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垃圾人」控制你的情緒: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

你開心地度過一天,但某人一句批評、幾句冷嘲熱諷,就讓你的心情瞬間跌到谷底?甚至還因此懷疑自己的價值,甚至氣到睡不著?

這些負面能量滿滿的人,被心理學家形容為「垃圾人」——就像滿載垃圾的車,不管遇到誰,隨時準備傾倒情緒垃圾。而我們,經常不小心成為他們的「垃圾桶」。

面對「垃圾人」最關鍵的原則:你可以選擇不接收垃圾!

稻盛和夫曾說:「層次比你高的人會鼓勵你,同層次的人會欣賞你,比你層次低的人才會詆毀你。」

這句話揭露了關鍵:那些詆毀你的人,並不代表你不夠好,而是他們自身存在問題。


如何擺脫垃圾人的情緒影響?

1. 分清責任界線

垃圾人釋放的負面情緒,不是你的問題,不需要你來背負。你只需要關注自己能掌控的範圍,比如心態、行為,而非他人的評價。

2. 練習「情緒隔離」

當你感覺到別人的情緒開始影響到你,試著在心中畫一條線。告訴自己:「這是他的問題,不是我的。」這種技巧能讓你更快擺脫被影響的狀態。

3. 讓目標導向取代情緒反應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跟垃圾人較勁上,將你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目標與進步上。當你專注於成長時,別人的負能量對你而言就會越來越無足輕重。

4. 建立情緒支持系統

找到那些真正欣賞、支持你的人,並且多和他們互動。正能量的群體會幫助你抵擋來自外界的干擾。


心態轉變:不在意,才能更隨心所欲

當你不再過度在意垃圾人的看法與評價時,你的內心會更自由、更有力量。這不代表你變得冷漠,而是學會了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下一次,當你遇到一個試圖傾倒負能量的人,試著告訴自己:「垃圾人丟垃圾,我只專注於做自己的快樂守衛者。」


接下來的 7 個月,讓我們一起成長!

這是第一篇系列文章,未來 7 個月,我將每月分享一篇文章,幫助你更有韌性、心態更成熟:

7 篇主題搶先看:

1. 第 1 篇:如何讓「垃圾人」的批評無法左右你?(本篇)

2. 第 2 篇:怎樣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建立強大的內在自信

3. 第 3 篇:停止無效社交,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人身上

4. 第 4 篇:面對情緒勒索,學會溫和但堅定地說「不」

5. 第 5 篇:當你努力卻不被看見,該怎麼面對自我懷疑?

6. 第 6 篇:學會和自己相處,才能真正擺脫對他人肯定的依賴

7. 第 7 篇:如何成為別人眼中的「情緒強者」?


成長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每個月我們探討一個主題,幫助你在心態、情緒和人際關係中找到更多平衡。讓我們一起邁向更有力量的自己!

你呢?在垃圾人面前是什麼樣的反應?留言分享你的經驗,讓我們一起學習!





avatar-img
6會員
109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於木柵邊疆,牧養後山森林,享受獨有的山水景緻,常常在深夜漫山短跑。 學成後,幸運走在心理師的路上,歸隱已七年之久,成為學生的玩伴,歷遍鄉村民情,反璞歸真。 寫作的契機,是想記住與每個生命相逢的激盪、激昂,創造生命勾連生命的漣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ter 的巷口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現人生層次的秘密 曾聽稻盛和夫說過,「當你接觸的人愈多,你就會發現,比你層次高的人會鼓勵你,同層次的人會欣賞你,而比你層次低的人,才會在背後批評你。」 這句話讓我深感共鳴,也引發了不少思考:批評很容易,而真正的欣賞與鼓勵卻需要付出更多心力。
復盤真的太難堅持了?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 • 「每天記錄工作心得太耗時間了…」 • 「下班只想放鬆,誰有心情寫復盤?」 • 「一天忙成這樣,哪還有空整理思緒?」 我完全能理解。剛開始嘗試復盤習慣時,我也是這麼想的。 當時,我也曾試著每天花 20-30 分鐘寫工作日誌,但…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讓人頭痛的「無賴」,這類人總能以各種方式消耗你的能量,甚至讓你情緒失控。當我們沒有能力處理局面時,最好的選擇是學會遠離,避免硬碰硬。這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為什麼馬斯克能創辦這麼多科技公司,且在不同領域都能成功?答案藏在一個關鍵原則中:第一性原理。這是一種回歸本質的思考方式,幫助他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簡單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總是悶悶不樂? 有時候,我們的心情明明很低落,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又或者,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回應時,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甚至說出傷害人的話。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在學校被老師誤會,卻什麼都沒說,只能悶悶不樂? 父母對你的需求置之不理,讓你感覺被忽視,卻不知如何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願意替別人考慮,卻發現自己是那個最容易被忽視的人。 明明已經讓步了,卻換來更多的責怪與期待。 有時候,你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只有犧牲自己,才能讓一切和平?」 其實,不是這樣的。 🌊 善良不該成為你被傷害的理由 當你一直是那個最願意體諒別人的人,久而久之
發現人生層次的秘密 曾聽稻盛和夫說過,「當你接觸的人愈多,你就會發現,比你層次高的人會鼓勵你,同層次的人會欣賞你,而比你層次低的人,才會在背後批評你。」 這句話讓我深感共鳴,也引發了不少思考:批評很容易,而真正的欣賞與鼓勵卻需要付出更多心力。
復盤真的太難堅持了?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 • 「每天記錄工作心得太耗時間了…」 • 「下班只想放鬆,誰有心情寫復盤?」 • 「一天忙成這樣,哪還有空整理思緒?」 我完全能理解。剛開始嘗試復盤習慣時,我也是這麼想的。 當時,我也曾試著每天花 20-30 分鐘寫工作日誌,但…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讓人頭痛的「無賴」,這類人總能以各種方式消耗你的能量,甚至讓你情緒失控。當我們沒有能力處理局面時,最好的選擇是學會遠離,避免硬碰硬。這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為什麼馬斯克能創辦這麼多科技公司,且在不同領域都能成功?答案藏在一個關鍵原則中:第一性原理。這是一種回歸本質的思考方式,幫助他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簡單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總是悶悶不樂? 有時候,我們的心情明明很低落,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又或者,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回應時,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甚至說出傷害人的話。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在學校被老師誤會,卻什麼都沒說,只能悶悶不樂? 父母對你的需求置之不理,讓你感覺被忽視,卻不知如何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願意替別人考慮,卻發現自己是那個最容易被忽視的人。 明明已經讓步了,卻換來更多的責怪與期待。 有時候,你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只有犧牲自己,才能讓一切和平?」 其實,不是這樣的。 🌊 善良不該成為你被傷害的理由 當你一直是那個最願意體諒別人的人,久而久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過自己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相信這句話會讓遭受情緒勒索的朋友們點頭如搗蒜吧 這句話在提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直視自己的情緒和內在世界,勇於面對自己的痛苦、恐懼或不安,要認真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並尋找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和釋放這些情緒 同時,這句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過自己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相信這句話會讓遭受情緒勒索的朋友們點頭如搗蒜吧 這句話在提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直視自己的情緒和內在世界,勇於面對自己的痛苦、恐懼或不安,要認真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並尋找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和釋放這些情緒 同時,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