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中,我常看到一類特別努力的人。
他們總是能察覺別人的需要,也總能「做得到」。主管交代的事,同事不敢接的苦差事,他們總能一肩扛起。
但你若問他們:「你自己想要什麼?」他們反而會沉默,甚至慌張。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過度努力」的代價。
能力越強,越容易失去自我
Michael是一位高績效的專案經理,總是能精準交付、超前完成,連客戶都搶著指定他負責。
但他的主管Maggie注意到,每當團隊裡有人情緒低落或進度落後,他總是第一個跳出來補位。表面上看,他像是團隊英雄,實則每天都疲憊不堪。
在一次1對1會談中,Maggie問他:「這些你真的想做嗎?還是覺得非你不可?」
他苦笑說:「我只是覺得,如果我不做,事情會變糟,大家會不開心。我沒辦法看到別人失望。」
Maggie 才發現原來Michael是那種不衝突、不拒絕、總是先顧全他人情緒的人。
而往往這類人,雖然能力強,不代表內心堅強;
很多時候,是因為太怕失去認同,而不停地證明自己的價值。
我不是在犧牲,我只是在討好
這其實是一種深層的「生存策略」。
我們從小被教育「乖一點就會被愛」、「聽話一點爸媽就不吵架」,久而久之,這些「迎合」內化成我們的反應機制。
當我們長大進入職場後,就變成了:
- 不敢對主管說不
- 接了所有不屬於自己的任務
- 在團隊中,扮演永遠不出錯的人
但代價是什麼?
是我們逐漸感覺不到自己的情緒與渴望,甚至認為:「我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完成別人期待的人。」
從主管或自我開始的調整
- 覺察「你不是沒有選擇」
有時我們不是不能選擇,而是「選擇不衝突」,選擇順從,換取短暫的平靜。但選擇背後藏著恐懼,也值得被理解與溫柔對待。
- 先承認「我也可以不想滿足別人」
對過度努力者來說,承認「我其實不想做」比承擔工作還困難。這時可以從小地方練習拒絕,從一個「今天不行,明天我可以協助」開始。
- 主管角色的回應關鍵:創造一個「允許出錯」的安全場域
若你是主管,請關注那些「從不讓人失望」的同仁。他們可能正在撐住整個團隊的情緒,而你從未注意。主動肯定他們的感受與需求,適時釋放「你不需要什麼都做得完美」的訊息,是減輕他們壓力的關鍵。
溫柔而堅定地找回自己
「過去我為了別人努力,現在我想為了自己勇敢。」
我們不是不能為別人付出,但不該以犧牲自我為代價。
人生不是為了扮演別人的期待,而是為了慢慢成為真正的自己。
📣 你是否也曾在工作中,把每個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
你是那個從不出錯、總是扛下所有的人嗎?
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選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