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聽了🎧 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主持人介紹了一本書叫做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書名簡單俐落,由兩位退役海豹部隊軍官所著。他們創辦了「前線部隊」顧問公司,專精於領導力訓練,將在戰場上磨練出的領導原則,傳授給個人、團隊與企業。
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再次體會到:真正關鍵的,不是發號施令的能力,而是在關鍵時刻扛得起局面的人。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就像看了一部戰爭電影🎥:作者在每章開頭附上伊拉克戰場的照片,先帶出當時的作戰經歷,再引導出該章的領導原則,非常有臨場感與說服力。⚔️
而這段時間,剛好工作上發生的幾件事,讓我對書中提到的幾個核心原則特別有感——有些道理,在戰場上學會,在職場中落實,才真正刻進心裡。寫這篇文章,除了記錄我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也想和大家分享這本書帶來的啟發——關於帶人、合作,還有在關鍵時刻如何扛起自己該扛的。
📖 如果你也對這些議題有興趣,歡迎繼續往下看👇👇👇,也期待和你交流想法!
帶人不靠權威,靠行動
本書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領導原則,就是絕對責任。
當團隊表現不如預期時,富有絕對責任的領導者不會馬上檢討或指責團隊,而是坦然面對失敗、承認錯誤,反思在任務說明、資源準備或人員訓練等環節,自己哪裡沒有做到位,才導致團隊無法照預期執行🎯。
若領導者一味檢討團隊❌,容易讓成員產生防衛心,只想維護自尊,反而無法聚焦在任務本身🛠️。
我自己就曾經遇過好幾次,當有員工因為任務失敗被老闆指著鼻子罵時,大多數的人不是先承認錯誤,而是先找理由護航自己的行為,經過好一陣子的來回之後才可能回到問題本身的檢討。
具有絕對責任的領導者,能讓團隊在失敗中沒有心理負擔,專注找出問題、提升表現。
當其他部門的失誤影響到自己的團隊時,好的領導者會選擇「合作」而非「抱怨」。團隊合作的目標,是為了更大的整體目標,沒有誰會故意搞砸任務。這時候,應該思考——敵人是在外面,不是這裡,我們是一隊的。其他部門也是自己人,須了解他們做了什麼、為什麼失敗、我們的團隊可以怎麼幫助。
前陣子,我的團隊要負責規劃一場活動,但前提是需要一份資料分析來安排活動內容。資料由A單位負責向B單位索取後,再轉交給我們。然而因流程層層,資料遲遲無法到手,團隊只能乾著急⏳。
這時我便試著用絕對責任的方式思考,提出由我們直接跟B單位索取資料的想法,原先團隊成員還有些抗拒,認為這是A單位的責任,而我也對他們說明:
「如果拿不到資料,吃虧的是誰?」
「大家想在這抱怨和乾著急,還是想將時間花在取得資料本身呢?」
跟A單位主管打過招呼後,我們親自找了B單位,才發現他們人力不足,資料雖取到卻無暇整理。我們主動協助後,資料順利取得,任務也順利進行。兩邊主管都感謝我們的協助,這原本快失控的狀況,最後變成了三贏局面🧩。
領導者的上級,往往需要充分的資訊🔼,才能支持與核准任務。畢竟主管沒有超能力,不可能知道所有細節。若只抱怨上級「不了解前線狀況」❗,問題永遠不會解決。
真正有責任感的領導者,會反思自己是否提供了足夠資訊。這也是絕對責任的延伸,
將上層也納入自己的領導範圍。
近期有個專案的合約需要高階主管核准,之前已提前做過簡報,主管也表示OK。然而這週送出合約後,主管卻回:「這是什麼?」負責的團隊成員當下傻眼且氣餒:「不是才報告過,怎麼會忘了?」
學到這本書的觀點,我便以絕對責任的觀點開導他:「主管每天事務繁多,不可能記得所有細節,提醒他們是我們的責任。📢」
後來我們再找主管確認時,主管立刻想起來,也只詢問了幾個小地方就順利核准✅。這次事件也讓我提醒自己—領導不是求證明,而是求結果。
除了當下跟成員開導之外,事後我們也討論了下次可以怎麼做會更好,當作這次事件的收尾,也很感謝及時的發生這件事,讓我對絕對責任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日本漫畫《暗殺教室》當中有一集,主角之一的殺老師便教導班上學生放下自尊的概念,他將自尊比喻成手中拿著珍貴的物品,對於瞄準遠大目標的人,放下自尊並不是將珍貴的東西丟棄,只是將它放在腳邊一次而已,這個物品即便在地面也依然是驕傲地發光喔!✨
成長,是從不怕低頭開始
這本書除了帶給我在帶人協作上的啟發,也分享了許多讓團隊專注執行任務、提升成果的實戰方法。這些內容對我幫助很大,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和大家分享這部分的精華與心得,一起把「帶人做事」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按讚與收藏,讓我知道這個主題有共鳴,也很期待在留言區聽聽你對「帶人」、「合作」的經驗與想法喔!😊✨我們下一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