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川普新貿易戰對台灣科技業的影響分析

2025年川普新貿易戰對台灣科技業的影響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半導體產業

1. 主要公司衝擊(台積電、聯發科)

川普政府在2025年重啟貿易戰後,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川普曾直接點名「絕大部分的晶片生意都跑到台灣」,揚言要對半導體產品加徵高額關稅。這對台積電等晶圓代工龍頭形成不確定性壓力,但實際影響可能有限。


由於台積電屬於中間財供應商,被課關稅成本最終會轉嫁給下游客戶(如 Apple、NVIDIA、AMD 等),不僅推高美國科技公司的成本,也傷害美國消費者。美國智庫則警告,若對台灣半導體課徵極高關稅,可能重創美國本土科技業,導致廠商因成本升高而外移。


2. 全球供應鏈變動

新一輪貿易戰也加速半導體產業鏈的重組與「區域化」趨勢。自 2018 年首次貿易戰後,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碎片化已逐漸顯現;2025 年川普政府更強調「美國優先」,可能對多國商品(包含台灣)一律徵收高關稅,並要求製造回流美國。台積電、聯發科等台廠為因應,近年已在美國、日本等地投資建廠,分散風險。


不過,台積電創辦人曾感嘆「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已死」,顯示地緣政治風險下,供應鏈要回到過去「自由分工」的模式已愈發困難。


3. 轉單效應與潛在利多

美中科技對抗也為台灣半導體帶來一定轉單機會。由於美國對中國實施先進晶片禁售,中國企業若無法取得美系高階零組件,會改向台廠尋求替代。此前華為被制裁後,中國手機業者一度增購聯發科晶片,就是典型的轉單受惠。


同時,美國為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也轉向台灣採購更多晶片及零組件,致使台灣對美國的出口上升。長期而言,中國也在加速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但短時間內仍難以取代台廠的技術優勢。



二、電子代工產業

1. 供應鏈重組的受益

美中供應鏈重組使台灣電子代工廠(如鴻海、和碩、廣達等)有機會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由於它們產線分散在中國、東南亞、美國等多地,當美國提高對中國或墨西哥產品的關稅時,歐美客戶更傾向找具備「多地生產」能力的代工夥伴。


自 2018 年起,台廠就陸續在越南、印度、墨西哥擴充產能,以因應美方關稅政策;2025 年川普再次發動貿易戰,更進一步推動轉單效應,台廠承接部分原屬中國的代工訂單,成為美中緊張局勢下的受益者之一。


2. 關稅與成本挑戰

另一方面,貿易戰也帶來成本提升與佈局調整的壓力。若台廠的產品仍在中國生產,再出口到美國就會直接面臨高關稅,價格競爭力下滑。不僅如此,對墨西哥、加拿大課稅也衝擊在當地設廠的台廠。


為此,台廠普遍採取多元策略:

  • 與客戶協商調價、分擔關稅成本。
  • 擴大在東南亞、印度等地的產能。
  • 在美國本土投資建廠,針對高端或低批量產品於當地生產。

這些舉措可分散政治和地緣風險,但也意味著管理與人力成本增加。

3. 產能移轉與在地化趨勢

電子代工業正走向「生產據點多元化」。台廠通常保留中國做內銷市場及非美訂單,針對北美市場則在越南、泰國、墨西哥或美國本土建立替代生產線。藉此,同時保護美國大客戶的需求,也避免自身在關稅政策下遭受過大衝擊。


三、其他科技產業

1. 光電與面板

美國若對中國電子成品課徵高關稅,台灣廠商可趁勢承接部分訂單。過去就有面板廠因應貿易壁壘,將顯示器組裝遷回台灣,以確保輸美價格競爭力。這種回流雖增加成本,但在稅負與產能配置上可找到折衷。長遠來看,台廠或能在中高階顯示器市場提升市占率。

2. 網通設備

網通產業提早因應美中摩擦,將中國產線部分轉移回台或移往東南亞。對美國客戶而言,能避開高關稅的供應來源尤為珍貴;因此,擁有全球據點的台廠順勢接到更多轉單。預計在 5G、資安等領域,台灣網通廠商有機會擴大版圖。

3. AI 與高階科技

美國對中國 AI 晶片出口管制,間接拉抬台灣供應鏈需求。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幾乎獨佔地位,全球多家 AI 晶片大廠都需仰賴台廠生產。另一方面,中國積極推動「國產替代」以應對封鎖,但技術差距尚需時日追趕,台灣在 AI 晶片代工領域短期內仍佔據優勢。

4. 電動車供應鏈

美國大力發展新能源車,並可能限制中國電動車產品進入市場,這讓台灣零組件供應商有機會承接更多美方訂單。鴻海、和碩等都在美國或東南亞投資電動車產線,預計未來歐美車廠的電動化轉型將進一步擴大台廠的出貨比重。

5. 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角色變化

綜上,台灣正在從過去「中國供應鏈一部分」的角色,轉型為「以美國市場為主體」的關鍵樞紐。台灣與美國的科技合作更加緊密,如半導體、網通、電動車等;同時對中國的依賴度相對下降,也帶來兩岸供應鏈可能逐漸鬆動的隱憂。整體來說,在美中對抗延續的情勢下,台灣科技業擁有技術及區位優勢,利大於弊,唯需持續在地緣風險與多元佈局上作出調整。


參考來源

  1. 「川普對台灣晶片課稅的言論」:
    • ITIF 智庫報告:Potential U.S. Tariffs on Semiconductor Imports (2025)
    • 美國商會新聞稿:Tariff Impact on US Tech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2025)
  2. 「全球供應鏈變動、區域化趨勢」:
    • 張忠謀演講稿:Globalization is Over, The Age of Tech Decoupling (2025)
    • 資策會產業情報:Post Trade-War Supply Chain Reconfiguration (2024-2025)
  3. 「台廠轉單機會與國產替代」:
    •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統計資料:台灣對美出口成長趨勢 (2024-2025)
    • 國際半導體協會 (SEMI):China’s Semiconductor Self-Sufficiency Roadmap (2025)
  4. 「電子代工產業多地生產案例」:
    • 鴻海集團投資報告:Shifting Production to Southeast Asia (2023-2025)
    • 和碩年度報告:Expanding High-value Manufacturing in North America (2025)
  5. 「光電、網通與 AI 等其他科技產業動向」:
    •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 (DSCC):Global LCD/LED Manufacturing Capacity Update (2025)
    • 網通產業聯合會:Mitigating Tariff Impact Through Multi-site Production (2024)
    • 台積電財報與法說會資料:TSMC Leading-Edge Node Capacity for AI Chips (2025)
  6. 「電動車供應鏈與台灣角色」:
    • 鴻海 MIH 平台官方資料:Developing EV Manufacturing in US, Southeast Asia (2024-2025)
    • 美國汽車工業協會 (AIA):New Energy Vehicle Tariffs and Supply Chain Outlook (2025)
avatar-img
Chris自由之路的沙龍
433會員
8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eepSeek的技術創新如何影響NVIDIA的GPU需求、技術發展方向、市場競爭地位以及財務狀況。本文分析DeepSeek的低成本AI模型、高效能運算、多輪推理等技術特點,以及其對NVIDIA在AI訓練、推理市場的影響,並探討NVIDIA如何應對DeepSeek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本文分享了我在8月提出的下跌逆勢加碼計畫的執行過程與成果。計畫基於基本估值及市場波動,透過合理的本益比及回調幅度進行佈局,最終成功在10月11日兌現獲利。文中詳細闡述了買入及賣出的策略,交易檢討,並提出未來修正計畫的建議,旨在提供讀者實戰經驗與參考。
台灣投資有一個流派0050正2流,這個流派的主軸就是投資0050不如投資0050正2(00631L),既然股市都是長期向上,那開2倍槓的正2似乎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而我們看過去5年0050跟正2的走勢就知道0050正2確實呈現大盤2倍的走勢,但並非所有國家的指數都是長期向上且正2指數是賺錢的
投資到底要選擇臺積電還是0050指數的不同觀點。從教主與教授的辯論開始發現大家都很疑惑,本文分析了這兩者的表現、優缺點及指數化投資的概念。投資策略並無絕對正確之道,每位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研究和風險承受能力作出選擇。透過探討倖存者偏差與後見之明偏誤,提供讀者有關長期持有個股與指數投資的深度見解。
也許有些人不知道,股市並非反應過去,而是對「未來」的投注,因此很多「存股」書籍用過去的數據如ROE、股利來估算公司未來的表現,就是我們說的看後照鏡投資,投資之所以有趣是因為「未來」是不可知的,但已經發生之後我們又覺得就是這麼簡單,為何當初沒有勇敢執行呢? 承認客觀的無知(不確定性) 在康納曼的「
2024年7月,股市在上半月創新高,下半月大幅回落,呈現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風險控制對於投資人同樣重要,即便在多頭行情時。本文作者分享了在該月的資產配置思路,以及債券部位對績效的影響,並反思將資金投入股市或其他資產的利弊。
DeepSeek的技術創新如何影響NVIDIA的GPU需求、技術發展方向、市場競爭地位以及財務狀況。本文分析DeepSeek的低成本AI模型、高效能運算、多輪推理等技術特點,以及其對NVIDIA在AI訓練、推理市場的影響,並探討NVIDIA如何應對DeepSeek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本文分享了我在8月提出的下跌逆勢加碼計畫的執行過程與成果。計畫基於基本估值及市場波動,透過合理的本益比及回調幅度進行佈局,最終成功在10月11日兌現獲利。文中詳細闡述了買入及賣出的策略,交易檢討,並提出未來修正計畫的建議,旨在提供讀者實戰經驗與參考。
台灣投資有一個流派0050正2流,這個流派的主軸就是投資0050不如投資0050正2(00631L),既然股市都是長期向上,那開2倍槓的正2似乎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而我們看過去5年0050跟正2的走勢就知道0050正2確實呈現大盤2倍的走勢,但並非所有國家的指數都是長期向上且正2指數是賺錢的
投資到底要選擇臺積電還是0050指數的不同觀點。從教主與教授的辯論開始發現大家都很疑惑,本文分析了這兩者的表現、優缺點及指數化投資的概念。投資策略並無絕對正確之道,每位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研究和風險承受能力作出選擇。透過探討倖存者偏差與後見之明偏誤,提供讀者有關長期持有個股與指數投資的深度見解。
也許有些人不知道,股市並非反應過去,而是對「未來」的投注,因此很多「存股」書籍用過去的數據如ROE、股利來估算公司未來的表現,就是我們說的看後照鏡投資,投資之所以有趣是因為「未來」是不可知的,但已經發生之後我們又覺得就是這麼簡單,為何當初沒有勇敢執行呢? 承認客觀的無知(不確定性) 在康納曼的「
2024年7月,股市在上半月創新高,下半月大幅回落,呈現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風險控制對於投資人同樣重要,即便在多頭行情時。本文作者分享了在該月的資產配置思路,以及債券部位對績效的影響,並反思將資金投入股市或其他資產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