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因害怕被拒絕,而選擇默默承擔?
Tom是一位30多歲的職場主管,平日裡給人的感覺是穩重自信。他深信,作為主管,自己能夠不依賴他人,一切問題都能親力親為的解決。但在最近的專案中,Tom的團隊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其他部門的支援才能完成。然而,Tom卻選擇用自己加班來解決問題。
專案延期,團隊士氣低落,主管指責,Tom自己也因為過度勞累而出現失誤。他忍不住自問:「為什麼我就是說不出口尋求協助?」其實,Tom害怕的並不是向別人提出需求,而是深埋在內心的恐懼:萬一被拒絕後,他的完美形象會崩塌。
Tom的行為背後,體現了一種深層的心理機制:
- 對「無所不能」自我的執著:
Tom相信,只有無需他人幫助的自己才是「完美」的。一旦需要依賴他人,他便覺得自己的價值會被質疑。 - 害怕拒絕所帶來的羞恥感:
當內心過度依賴別人的認可時,拒絕不僅是外界的否定,更是對自我價值的打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戀受損」。
「我們的自戀,往往來自於害怕不被愛的恐懼。」--法國哲學家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具體如何解決呢?
- 勇敢提出需求,接受拒絕的可能性:
Tom可以嘗試主動與其他部門溝通,表達清楚自己和團隊的需求。不以「拒絕」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標準,而是專注於問題本身。 - 改變「全能自我」的觀念:
主管的價值,不在於是否能獨立完成所有工作,而在於協調資源,帶領團隊實現目標。 - 培養內在的安全感: Tom可以從過往的成功經驗中找到內心的自信,而非一味尋求外界的認可。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什麼都會做的人,而是能讓其他人發揮所長的人。」--管理學大師Peter Ferdinand Drucker
在職場中,「全能假象」可能是一副華麗的鎧甲,但它也可能束縛我們的成長。當你願意直面拒絕的恐懼,卸下自戀的包袱,你會發現,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堅定,而非外界的認可。
下一次當你害怕被拒絕時,是否願意勇敢提出需求?也許答案會超出你的想像!
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