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每次滿足了團隊的需求,內心反而更不安?」
讓所有人滿意的主管,最後卻讓自己不滿意
Karen是一家公司的部門主管,她對團隊的需求幾乎是有求必應:
- 團隊成員想要加薪,她努力向上爭取;
- 成員抱怨工作負擔,她自己加班幫忙處理細節;
- 每次開會,她都盡量避免任何衝突,甚至改變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多數人的意見。
剛開始,Karen得到了團隊的喜歡,也成為同事間公認的「好主管」。但不久後,她開始感到壓力倍增——似乎她越努力,別人的需求越多,而她的內心卻越來越空虛。每次看到團隊滿意的笑容,她卻內心質疑:「我真的配得上這樣的稱讚嗎?」
有一天,她終於崩潰了。在一場例行會議上,Karen因為拒絕了一名成員的無理要求,結果被指責不夠關心團隊。她回到辦公室後大哭,內心不斷自責:「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
問題在哪裡?
Karen的問題並不是「她做得不夠」,而是她內心無法接受「自己是有限的」。
- 當她滿足別人時,她會懷疑:「我憑什麼值得這些認可?」
- 當她拒絕別人時,她又會自責:「我是不是不夠好?」
Karen的核心困境其實來自於她對自己的否定,她的「不配得感」讓她將他人的滿意與否,視為衡量自己價值的唯一標準。
具體如何解決呢?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以下是建議的方式,提供給你參考:
- 認識不配得感的本質:內心的誤解需要被揭露
不配得感並非全然負面。它的存在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你的價值不需要被外界完全定義。」當你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上時,你無法真正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
- 學會說「不」,不是拒絕他人,而是尊重自己
每當你面對別人的請求時,可以問自己:「這是符合我能力範圍的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可以說:「我很想幫忙,但這次恐怕無法做到。」
雖然你一開始會很掙扎,但慢慢地就會發現,團隊並沒有因此而反感她,反而更尊重你的界限。
- 為自己的努力給予內在認可
你也可以養成一個習慣:每週五下班前,寫下三件你為團隊做的事情,並對自己說:「這些努力足夠了,我也足夠了。」
「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比追求別人的滿意更需要勇氣。」心理學家Brené Brown
當我們敢於直視自己的有限性時,才有機會跳出內心的糾結,找到真正的平衡。
滿足他人並不會填補內心的不安,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那麼,你是否也曾像Karen一樣,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也許是時候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的價值,真的需要別人來定義嗎?」
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