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寫出影響力|我想寫「自己的故事」,卻沒自信,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上兩篇,我分享了「為什麼寫自己的故事,是建立個人品牌的最佳方式」,以及分享我的心路歷程「開始在社群上分享『個人故事』,是如何為我由0到1打造影響力?

可能你已經很心動,躍躍欲試想開始動筆寫自己的經歷,卻發現自己有「寫作障礙及內心恐懼」,這篇就是來幫助你「建立寫作自信」。

首先,我來解析為什麼很多人難以動筆書寫「自己的故事」。

1.覺得自己的人生「缺乏亮點」

最常見的第一大問題,就是「自認為自己沒什麼故事」。因此寧可整理他人的故事、去採訪他人,也不願內查自己。

你可能覺得「我的成長過程就是『按部就班』,沒有什麼『異於常人』的經歷,我該怎麼寫自己的故事?」

但是人怎麼可能沒有故事?

人沒有「完全一樣的家庭」、沒有「一模一樣的教養方式」、也沒有「完全一致的價值觀念」。

就算你的外在經歷看起來和其他人無異,但是你內心世界的波動,你對事物的解讀態度,你面對困難時的選擇,你在平凡日子裡的追求,甚至是你對未來的期待,都可能與身邊的人「相差十萬八千里」。

因此你缺乏的不是「故事」,而是樂於「發現平凡中的不凡」的心,以及細膩的「自我覺察」

許多知名寫作者甚至不提什麼「驚濤駭浪的故事」,就是「見微知著」,透過「入微的洞察力」,寫出深入人心的作品。例如:

松下幸之助(Panasonic 創辦人)——他從賣燈泡、修水龍頭等小事中學習顧客心理,最終建立全球企業,並寫下《道在日常生活中》。
村上春樹——他的小說和散文,經常是從最平凡的生活細節出發,例如慢跑、喝咖啡、聽爵士樂,卻能透過這些小事,探索孤獨、成長與人生的意義。


2.害怕回憶過去

到這裡,你可能會說「是,照你這麼說,我應該還是有故事可寫,但是我害怕回憶」。

你可能更滿意「現在的自己」,用現在的眼光回看過去的自己,覺得太過渺小,不值一提;也有可能在成為現在的自己之前,你經歷了巨大的痛苦,不願回想。

但你要思考,雖然現在我們在「外表上」看起來很強悍,無所畏懼,然而當我們內在有「不願面對的過去」,代表其實還沒有和自己和解。當有一天再經歷挫折時,缺乏足夠的「內在力量」及穩定的「自我認同感」,會讓我們瞬間崩潰。

正如同,如果一棟建築的地基是不穩的,你也別期望它能蓋的多高;一棵大樹,如果它的樹根札得不紮實,它也無法抵擋強風大雨。

弭平過去的傷痛,與過去和解之後,才能更好的面對未來的挑戰。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心理師在解決「成人的工作、感情、家庭問題」時,往往都會追溯到「童年或是青少年時期的創傷」。

透過寫自己的故事,在危機來臨前,就與「過去的人事物」和解,打造好「良好的心靈地基」,才能讓我們更好的面對未來的挑戰。


3.擔心他人的眼光

有些人則擔心,寫自己的故事,是不是可能暴露「我過去的無知和弱點」?假如「我的過去」與「我現在的人設」不符,是不是會成為「被人攻擊」的把柄呢?

其實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恰恰相反。

當你還不出名的時候,不會有人在意你的故事——Dan Koe

你以為會有人攻擊,實際上,敵人連攻擊的「勁」都沒有。

然而,當你開始逐漸建立影響力時,別人會想了解「你的來歷是什麼?」,你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論點?

也是這時候會有一些人來勁了,拿著放大鏡看著你的論點,以一個「評判者」的角度來看「你是否說的正確?」

這時,適當的「自我暴露」、「講自己的故事」,反而會讓讀者覺得「有親近感」,原來這麼厲害的人,過去與我有相似的苦惱,那我要來聽聽他是如何改變,達到現在的樣子?

大家會評價一個「說法」,但不會苛責一個「故事」。適當的自我暴露,反而能把「評判者」拉到「能與我共情」的同一陣營


任何新習慣,總是在啟動的時刻,需要克服「最大的摩擦力」。希望這篇能為你降低寫作的阻礙,順利邁出動筆的第一步。

克服寫作心魔之後,下篇我將開始分享「如何建立寫作習慣,開始動筆?」,更重要的是,我將告訴你「如何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打造有辨識度的個人品牌」。


我是Eve,前新加坡管理顧問,2024年開始在Threads上寫自己的故事,3個月內寫出200萬流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個人故事獲主流權威媒體(《商周》《遠見》《1111》)轉載。

如果你也喜歡這個系列,歡迎追蹤或加入我的沙龍😉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通人如何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如果「影響力」、「信用」很容易取得,那麼它也不會具有如此高價值。持續的發送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聽起來很容易,實則是非常「反人性」的。就如同每個人都知道「健身有益健康」,但是總是遲遲拖延去健身房的時間。因為人性喜歡「偷懶」,不擅長「堅持」。
「影響力」是21世紀最有價值的東西。個人影響力越大,越不害怕「被公司/平台綁架」,你才真正獲得「自主選擇工作」的自由。為什麼?...
AI時代不缺知識,缺的是獨特的故事,而個人故事是無法被AI複製的。建立個人品牌力是關鍵,透過長期輸出有價值的內容,累積信用和社會資本,才能提升個人價值,避免被AI取代。
許多人誤以為自媒體成功等於流量大、點讚多,但現今社群媒體訊息量龐大,人們停留時間短,單純追求流量已無效。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媒體發揮放大器效果,而非浪費時間與精力呢?
上個星期看美國總統大選,實況看著紐約時報的「政治分析師(Chief Political Analyst)」播報局勢的文字分析,讓我回想起在管理顧問公司擔任「商業分析師」的日子——總要在每頁PPT裡用很少的空間,將分析內容「表達完整」。可以說,那段時間的「文字訓練」,很大程度影響我如今的寫作風格...
本篇文章探討寫作的創作過程,強調生活中的「深度思考」對寫作的重要性。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發展,內容創新性變得至關重要,文章提供了幾個寫作方法,包括尋找獨特觀點、走出演算法的資訊牢籠,以及用多個論據支撐主張。這些方法將幫助創作者提高寫作的深度和獨特性,以在資訊過剩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普通人如何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如果「影響力」、「信用」很容易取得,那麼它也不會具有如此高價值。持續的發送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聽起來很容易,實則是非常「反人性」的。就如同每個人都知道「健身有益健康」,但是總是遲遲拖延去健身房的時間。因為人性喜歡「偷懶」,不擅長「堅持」。
「影響力」是21世紀最有價值的東西。個人影響力越大,越不害怕「被公司/平台綁架」,你才真正獲得「自主選擇工作」的自由。為什麼?...
AI時代不缺知識,缺的是獨特的故事,而個人故事是無法被AI複製的。建立個人品牌力是關鍵,透過長期輸出有價值的內容,累積信用和社會資本,才能提升個人價值,避免被AI取代。
許多人誤以為自媒體成功等於流量大、點讚多,但現今社群媒體訊息量龐大,人們停留時間短,單純追求流量已無效。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媒體發揮放大器效果,而非浪費時間與精力呢?
上個星期看美國總統大選,實況看著紐約時報的「政治分析師(Chief Political Analyst)」播報局勢的文字分析,讓我回想起在管理顧問公司擔任「商業分析師」的日子——總要在每頁PPT裡用很少的空間,將分析內容「表達完整」。可以說,那段時間的「文字訓練」,很大程度影響我如今的寫作風格...
本篇文章探討寫作的創作過程,強調生活中的「深度思考」對寫作的重要性。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發展,內容創新性變得至關重要,文章提供了幾個寫作方法,包括尋找獨特觀點、走出演算法的資訊牢籠,以及用多個論據支撐主張。這些方法將幫助創作者提高寫作的深度和獨特性,以在資訊過剩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篇故事筆記(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篇),我根據出社會後從事過的寫作/創作工作,整理出以下三個反思心得,以茲提醒自己並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情感來自「親眼見證」 情節可以虛構,但情感需要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寫一則極有特色的故事,於是加入很多元素、很多議題,再依此調和、揉合,但是這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些可能還在進行式,有些則已經走過,對當事人來說,鐫刻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獨特的經驗,所以想要找人訴說。而寫作,尤其是小說則是很好的方式。寫下來,面對它,然後丟掉它。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在講內容前... 這是我個人的方式!! 如果覺得我講的不夠專業啥的? (請去找專業老師) 第一、如何起頭? (需要有靈感!!)或是(一個事件或是各種可能觸發故事的內容)。 靈感的部分...(應該不用多解釋) 後面講的事件或是可能觸發的部分,通常需要自我體悟。 例如:今天出門,
Thumbnail
世上再也沒有比你自己更懂得要用什麼樣的話,才能振奮你的心,幫助你渡過低潮。 世上也極少有任何文章,可以比得上你所寫的每個回憶,更能挑起你的共鳴,幫助你重溫快樂的感動了! 日誌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心靈成長的方式。 每一篇日誌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是一個寶貴的回憶和成就。
每天持續的書寫,是給自己的一個任務、一種生活記錄,是將自己的所學的內化及輸出。 隨著自我探索及生活重心的轉變,發現以前讓自己有所感悟的書籍、自我成長的影片已經不再受用、也不再那麼的有共鳴,不是因為厭煩或別人的創作沒有新意。 而是那些道理自己都懂了,不再會因為那些情緒或問題困擾了。但也因為這樣讓自
為什麼要開始寫文章? 透過文章來寫下自己在當時背景的感覺,可以加上照片或貼圖來紀錄,不管是看的人或是自己以後回來看20幾歲的自己時,總會有不同的感覺,同時也是傳達自己信念與尋找夥伴(族人)的故事。 想要寫出什麼樣的文章? 與其說是想要寫出什麼,不如說是想要紀錄些什麼,用自己限有的認知去感受世界
Thumbnail
我寫的是我的故事,是心裡所想的東西透過文字做分享。 寫的不好,謝謝您願意花時間與我共享我的故事。 只是~我有故事,您有酒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篇故事筆記(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篇),我根據出社會後從事過的寫作/創作工作,整理出以下三個反思心得,以茲提醒自己並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情感來自「親眼見證」 情節可以虛構,但情感需要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寫一則極有特色的故事,於是加入很多元素、很多議題,再依此調和、揉合,但是這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些可能還在進行式,有些則已經走過,對當事人來說,鐫刻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獨特的經驗,所以想要找人訴說。而寫作,尤其是小說則是很好的方式。寫下來,面對它,然後丟掉它。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在講內容前... 這是我個人的方式!! 如果覺得我講的不夠專業啥的? (請去找專業老師) 第一、如何起頭? (需要有靈感!!)或是(一個事件或是各種可能觸發故事的內容)。 靈感的部分...(應該不用多解釋) 後面講的事件或是可能觸發的部分,通常需要自我體悟。 例如:今天出門,
Thumbnail
世上再也沒有比你自己更懂得要用什麼樣的話,才能振奮你的心,幫助你渡過低潮。 世上也極少有任何文章,可以比得上你所寫的每個回憶,更能挑起你的共鳴,幫助你重溫快樂的感動了! 日誌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心靈成長的方式。 每一篇日誌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是一個寶貴的回憶和成就。
每天持續的書寫,是給自己的一個任務、一種生活記錄,是將自己的所學的內化及輸出。 隨著自我探索及生活重心的轉變,發現以前讓自己有所感悟的書籍、自我成長的影片已經不再受用、也不再那麼的有共鳴,不是因為厭煩或別人的創作沒有新意。 而是那些道理自己都懂了,不再會因為那些情緒或問題困擾了。但也因為這樣讓自
為什麼要開始寫文章? 透過文章來寫下自己在當時背景的感覺,可以加上照片或貼圖來紀錄,不管是看的人或是自己以後回來看20幾歲的自己時,總會有不同的感覺,同時也是傳達自己信念與尋找夥伴(族人)的故事。 想要寫出什麼樣的文章? 與其說是想要寫出什麼,不如說是想要紀錄些什麼,用自己限有的認知去感受世界
Thumbnail
我寫的是我的故事,是心裡所想的東西透過文字做分享。 寫的不好,謝謝您願意花時間與我共享我的故事。 只是~我有故事,您有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