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別人的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做一個高敏人,其實對於負面情緒是非常敏感的,但修行到現在,我知道情緒不過是一種生理反應,並不代表對方真的要傷害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是主觀的感受,重要的是對方也很難去控制憤怒或是悲傷,他都是他的自然反應。
學會不批判自己,其實也可以學會不批判他人。
面對他人針對別人的憤怒,過去我會習慣要他:「好啦,不要生氣」,但這個習慣讓我反思,為什麼要別人不生氣,但別人開心我們卻不在意?我們在刻意閃躲別人的憤怒或是悲傷,我們容易感到措手不及、無可奈何,其實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同理對方的憤怒點是什麼。
清楚明白的看到他在憤怒什麼、高敏人可以有意識地嘗試把自己的感受天線稍微往後拉,學習著靜靜地陪伴對方的情緒過去。
對方的情緒依舊是他的,我們的依舊是我們,不見的要用同樣的情緒或是壓抑對方的情緒去「解決」對方的情緒。
「不要把負面情緒當作是問題去解決」
或著用其他情緒去牽引他在情緒背後更深層的問題,或者嘗試用另一個角度(調侃的方式)去看待這件事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想要被關心,但我們沒有能力去接受別人的關心,因為我們失去相信他人的能力。 男性在這個社會框架下,其實過的並不容易,負面情緒被視為一種軟弱,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
做為一個高敏人,對於情緒總是特別的敏感,在沒有學會同理心傾聽之前,我的身體反應總是讓自己很困擾,像是人多的時候,需要陌生社交,高敏人對於太多陌生的能量,會適應的非常辛苦。 像我肚子就會隱隱發抖。 但不代表我沒有社交能力,而是需要更多能量去開啟第一句話,這時候如果有一個熟悉的朋友在身邊會非常的安心。
 在我研究所的那年有了這個體悟,無論如何,再如何堅持,我們該堅持的就是讓自己快樂。  不要不睡覺、要好好照顧自己,這些老生常談的話,再我經歷過那些不安的日子以及看著周遭朋友的處境,像是憂鬱症或是崩潰痛哭的樣子。 我都很想很想告訴他︰「沒關係,放棄追求別人要你做的事情吧,退學也好,只要你想清楚,只要
在許多競賽中,一直以來我常常是那個倒數的,競爭意識對他們或許是一種激勵,但對我來說是一種打擊,曾經我也是那個拚死向前,仍無法追上大家的那個狼狽的身影,現在我明白,我不用跟誰比較、我也不用跟誰競爭,包括自己,「我不需要贏過過去的自己」。 贏什麼?圖的是什麼呢? 人生就像場馬拉松,每個人的目的地都不同,
為什麼要創作呢?一方面為我,也為了那些因我文字而改變觀點的人們,我明白文字的力量,或許說創作是將心靈顯化的方法,可以帶給創作者本身以及讀者很深遠但很細小的影響,這是個我對我自己的人生試驗,我想要答應自己的承諾:1.更認真點創作、更去梳理自己的觀點,我想要讓自己的文章,可以跟那些厲害的文章比擬;2.讓
不斷在強調跳脫框架的我,我回想起來,說實話我認為框架(基礎)其實非常很重要,沒有框架,你要怎麼跳脫框架,框架是種工具,讓身體學習去適應框架,重點是不要讓框架限制住自己的成長,而是讓框架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利用不同的框架去探究自己,把迷路的自己找回來。
我們想要被關心,但我們沒有能力去接受別人的關心,因為我們失去相信他人的能力。 男性在這個社會框架下,其實過的並不容易,負面情緒被視為一種軟弱,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
做為一個高敏人,對於情緒總是特別的敏感,在沒有學會同理心傾聽之前,我的身體反應總是讓自己很困擾,像是人多的時候,需要陌生社交,高敏人對於太多陌生的能量,會適應的非常辛苦。 像我肚子就會隱隱發抖。 但不代表我沒有社交能力,而是需要更多能量去開啟第一句話,這時候如果有一個熟悉的朋友在身邊會非常的安心。
 在我研究所的那年有了這個體悟,無論如何,再如何堅持,我們該堅持的就是讓自己快樂。  不要不睡覺、要好好照顧自己,這些老生常談的話,再我經歷過那些不安的日子以及看著周遭朋友的處境,像是憂鬱症或是崩潰痛哭的樣子。 我都很想很想告訴他︰「沒關係,放棄追求別人要你做的事情吧,退學也好,只要你想清楚,只要
在許多競賽中,一直以來我常常是那個倒數的,競爭意識對他們或許是一種激勵,但對我來說是一種打擊,曾經我也是那個拚死向前,仍無法追上大家的那個狼狽的身影,現在我明白,我不用跟誰比較、我也不用跟誰競爭,包括自己,「我不需要贏過過去的自己」。 贏什麼?圖的是什麼呢? 人生就像場馬拉松,每個人的目的地都不同,
為什麼要創作呢?一方面為我,也為了那些因我文字而改變觀點的人們,我明白文字的力量,或許說創作是將心靈顯化的方法,可以帶給創作者本身以及讀者很深遠但很細小的影響,這是個我對我自己的人生試驗,我想要答應自己的承諾:1.更認真點創作、更去梳理自己的觀點,我想要讓自己的文章,可以跟那些厲害的文章比擬;2.讓
不斷在強調跳脫框架的我,我回想起來,說實話我認為框架(基礎)其實非常很重要,沒有框架,你要怎麼跳脫框架,框架是種工具,讓身體學習去適應框架,重點是不要讓框架限制住自己的成長,而是讓框架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利用不同的框架去探究自己,把迷路的自己找回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下對現狀的抗拒,你會發現困難中藏著成長的契機,讓每一步都變得有意義。 接納當下:釋放過去,擁抱未來 人生就像一條河流,過去的遺憾是沉入水底的石子,未來的未知是河道上的霧氣,而當下,則是我們正行進的那片水面。只有接納當下,我們才能放下對過去的執念,釋放遺憾,並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們時常因過
在這個動不動就要「KPI 達成」的時代,活著似乎變成一場全能競賽。你必須買房、必須健身、必須在 30 歲前實現財務自由,還得同時當個幽默風趣、熱愛生活的社交高手。這麼多「必須」,難怪焦慮已經成了時代病——簡直是把人生當成「地獄級難度」在玩啊! 但真相是,沒什麼真的是必須的。那些「一定要怎樣才行」的
想起這陣子有好幾次 當燁帶著相對大的情緒張力來與我溝通時 有時候我能「停」下來 看著燁的痛苦之身張牙舞爪而不被他拖入 我會淡淡地看著燁,告訴孩子: 「你先調整好自己吧,我們等一下再談。」 然後我會在與燁重新溝通的事後 欣賞自己,做得真好! 有時候我會完全「停」不下來,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從欣賞藝術的「殘缺之美」到自身處世追求完美的轉變歷程,以及透過閱讀《隱性潛能》理解侘寂哲學後,如何接納自身完美主義,並選擇「完成」取代「完美」,最終勇敢嘗試和冒險。
Thumbnail
最近聽到有人說:「每次下班塞車,心情就莫名煩躁,車速慢一點都想按喇叭。」底下留言各種猜測:有人說是年底壓力大,有人怪天氣太冷影響情緒,也有人說可能是早餐沒吃飽。看似無厘頭,但反映了我們的習慣——情緒一來,總想找個理由解釋清楚。 情緒真的需要原因嗎?就像台灣的天氣,忽冷忽熱,時晴時雨,來了就是來
Thumbnail
❏ 控制情緒:深呼吸先別衝動。 ❏ 表示理解:光道歉,緩解氣氛。 ❏ 同理與慈悲:考慮對方狀況和感受。 ❏ 客觀看待:視為對方習慣,非針對自己。 ❏ 理性溝通:專注問題本身而非人或是情緒。 ❏ 適時離開:情況無改善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下對現狀的抗拒,你會發現困難中藏著成長的契機,讓每一步都變得有意義。 接納當下:釋放過去,擁抱未來 人生就像一條河流,過去的遺憾是沉入水底的石子,未來的未知是河道上的霧氣,而當下,則是我們正行進的那片水面。只有接納當下,我們才能放下對過去的執念,釋放遺憾,並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們時常因過
在這個動不動就要「KPI 達成」的時代,活著似乎變成一場全能競賽。你必須買房、必須健身、必須在 30 歲前實現財務自由,還得同時當個幽默風趣、熱愛生活的社交高手。這麼多「必須」,難怪焦慮已經成了時代病——簡直是把人生當成「地獄級難度」在玩啊! 但真相是,沒什麼真的是必須的。那些「一定要怎樣才行」的
想起這陣子有好幾次 當燁帶著相對大的情緒張力來與我溝通時 有時候我能「停」下來 看著燁的痛苦之身張牙舞爪而不被他拖入 我會淡淡地看著燁,告訴孩子: 「你先調整好自己吧,我們等一下再談。」 然後我會在與燁重新溝通的事後 欣賞自己,做得真好! 有時候我會完全「停」不下來,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從欣賞藝術的「殘缺之美」到自身處世追求完美的轉變歷程,以及透過閱讀《隱性潛能》理解侘寂哲學後,如何接納自身完美主義,並選擇「完成」取代「完美」,最終勇敢嘗試和冒險。
Thumbnail
最近聽到有人說:「每次下班塞車,心情就莫名煩躁,車速慢一點都想按喇叭。」底下留言各種猜測:有人說是年底壓力大,有人怪天氣太冷影響情緒,也有人說可能是早餐沒吃飽。看似無厘頭,但反映了我們的習慣——情緒一來,總想找個理由解釋清楚。 情緒真的需要原因嗎?就像台灣的天氣,忽冷忽熱,時晴時雨,來了就是來
Thumbnail
❏ 控制情緒:深呼吸先別衝動。 ❏ 表示理解:光道歉,緩解氣氛。 ❏ 同理與慈悲:考慮對方狀況和感受。 ❏ 客觀看待:視為對方習慣,非針對自己。 ❏ 理性溝通:專注問題本身而非人或是情緒。 ❏ 適時離開:情況無改善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