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有一個專有名詞慢慢流行起來,就叫「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大部份都跟壓力、憂慮、恐懼或早年的生活經驗或環境有關,特別是原生家庭或學校生活。
在這件事上我常常喜歡用童話故事「醜小鴨」來說明,當醜小鴨出生時,第一眼看到的是鴨媽媽,理所當然就把鴨媽媽當成媽媽,成為生命中第一重要他人,如果鴨媽媽脾氣穩定、智慧充足且懂得教養的話,這隻出生時看起來醜醜怪怪的鴨子,最後也會成為一隻美麗的鴨子,可是萬一不是呢?這時醜小鴨所要面對的就來自父母或家人對於自己的負面看法,這樣的看法影響了他看待自我或世界的方式,如果沒有特別、足以扭轉生命方向的事件發生的話,醜小鴨終其一生還是如名字一般,就是一隻醜小鴨。
很多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或不重要他人都會在我們的早年經驗中建立形象,有些是支持的、有些是貶損的、有些則是冷漠無關緊要的,這些形象有時會隱藏在我們成長的人格中,有些會激勵你前進,有些則會絆住你的腳步,這些都源自於你生命中的初始經驗,帶點隨機的味道,因為你不知道你當睜開眼的那一刻,看到的是好的鴨媽媽還是不好的鴨媽媽?相處的是好的兄弟姐妹或是不好的兄弟姐妹?
以前貧困的年代,有些窮苦人家養不起小孩,只好把小孩送人養,後來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原先家庭的兄弟姐妹長大以後,還是沿續著貧困的家庭傳統,可是送人養的小孩後來卻獲得了成功的人生,真正實現逆襲,由原先自卑的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
送養的小孩所遇到的環境不同於初始經驗,於是他修正了他的初始經驗,把這個新的家庭當成是一個新的出生、新的開始,於是有了新的支持形象和初始經驗,並由此生出了一個新的人格,這樣的改變成了一個分水嶺,一邊是醜小鴨,一邊是美天鵝。
我的意思是心理經驗是可以改變的,或許出生時或早年生活過程中刻意或隨機經歷了一些不好的經驗,然後我們把這個經驗當成是初始經驗來看待自我和世界,如同醜小鴨出生一眼認媽的效應一般,其實我也可以運用送養家庭的例子,透過自我選擇來改變初始經驗的選擇。
曾經碰到一個畢業學生跟我分享幼稚園被老師霸凌的經驗,造成他懼學、生病且自卑的求學生涯,最後甚至影響到了他的工作和人生,我跟他分享的是以這個老師的所作所為,已經失去了當老師的資格,所以他可以和這老師解除師生之間的關係,然後重新找到一個求學生涯中關心體諒他的好老師,重新設定,將這形象加進來取代原先那個不好老師的初始形象,就好像在心理上找到另一個寄養家庭,重新發展一樣。
很少人想到這些心理層次的問題,而我卻是在很早的時候就面臨到「醜小鴨困境」,周遭看我是醜小鴨,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只好像逆風的風箏一般證明自己,當然最終我也發現需要去尋找新的支持形象、改變初始經驗,因為或許在原先的環境中已經乾涸缺氧,需要一個新鮮活絡的環境才能滿足我日益成長的需求。
這其實沒有誰對誰錯、或是背叛的問題,只是心靈想要尋求一個更適合的發展,不過有時一旦走出去就回不去了,很多想法思維會變得漸漸不同,甚至有種雞同鴨講的感覺,這是克服「醜小鴨困境」所要付上的代價,好處是你能夠更自由自在,喜樂滿足、看到更寬廣的天地,不至於精神內耗,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