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碳權生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特斯拉的生意只靠賣車不太行,還是很依賴碳權支撐。」

這個消息其實傳很久了。雖不能說是謠言,但實際上精確的數字與統計其實無論聽與說,都很少有人把這事說清楚講明白。

今天來瞧瞧一些比較精確的數字,新聞來源請參考。

摘要翻譯

獲利下滑, Tesla 碳權收入逆勢飆升至 27.6 億美元

Tesla 2024 年獲利大減 23%,但有一項業務表現亮眼——碳權銷售。該公司透過法規性碳權交易創下歷史新高,收入較 2023 年成長 54%。隨著電動車市場變化與環保法規趨嚴, Tesla 是否仍能持續依靠碳權交易賺取可觀收益?

Tesla 2024 年獲利持續下滑,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降至 84 億美元,較 2023 年減少 23%,與 2022 年 141 億美元的高峰相比更是大跌 40%。

單就第四季而言, Tesla 營收 257 億美元,未達市場預期的 273 億美元。不過,全年總營收仍微幅成長 1%,達 977 億美元。

在電動車交付方面, Tesla 2024 年共交付 178 萬輛,較前一年減少 1%,這是公司首次出現年交付量衰退。市場競爭加劇、消費需求變化與經濟環境波動,都可能影響其成長動能。

展望 2025 年, Tesla 預計核心電動車業務將重回增長,並宣布將於上半年量產無人駕駛 “Cybercab” 計程車及更親民的 EV 車款。

市場分析師對 Tesla 前景持審慎樂觀看法,預測 2025 年自由現金流將大幅增長 80%,2026 年再攀升 50%。然而,面對獲利下滑, Tesla 仍握有一張關鍵王牌——碳權銷售,持續為公司帶來穩定收入。

Tesla 碳權交易大賺:排放額度如何成為現金流關鍵

2024 年第四季, Tesla 靠出售法規性碳權進帳 6.92 億美元,佔該季淨利 23.3 億美元的近三成。

全年來看, Tesla 2024 年的碳權收入飆升至 27.6 億美元,較 2023 年成長 54%,顯示隨著傳統車廠在排放標準上苦苦掙扎,市場對碳權的需求仍然強勁。

自 2017 年以來, Tesla 累計透過碳權交易獲利超過 104 億美元,成為公司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對 Tesla 而言,這筆收入幾乎沒有成本,堪稱接近純利。與其他車廠需要購買碳權以符合法規不同, Tesla 只要生產並銷售零排放電動車,就能創造碳權並將其出售獲利。

在獲利壓力加劇的情況下,碳權交易成為 Tesla 財務上的重要支撐,凸顯這一商業模式對公司營運穩定的關鍵作用。

市場預測失準:碳權交易展現驚人韌性

市場曾普遍認為,隨著各大車廠加快電動車布局, Tesla 依靠碳權交易獲利的時代將逐漸結束。2020 年,時任 CFO Zachary Kirkhorn 甚至提醒投資人,法規性碳權收入不應成為長期依賴的財務支柱。

然而,現實發展完全超乎預期。 Tesla 來自碳權的收入不僅未減,反而屢創新高,成為穩定現金流的重要來源。

這背後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傳統車廠在電動車轉型上的進度仍然落後。雖然 FordGeneral Motors 等品牌已逐步擴大 EV 產能,但許多車廠仍無法自行達成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迫使它們依賴 Tesla 出售的碳權來彌補缺口。

隨著全球環保法規持續趨嚴,例如歐盟計劃 2035 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車,碳權市場短期內不太可能消失。

實際上, Tesla 的碳權正在幫助多家車廠符合歐盟的排放標準,避免高額罰款。StellantisToyotaFordMazdaSubaru 等企業,仍在向 Tesla 購買碳權,以填補自身排放超標的缺口。

由於歐盟對未達 EV 銷售占比標準的車廠,最高可處以 3 億歐元罰款,透過與 Tesla 共享碳權,許多車廠得以在轉型過程中獲得財務上的緩衝。這項策略不僅讓它們能暫時符合法規,也為向電動車轉型爭取更多時間,減少市場衝擊。

此外,歐洲與英國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加上美國政府加碼投資 EV 基礎設施,都可能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如果其他車廠能夠加快零排放車型的生產步調,並達到合規標準, Tesla 依靠碳權交易獲利的空間可能會縮小。

不過, Tesla 的成長策略早已不再局限於碳權收入。

永續發展再進化: Tesla 的能源突破、 AI 技術與減排成就

除了透過碳權交易獲利, Tesla 在推動永續發展方面也持續領先。該公司的核心使命是加速全球邁向綠能時代,而這項承諾遠不止於生產電動車。

2024 年, Tesla 的能源事業迎來新高峰, PowerwallMegapack 儲能設備的總裝機量達 11.0 GWh,創下歷史紀錄。受惠於 Lathrop Megafactory 降低原料成本, Q4 季度能源部門的毛利也突破新高。為因應市場對儲能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Tesla 計劃在 2025 年 Q1 啟動上海 Megafactory,進一步擴大產能。

此外, Tesla 的全球超級充電網絡亦大幅成長。2024 年,公司新增超過 10,000 座 Supercharger,使全球充電樁總數突破 65,000 座,年增 19%。

Tesla 亦發表新一代 V4 Supercharger,可為乘用車提供最高 500 kW 充電功率,並支援 Tesla Semi 達 1.2 MW 的超高速充電。與此同時, Tesla 進一步開放北美 Supercharger 網絡,並將 NACS 充電標準整合至更多新車型,持續吸引其他車廠加入其充電生態系統。

減碳成效

自推出以來, Tesla 的電動車已成功避免超過 2,000 萬公噸的 CO₂ 排放。根據公司報告,僅在 2023 年, Tesla 的車輛就幫助減少了 500 萬公噸的 CO₂ 排放。

在車輛能效方面, Tesla 也持續領先市場,Model 3 的每 100 公里能量消耗僅為 13.1 kWh,這使其成為市場上效率最高的電動車之一。此外, Tesla 的電動重型卡車車隊預計將比傳統柴油卡車減少 50% 的貨運排放。

綜合來看, Tesla 的碳權業務依然是其財務表現的強大支柱,為公司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在面對利潤率下滑的情況下,依然支撐著其財務健康。未來這一收入來源能否持續增長,將取決於其他車廠電動車的普及速度,以及全球排放政策的發展。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2027 會是碳市場的重要轉折點?

企業永續發展趨勢:氣候轉型行動計劃 (CTAP) 指南與實務

清潔科技投資 2024 持續衰減,但發展趨勢逐漸樂觀

SBTi的挑戰與未來:企業氣候承諾的風向標

可口可樂下修 2035 環境目標

淨零轉型:企業面對的壓力與機會

從創新基金到第一座木造資料中心,微軟的負碳雄心如何實現?

AI革命的隱藏成本,能耗與碳排有多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5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7
川普重啟關稅戰,美股蒸發 2.5 兆美元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5
Tesla 碳排減量數據遭質疑,研究揭露 碳權高估風險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2
Amazon 進軍碳權市場:推動企業永續,提升碳抵換標準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2
碳移除市場蓬勃發展:Climeworks攜手TikTok、Two Drifters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25會員
244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下滑,碳權收入重挫。儘管電動車生產交付量亮眼,但平均售價下調及交車量減少導致汽車部門營收大幅滑落。能源與AI業務成為新的成長動能,但關稅、市場波動和馬斯克的政治爭議帶來挑戰。特斯拉正積極佈局更平價的Model Y和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並持續在永續發展方面取得進展。
Thumbnail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下滑,碳權收入重挫。儘管電動車生產交付量亮眼,但平均售價下調及交車量減少導致汽車部門營收大幅滑落。能源與AI業務成為新的成長動能,但關稅、市場波動和馬斯克的政治爭議帶來挑戰。特斯拉正積極佈局更平價的Model Y和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並持續在永續發展方面取得進展。
Thumbnail
Tesla 長期強調電動車的減碳效益,聲稱 2023 年減少了 2,000 萬噸碳排。然而,碳足跡管理公司 Greenly 指出,Tesla 可能高估了 28-49%,實際減排僅 1,020 至 1,440 萬公噸。此報告可能影響 Tesla 在碳權市場的獲利,並引發監管機構更嚴格的審查。
Thumbnail
Tesla 長期強調電動車的減碳效益,聲稱 2023 年減少了 2,000 萬噸碳排。然而,碳足跡管理公司 Greenly 指出,Tesla 可能高估了 28-49%,實際減排僅 1,020 至 1,440 萬公噸。此報告可能影響 Tesla 在碳權市場的獲利,並引發監管機構更嚴格的審查。
Thumbnail
Tesla 在 2024 年的利潤下降,但碳權銷售成為其財務支柱,營收達 27.6 億美元,年增 54%。雖然面對傳統車廠逐步轉型,Tesla 的碳權業務仍持續增長,幫助其在全球排放規範下維持競爭力。除了碳權,Tesla 亦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與儲能產品,並加速擴展充電網絡與自動駕駛技術。
Thumbnail
Tesla 在 2024 年的利潤下降,但碳權銷售成為其財務支柱,營收達 27.6 億美元,年增 54%。雖然面對傳統車廠逐步轉型,Tesla 的碳權業務仍持續增長,幫助其在全球排放規範下維持競爭力。除了碳權,Tesla 亦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與儲能產品,並加速擴展充電網絡與自動駕駛技術。
Thumbnail
2024年第三季,特斯拉報告營收251.8億美元,年增8%,毛利率和淨利潤均有所提升。特斯拉在汽車和能源業務均表現亮眼,尤其是能源發電與儲存部門增長52%。此外,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強調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及未來的成長潛力。報告引發市場熱議,股價在開盤後漲幅達22%。
Thumbnail
2024年第三季,特斯拉報告營收251.8億美元,年增8%,毛利率和淨利潤均有所提升。特斯拉在汽車和能源業務均表現亮眼,尤其是能源發電與儲存部門增長52%。此外,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強調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及未來的成長潛力。報告引發市場熱議,股價在開盤後漲幅達22%。
Thumbnail
電動車科技巨頭特斯拉 Tesla,正式發表了其 2023 第二季的最新財報,交出了一張相當好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過了華爾街原本的共識預期。在第二季,特斯拉也創下了交車數字與營收的歷史新高,但在此同時,汽車事業毛利率則因為價格調降而下滑。究竟特斯拉本季的成績單該如何評價?
Thumbnail
電動車科技巨頭特斯拉 Tesla,正式發表了其 2023 第二季的最新財報,交出了一張相當好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過了華爾街原本的共識預期。在第二季,特斯拉也創下了交車數字與營收的歷史新高,但在此同時,汽車事業毛利率則因為價格調降而下滑。究竟特斯拉本季的成績單該如何評價?
Thumbnail
Tesla 開獎大降價後對營收和毛利的影響,總體的營收233億符合市場預期,營收年增率下滑至24%,電動車交付量年增40%至42.3萬,營收年增率則下降至18%。Q1產量比交付多1.8萬輛,電動車庫存週轉天數進一步提升至15天。
Thumbnail
Tesla 開獎大降價後對營收和毛利的影響,總體的營收233億符合市場預期,營收年增率下滑至24%,電動車交付量年增40%至42.3萬,營收年增率則下降至18%。Q1產量比交付多1.8萬輛,電動車庫存週轉天數進一步提升至15天。
Thumbnail
特斯拉獲利神助攻|碳權交易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 「碳權」是否是未來的黃金? 在2020年特斯拉轉虧為盈之前,收入來源之一靠的就是創辦人馬斯克搶先布局的碳權。這讓很多低碳產品、設備和技術服務企業主感到興奮,尤其是電動車商、電動機車商、腳踏車零件製造商、電池製造商、節能設備商和材料進口商等。顧問紛紛上門
Thumbnail
特斯拉獲利神助攻|碳權交易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 「碳權」是否是未來的黃金? 在2020年特斯拉轉虧為盈之前,收入來源之一靠的就是創辦人馬斯克搶先布局的碳權。這讓很多低碳產品、設備和技術服務企業主感到興奮,尤其是電動車商、電動機車商、腳踏車零件製造商、電池製造商、節能設備商和材料進口商等。顧問紛紛上門
Thumbnail
特斯拉公布22年第四季財報,營收及EPS表現皆高於預期,而因為降價及補貼的關係,毛利率從前一年的30.6%降到25.9%,庫存天數也升高到13天,但也因此讓需求飆升,一掃需求疲弱的市場傳言,股價逆勢大漲。
Thumbnail
特斯拉公布22年第四季財報,營收及EPS表現皆高於預期,而因為降價及補貼的關係,毛利率從前一年的30.6%降到25.9%,庫存天數也升高到13天,但也因此讓需求飆升,一掃需求疲弱的市場傳言,股價逆勢大漲。
Thumbnail
電動車科技巨頭特斯拉Tesla,在眾所矚目之下,於上周發布了其 2022 年第四季的財報。這次財報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在去年年底,特斯拉大幅調降了其中國區的汽車售價,並且也在美國提供相當大的折扣優惠,這雖然一方面可以刺激銷售量,但卻也讓外界開始擔憂特斯拉的需求是否出現減緩的狀況。
Thumbnail
電動車科技巨頭特斯拉Tesla,在眾所矚目之下,於上周發布了其 2022 年第四季的財報。這次財報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在去年年底,特斯拉大幅調降了其中國區的汽車售價,並且也在美國提供相當大的折扣優惠,這雖然一方面可以刺激銷售量,但卻也讓外界開始擔憂特斯拉的需求是否出現減緩的狀況。
Thumbnail
電動汽車龍頭 Tesla,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第二季的財報,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無論是在營收,或者是獲利上,都超過了市場上的分析師預期,也讓盤後特斯拉的股價上漲了 1%。當然,作為市場上最熱門的股票之一,特斯拉的營運狀況是非常多人關注的焦點,所以就讓科技巨頭解碼來帶大家看特斯拉最新一季的財報重點。
Thumbnail
電動汽車龍頭 Tesla,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第二季的財報,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無論是在營收,或者是獲利上,都超過了市場上的分析師預期,也讓盤後特斯拉的股價上漲了 1%。當然,作為市場上最熱門的股票之一,特斯拉的營運狀況是非常多人關注的焦點,所以就讓科技巨頭解碼來帶大家看特斯拉最新一季的財報重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