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慧:聞思修的智慧之路~關於三的佛教名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佛教,向來是一個追求智慧的宗教。

佛法中說的智慧,並非等於世俗的聰明才智,而是一種能洞悉世間萬法的根本,引領我們脫離苦海的出世智慧。 (翻譯為「般若」)

要獲得這種「般若」智慧,就必須透過「三種獲得智慧的修習方式」,簡稱為「三慧」。

~~~ 「三種獲得智慧的修習方式」分別是: 一、聞所成慧(簡稱為「聞」): 佛經記錄,文殊菩薩曾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想要了解佛法的義理,建立起對佛法的信心,要從聽聞佛法、閱讀經典開始,透過語言或文字,經過老師的講授和課本的閱讀,了解出世智慧。

二、思所成慧(簡稱為「思」):

在聽聞佛法之後,還需深入思考佛法中蘊含的道理,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解。

就像孔子也在《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告訴我們在學習後,尚需對所學到的學問進行深入的思考,才可以真正的吸收體悟。

三、修所成慧(簡稱為「修」):

所謂的修行,就是「修正行為」,聽聞及思惟佛法之後,所得的心得、智慧,最後還是要落實到生活中。

透過愛語、布施、禪定~~等等修行方法,直接體驗佛法中談論的真理,達到身心的統一。

這就好比我們在學校學得了理論與知識,最後要應用於實際操作,驗證其正確性。



三慧如積木,有穩固的根基,才可以獲得成功。

三慧如積木,有穩固的根基,才可以獲得成功。

~~~ 三慧之間的關係:

三慧之間是層層深入的,缺一不可。 「聞」慧為基礎,是我們學習佛法的開端。 「思」慧是昇華,讓我們對佛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修」慧是驗證,讓我們親身體驗佛法的真實性。

就好比蓋房子,聞慧是地基,思慧是設計圖,修慧是施工建造。

~~~ 聞、思、修的現代考驗: 聞: 在現在的資訊爆炸時代,我們除了上課、看書之外,還可以透過網路影片、講經錄音帶、光碟片等其他管道,接觸佛法。但如何選擇可靠的資訊來源,並保持開放的心態,是現代人的考驗。 思: 資訊爆炸時代,對佛經的理解,有太多的論點與假訊息,讓踏上正確思考的方向,越來越困難,也更考驗學佛者獨立思考的能力。 修: 修行不僅僅是宗教儀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但現代社會中,許許多多光鮮亮麗的誘惑,以及擁擠紛擾的城市生活,為現代學佛者,增加了許多艱難險阻,讓堅持清凈、簡單、獨立的修行生活,增加了難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2025/01/25
現代更要~
老安的方格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5
宇牛 是啊,多聽多看。
國王 K-avatar-img
2025/02/02
謝謝分享
老安的方格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2
K 新年快樂,開工大吉。
黃璧怡-avatar-img
2025/01/28
之前投票時對三慧已經很好奇了,謝謝老安這麼快便推出文章!祝你新春大吉🍊,健康愉快🧧🧧🧧
老安的方格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8
黃璧怡 謝謝您的祝褔。 其實網路時代,要查資料已經很方便了。 現在AI時代,就連寫作風格都可以設定。 我只是將AI查出來的資料,再經過自己這幾年對佛學的理解,刪改修訂成帶有自己感想的介紹文。 只能說世界越來越進步,考驗也像我最後一段寫的,也越來越多。
慕風-avatar-img
2025/01/27
受教了!祝老安蛇年順心 平安健康。
老安的方格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8
慕風 也祝您新年吉祥平安。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1/25
謝謝老安分享!原來是「三種獲得智慧的修習方式」,我原以為是三種智慧!
老安的方格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6
❦ 莊小昕 教學相長。 在寫這篇文之前,我也沒仔細的推敲,三慧是指三種智慧,還是三種獲得智慧的方法,後來寫文章的過程當中,才真正釐清,應該是主要指的是獲得智慧的方法、路徑。 聞所成慧,會讓人成為背書第一名。 思所成慧,會讓人成為演講第一名。 修所成慧,會讓人成為實驗第一名。
avatar-img
老安的方格子
193會員
603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老安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探討佛教中追求智慧的途徑「三慧」(聞、思、修),說明其內涵及現代人的修習挑戰,並以蓋房子作比喻,闡述三慧之間的層層深入關係。
Thumbnail
探討佛教中追求智慧的途徑「三慧」(聞、思、修),說明其內涵及現代人的修習挑戰,並以蓋房子作比喻,闡述三慧之間的層層深入關係。
Thumbnail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Thumbnail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Thumbnail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Thumbnail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Thumbnail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
Thumbnail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