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道德經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一篇的意思是說小國小民有小國小民的生存方式,大國大民有大國大民的生存方式,小國不需要效仿大國,只要讓小國發展,小民安居生活,夜不閉戶舟車往來不相抵,華衣華服安適住所,生活無憂無慮,小國大國終身老死不相往來也不會有災禍。這一篇章比較適合台灣小島的生存方式。

 

過去帝王時期的諸侯國就是小國寡民,自成桃花源的烏托邦世界。如今小國寡民可以看成在歐洲地區有很多小國家夾在大國之間生存,他們有軍隊不打仗,有自己的經濟,自給自足,多餘者與外貿易交換自己不足的糧食和民生物品,還有在南太平洋有很多小部落國都是這樣生存的,不管外界風暴多大,好像都不關他的事,因為該地區的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豐衣足食,每個人的生活所得非常的高,走在街上每個人笑臉舒開,好比陽光般的燦爛,小國寡民自給自足,大國從旁邊經過的軍艦揮揮手,洋溢著笑容,不干涉,不介入大國的事,發生戰爭是你們的事,富裕豪華也是你們的事,我們活在這小島看似不發達,其實很快樂,每個人不愁吃穿,終身到老的小國人民與老死不相往來的大國人民,各自遙望,雞犬相鄰也不干擾。小國經濟衣食充足,沒有貧窮,人人相互幫助,安於適居。

 

在過去的台灣原本是數個島嶼形成的國度,在那裏的人民生活愜意十足,沒有外來的政治干預風暴,曾經是世界民族引以為傲的福爾摩沙島上的人也是可以這樣過的。耕田織布,出海捕魚,外貿漁船海岸交易,引來各種不同的人種上岸定居,因此有了「番地」,番地這個名詞是外國人居住的意思。但是歷經數百來的政治風暴曲解了它的意思,將番地變成了台灣原始人的住所,也因為如此,這個世外桃源的島嶼從此變了色,人民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民不再接近大海,與海遠離,害怕海水的浪潮,這個風暴也瓦解了福爾摩沙人民的世外桃源烏托邦的社會,捲入一個永無止盡的世界政治風暴裡,歷史是如此的殘酷,人民是如此的善良,統治者是如此的苛刻。將來有一天會讓這裡的人民重回大海的懷抱,重享大海的世界,一個裊裊人間仙境的國度。有一本台灣上古歷史小說:「Pinsbkan的神話」就是描述一個有衝突有歡笑有血淚的台灣史前史故事,人人笑顏逐開,在太陽下山以前的海洋最是美不勝收。

 

繼續說下去。

 

重提第七十章:「期待有一天,我在方格子的文章中這些簡單的道理能夠被有智者的知識分子理解然後實現,真實的去做,去實現它。這個可能要等千年以後的人類吧?這就是:「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大國有大國的生存模式,小國有小國的生存模式,小國不能一味地仿造大國,小國要利用自己的優勢生存,自己本身擁有的一切創造生民的生活,這個地球有很多國家,沒有軍隊也活下來了,沒有科技電廠也生存下來了,這些小國他們有的位居高山,有的位居海洋,有的夾在大國之間,卻能相安無事的生存,兩國人民來往絡繹不絕,沒有紛擾,人民生活富裕和樂,從來不會因為軍隊而啟發戰爭的思想,努力維持和平,創造生活的祥和,大國開發各式各樣的科技,小國創造各式各樣的財貨,兩國交易經濟繁榮,沒有踏出國境一步,安居樂業在自己的家國,可謂是老有所終,死得其所,根本不需要動到戰爭去搶奪他國的財貨,讓國與國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到老也不會動干戈,互相尊重彼此的習俗,交換彼此的笑聲洋溢在空中都可以聽得到,這不是我們一直在創造的全人類無戰爭,無怨,無恨的婆娑世界嗎?不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生活嗎?因為大家重視生命重視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出遠門,陪伴自己的家人安享天倫之樂,是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科技文明帶動了改變,不管是南太平洋還是歐洲地區小國,近日也受到大國的爭鬥開始起了變化,大國的人民好爭,小國部落生存的地方越來越少了。小國有小國的立場,大國有大國規範,小國不觸犯大國,大國不侵犯小國,各自為自己的優勢生活發展,不征戰,不侵吞,兩國人民因交易帶來生活的財貨富足,把自己的家園安頓好,創造下一代的理想生活,在第六十一章裡有講到:「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因此小國與大國擁有軍事武器也無法用上,雖然有車馬船舟也不能渡海,因為小國大國各自取其安居生活,美食不盡,華服在身,和樂不為?誰還會想要發動戰爭,是謂:「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文:和大怨,必有於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這一篇大意是說以德報怨,歷史上以德報怨的例子很多,以德報怨換來無償的享福,庇蔭後代子孫。   愛恨情仇是天生的,佛法上說是人的習氣,過去帶來的恩怨情仇,當你與
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主。」正言若反。   這一章是說明和第七十六章相互牽引,處於柔弱者勝之,謙下者強之,驕傲者易敗,剛強者容易失去成功機會。也是第六十六章的衍生。
,原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為恃,功成而不處,其欲見賢。   這一篇章是說天下財富都是有餘者補不足者;而世間卻是相反,都是不足者補有餘者。就像拉弓一樣,滿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一篇是說處於柔軟易得成功,太過強硬招致失敗。就像人一樣活著的時候身體很柔軟,死的時候身體很僵硬,比喻世間上我們我經歷的每一件事物,如果堅強以對,事事都
原文: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以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為生者,是賢於貴生。   本章的意思是人民餓肚子,是因為稅收多啊,不是難治啊,是因為在上位者奸巧有為啊,人民輕易去死,是在上位者為了滿足自己,人民無法生存才會去死啊,不使用奸巧
本文探討了臺灣社會中人民面對統治者的壓迫與剝削狀況,指出高物價與低薪資的矛盾,並強調民主制度下,公審成為人們表達不滿的方式。研究指出,苛政與物價上漲迫使人民不畏死亡,進而引發社會動盪。透過實例分析,揭示勞動生產者與非勞動生產者之間的薪資差距,指出政府應重新評估政策以達成社會公平。
原文:和大怨,必有於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這一篇大意是說以德報怨,歷史上以德報怨的例子很多,以德報怨換來無償的享福,庇蔭後代子孫。   愛恨情仇是天生的,佛法上說是人的習氣,過去帶來的恩怨情仇,當你與
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主。」正言若反。   這一章是說明和第七十六章相互牽引,處於柔弱者勝之,謙下者強之,驕傲者易敗,剛強者容易失去成功機會。也是第六十六章的衍生。
,原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為恃,功成而不處,其欲見賢。   這一篇章是說天下財富都是有餘者補不足者;而世間卻是相反,都是不足者補有餘者。就像拉弓一樣,滿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一篇是說處於柔軟易得成功,太過強硬招致失敗。就像人一樣活著的時候身體很柔軟,死的時候身體很僵硬,比喻世間上我們我經歷的每一件事物,如果堅強以對,事事都
原文: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以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為生者,是賢於貴生。   本章的意思是人民餓肚子,是因為稅收多啊,不是難治啊,是因為在上位者奸巧有為啊,人民輕易去死,是在上位者為了滿足自己,人民無法生存才會去死啊,不使用奸巧
本文探討了臺灣社會中人民面對統治者的壓迫與剝削狀況,指出高物價與低薪資的矛盾,並強調民主制度下,公審成為人們表達不滿的方式。研究指出,苛政與物價上漲迫使人民不畏死亡,進而引發社會動盪。透過實例分析,揭示勞動生產者與非勞動生產者之間的薪資差距,指出政府應重新評估政策以達成社會公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這段文章討論了自己修身養性、治國之道以及人在做決定時應如何順勢而為。文章反問自己不足之處,並指出當官員的人在做決定時,常使事情偏離方向,這導致臺灣的科技發展困境以及大停電問題。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是出自《老子 道德經 二十章》中的一段話,修道人的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因此給別人看成傻子。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胸襟也要,像寧靜的大海一樣,寬闊無際,容納一切細流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這段文章討論了自己修身養性、治國之道以及人在做決定時應如何順勢而為。文章反問自己不足之處,並指出當官員的人在做決定時,常使事情偏離方向,這導致臺灣的科技發展困境以及大停電問題。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是出自《老子 道德經 二十章》中的一段話,修道人的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因此給別人看成傻子。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胸襟也要,像寧靜的大海一樣,寬闊無際,容納一切細流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