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秀夫的創作心法就是宅,看一堆小說電影,聽一堆音樂,但竟然沒有玩遊戲?他透露自己創作的養份排序,依序是電影音樂小說,電影還佔他身體70%,一個遊戲製作人,創作基因沒有遊戲。小時侯夢想拍電影,但大學時期沒有機會走這行,所以選擇了另一條創作遊戲的路。
他的遊戲就是電影,遊戲的動態捕捉都是用好萊塢演員,遊戲劇情甚至比很多好萊塢電影還要好。他獨有世界觀更是現在好萊塢電影難以拍出,死亡擱淺就是如此。當初碰死亡擱淺這遊戲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種電影的轉型,也很難想像電子遊戲會有這麼像電影的一天。
而這位傳奇大師小島秀夫,我開始好奇他獨特創造力是如何養成,於是我看完他唯一寫過的書創作的基因。才發現原來他創作靈感的方法,就是最基本的「多看」,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
為創造一部作品之前,要先閱讀好幾百個別人的作品,小島秀夫就是這種人。電玩創作的靈感,都是源自於他所看過的電影小說漫畫,也是他自稱的MEME。
MEME是什麼? 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他說過,在閱覽眾多作品中,會有十分之一的機率會「中獎」,他每天下班閱覽眾多小說,總會有那十分之一的中獎機率,就是所謂的連結。這小說裡的內容與我有很大的連結,我可以從中獎作品裡「看見自己」,也是他所說的邂逅。不管人生在什麼階段,總是能在書堆裡,找到跟自己現階段連結性很強的作品,給予你人生方向,這就是邂逅。
他邂逅的作品,幾乎都與他當時的人生處境有很大的連結
.
他十幾歲時候有孤獨病,因為爸爸早死,小時候是個鑰匙兒,回家自己開門,家裡永遠空無一人,這樣的他,讓他有了孤獨病,這種病讓他染上一種習慣,就是一到家就會把所有燈打開、也把電視打開,這樣就會有比較熱鬧的感覺,這種習慣到長大也是一樣,於是他在這個階段邂垢了電影《計程車司機》,他覺得他就是主角崔維斯,當然這個像,不是他與崔維斯的外在處境很像,而是內在世界的孤獨很像,跟他當時一模一樣,這就是邂垢。所以他說過:「今天也有人在這世界上某地方開著計程車四處徬徨。只要這樣想,我的孤寂就獲得了慰藉」
.
在他三十歲時候,他成為科樂美大阪公司當任開發第五部副部長,他第一次當任主管職位,遇到很多挑戰,而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節骨眼邂垢了《課長島耕作》,漫畫中島耕作的課長經歷與他副部長經歷很像,在他沒有商量對象、心理不安時候是島耕作替她紓解。他當時的職業生涯與這漫畫有連結,他這段經歷,從漫畫裡的某台詞得到一句他無法忘懷的一句話,「比起做討厭的工作往上爬得到權力,我比較想做喜歡的工作像狗一樣認命」。因為這本漫畫與當時經歷,讓他知道職業選擇,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興趣,而不是為了賺錢跟職位去拚命,讓他明白自己的價值觀與爸爸那團塊世代的價值觀是不一樣。
他說過:「名片職銜後面那個人擁有他個人獨有的才能與魅力,並與職銜相匹配,職銜才會產生意義。我希望自己留在別人記憶中的不是職銜,而是我做了什麼。我想把餘生用在自己的使命,而不是職銜上」因為這一段邂垢,讓他明白,遵從自己的天命,比拚職銜還重要。讓我想到,到底活著,是賺錢與身分地位比較重要,還是為了要做什事情比較重要。
.
大學時期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他當時認定的一生志業拍電影,也沒機緣去進那個行業,他每天都在苦悶中渡過,有如行屍走肉,沒有商量對象,沒有人理解他,這時候他邂垢了《二十歲原點》的作者高野悅子,還有JOY DIVISION的伊恩,兩個創作者都是年紀輕輕而輕生。JOY DIVISION就是他當時的救命恩人,是個不會開口的商量對象。透過這兩個人的死亡,讓他明白,「選擇死亡、讓時間停住,還是活著任時間侵蝕自己。即使現在,依舊沒答案」或許,他當時知道失意的感覺是什麼? 如果這輩子沒辦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那活著本身,就只是單純讓時間侵蝕而已
.
小島秀夫強調,人一生中要邂逅的人數有限,但如果透過電影小說音樂這些載體,就能遇見遠比實際人生所能遇見更多的人,更多的人生經驗,要在這些眾多載體中邂逅那一層的中獎。
這理論完全不虛幻,死亡擱淺他第一次與這麼多好萊塢導演合作,他可以讓這些好萊塢導演第一次見到他本人,就覺得像是兒時的玩伴? 就因為小島秀夫能夠在他們執導的作品中,去感受那個MEME,啟動人與人之間的感性,從藝術作品中去感受這個人。而閱覽這些藝術作品雖然看起來是自己一個人的活動,但實際上是在建立人與人之間的MEME。
.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感同身受,我也很常在電影小說電玩遊戲中看見自己,我總是覺得那是一種緣分的建立,雖然看起來是一個人的活動,但實際上是在啟動自己的心靈去以心應心,如果中獎了,那代表我與作品的作者可能有緣分。
這真是神奇。
當初看這本書,是因為想寫小說,所以想找書來看,發現小島秀夫竟然有寫這一本。
寫小說的初步階段,真的常常不知道要寫什麼? 不知道要寫什麼故事? 雖然如此,但至少我動筆之後,我發現我看事情的腳步已經不一樣了。我老是覺得,不管看到什麼? 我都有義務想要留意,因為不管什麼東西,都有可能會有一段故事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