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練的「系統思考」當中有個道理叫 #補償性回饋。
意即,行動會使得原本期望的結果不會發生,或者產生負作用。
這通常與系統的慣性有關,行動越大,遭遇的系統的慣性越大。
有時也與系統之間複雜的因果關係有關。思考越片段的人越會撞到這個特性。
對治的方法是「看全局,找槓桿解」,緩慢圓的改變系統的作用力,使之往自己要的方向去。
「歲月靜好」是人類系統的一種重要慣性。
而國民黨、民眾黨正在大砍政府預算,也等於正在撬動這一派。
補償性回饋,將令系統中大批本沒有意見的人群,被不斷撬動後的心聲:
「X!我只是想要歲月靜好,國民黨、民眾黨害我這麼冷的天氣要出來連署!」
原稿:建立於20250116
#砍預算的補償性回饋
什麼是情報操作?
本系列文章發表所探究的情報操作,是指帶有惡意的個人或組織,用各種方式將想法、觀念、思考流程植入人們的大腦,影響接收訊息的人的思考,進行影響行為,達到想要的目的。將人的思維過程放慢來看,接收到資訊之後,會融合記憶、情感、分析方式、跳躍思考,達到一個暫時的想法。情報操作者有多種不同的手法,從資訊的篩選、解讀就開始加工:調閱需要的經驗、扭曲轉化記憶、召喚不同的情緒、引用想要的分析方式,為思維過程開路,到達他想要的結果。
作者:冰山小企鵝
長年居住在冰山上,觀察人類進行著各種加速冰山融化的行動,固定發表推文希望某天人類能看懂。自2020年起,經營推特帳號:冰山小企鵝(@YaleChen2020) / Twitter以「情報操作」為主題,關注世界和人類腦內隱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