔心失去認同。這篇文章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深入剖析職場中過度努力者的情緒壓力,提醒你:「停止討好,不代表你自私,而是學會照顧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03
當員工總是逞強、不願表達情緒,背後可能藏著「說了也沒人聽」的傷。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視角出發,剖析職場中不敢抱怨的心理根源,並提出三大溫暖實用的引導方式,幫助員工在信任中重建自我。你願意聽,就是他們勇敢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5/03
當員工總是逞強、不願表達情緒,背後可能藏著「說了也沒人聽」的傷。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視角出發,剖析職場中不敢抱怨的心理根源,並提出三大溫暖實用的引導方式,幫助員工在信任中重建自我。你願意聽,就是他們勇敢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多職場中願意付出的主管,內心其實害怕「做自己」會被認為自私、失去被需要的價值。這種犧牲往往源自對愛與關係的恐懼,而非真正的責任感。當你總是照顧別人、壓抑自己時,也可能在默默告訴自己:「我的感受不重要。」真正成熟的關係,是你願意照顧他人,也敢勇敢做自己。
Thumbnail
許多職場中願意付出的主管,內心其實害怕「做自己」會被認為自私、失去被需要的價值。這種犧牲往往源自對愛與關係的恐懼,而非真正的責任感。當你總是照顧別人、壓抑自己時,也可能在默默告訴自己:「我的感受不重要。」真正成熟的關係,是你願意照顧他人,也敢勇敢做自己。
Thumbnail
許多在職場中過度努力、總是配合的員工,其實源自童年對「有用才能被愛」的誤解。主管若能察覺這類特質,透過同理對話、重新定義價值、建立心理安全與明確邊界,能幫助他們放下討好模式,找回真正的自我價值,打造更健康的團隊文化。
Thumbnail
許多在職場中過度努力、總是配合的員工,其實源自童年對「有用才能被愛」的誤解。主管若能察覺這類特質,透過同理對話、重新定義價值、建立心理安全與明確邊界,能幫助他們放下討好模式,找回真正的自我價值,打造更健康的團隊文化。
Thumbnail
許多人在職場中拚命表現,只為換取一句肯定,實則是從小缺乏被無條件接納的經驗。當努力變成求生本能,主管的一句話都可能勾起深層創傷。這篇文章從一位看似「不夠堅強」的員工故事出發,探討如何看見背後的傷與需求,給出溫柔又具體的支持方式,幫助她重建價值感。
Thumbnail
許多人在職場中拚命表現,只為換取一句肯定,實則是從小缺乏被無條件接納的經驗。當努力變成求生本能,主管的一句話都可能勾起深層創傷。這篇文章從一位看似「不夠堅強」的員工故事出發,探討如何看見背後的傷與需求,給出溫柔又具體的支持方式,幫助她重建價值感。
Thumbnail
【你身邊也有這種主管嗎?表面強大、其實深怕失望】許多主管「越不想依賴別人,內心其實越渴望被理解」。這篇文章,從一位中階主管的真實故事出發,深入探討高績效領導者常忽略的人際連結盲點,並提出三個具體改變策略──幫助你從「一個人扛」走向「共創信任團隊」。
Thumbnail
【你身邊也有這種主管嗎?表面強大、其實深怕失望】許多主管「越不想依賴別人,內心其實越渴望被理解」。這篇文章,從一位中階主管的真實故事出發,深入探討高績效領導者常忽略的人際連結盲點,並提出三個具體改變策略──幫助你從「一個人扛」走向「共創信任團隊」。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總是害怕拒絕,不知不覺成了別人情緒勒索的對象?明明內心抗拒,卻因為「不想當壞人」而妥協,最後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自我懷疑與無力感。其實,你的失望不是來自不夠好,而是沒有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解析主管常見的三大心態陷阱,提供實際案例與解決方案,幫助你找回原則,贏得尊重,而不是委屈自己。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總是害怕拒絕,不知不覺成了別人情緒勒索的對象?明明內心抗拒,卻因為「不想當壞人」而妥協,最後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自我懷疑與無力感。其實,你的失望不是來自不夠好,而是沒有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解析主管常見的三大心態陷阱,提供實際案例與解決方案,幫助你找回原則,贏得尊重,而不是委屈自己。
Thumbnail
昨天我們聊了「如何建立高信任的團隊文化」,今天來聊聊一個現實又棘手的挑戰: 「主管該怎麼帶能力還不到位的成員?」 很多主管一開始都懷著好意:「我給機會、也願意教,只要他努力就好!」 但慢慢地,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光有好意是不夠的。
Thumbnail
昨天我們聊了「如何建立高信任的團隊文化」,今天來聊聊一個現實又棘手的挑戰: 「主管該怎麼帶能力還不到位的成員?」 很多主管一開始都懷著好意:「我給機會、也願意教,只要他努力就好!」 但慢慢地,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光有好意是不夠的。
Thumbnail
你是否越想融入團隊,卻感覺越孤獨?作為主管,為了拉近距離,你參加活動、迎合喜好,甚至違背本心,但換來的卻是疲憊和失落。「過度付出並非關係的橋樑,而是自我耗損的開始」。當我們停止迎合,轉而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建立真正深度的連結。想知道如何擺脫這種內耗,成為更自信、更真誠的領導者嗎?本文帶你找到答案!
Thumbnail
你是否越想融入團隊,卻感覺越孤獨?作為主管,為了拉近距離,你參加活動、迎合喜好,甚至違背本心,但換來的卻是疲憊和失落。「過度付出並非關係的橋樑,而是自我耗損的開始」。當我們停止迎合,轉而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建立真正深度的連結。想知道如何擺脫這種內耗,成為更自信、更真誠的領導者嗎?本文帶你找到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