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批評來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作為主管的你,提出了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專案,卻在會議中被團隊成員挑戰,甚至質疑你的決策能力。當下,你是否感到一陣不安,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夠好?
但這真的是你無能嗎?還是只是一個認知上的陷阱?
在職場上,批評和挑戰無可避免,但我們真正需要面對的,不是他人的評價,而是自己的心態。
當質疑成為一面鏡子
Linda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產品主管,擁有8年經驗,對自己的能力一向充滿信心。但在一次全員會議中,團隊的資深工程師直接指出她的專案計劃可能「缺乏技術可行性」。這句話讓她當場無法反駁,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失職。
事後,Linda越想越不對:「難道我真的不夠專業?這是不是我的領導能力出了問題?」
然而,她忽略了一點:那位工程師的批評,可能只是基於他個人的技術專注點,而不是整體戰略的考量。
這時,Linda的心態成為了關鍵。如果她選擇逃避或內心崩潰,這不僅會影響她的信心,也可能損害她在團隊中的威信。但相反,如果她能穩住內心,對自己說:「我受得了這樣的挑戰,也有能力從容應對!」,這會成為一次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解決方式:如何用自我肯定扭轉困境?
- 內在對話:用正向語言取代負面解讀
當遭遇質疑時,避免立即聯想到「這是針對我的否定」。像Linda一樣,提醒自己:「質疑是溝通的一部分,並不代表我做得不好。我可以冷靜下來,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 接納批評,但不全盤吸收
在會議結束後,Linda主動與那位工程師單獨溝通,了解他的具體技術考量,並將他的意見融入專案修改中。同時,她也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戰略考量,強調了專案整體的長遠目標。這種做法不僅提升了團隊的信任,也讓她的專業能力再次得到肯定。 - 每天練習自我肯定
。每天早晨對鏡子中的自己說: 「今天的我足夠好,我有能力面對所有挑戰。」
。記錄下每天面對困難時的處理過程,這會讓你逐漸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
「沒有人能讓你感到自卑,除非你允許他們這麼做。」--美國作家埃莉諾·羅斯福
我們無法避免批評,但可以選擇是否讓它影響我們的內心。
面對質疑時,記住這句話:「我受得了!」 這不僅僅是一句話,更是一種對自己的承諾——不管外界如何,我始終相信自己的價值。
下一次,當挑戰來臨時,不妨問問自己:「這真的是我的問題,還是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