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內建你的"情緒過濾器"。

2023/12/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運作,當我們不符合Norm時,瞬間就變成 Abnormal;且顯示你和正常的族群不一樣、你脫離了正常的範疇,你是邊緣的異類。

這段變成相對少數的過程,常常使個體在所處的群體中,當感覺自己與群體不同時,便會開始產生猶豫、質疑,對自己原本的想法、行為產生排斥與攻擊,而可能壓縮自己的聲音、期待,扭曲原本的信念、價值,使內在感到委屈、焦慮,又憂鬱。

為什麼無法於群體中,保有自我?

這現象對於正在建立自我過程中的「無自信、需要同儕與他人認同的青少年」或「未足夠瞭解自己、未有覺察而仰賴外在建議、社會建構的成年人」,特別容易受到內在自卑、恐慌的驅使,而「不得不」盲從、順應他人的聲音,逐漸養成迎合、討好、犧牲的矛盾人格。

又可能因為自身的生命經驗不夠、無他人傾訴討論,自己也難有機會正視內在的聲音,而更困難習得足夠的彈性,來建立因應技巧、連結內在與外在環境,使自己可以在保有自我的同時,又能適應不同的群體;造成對於情緒更為敏感,甚至容易發生心理內耗、過度反應,而不停改變自己到近乎忘記自己原始的模樣。

尚未在心中長出「情緒過濾器」,
來協助判斷與分類情緒、整理外在的訊息。

當我們的體內尚未有一套完善的「情緒過濾器」,使整坨龐大的外在訊息,在我們無法分辨下,僅能直接往體內吞食。

這未經咀嚼的吞食,往往造成我們的內在情緒難以立刻分離、消化這些訊息是有意義,還是雜訊,而持續將自己往下拉、往下沉,甚至消耗殆盡我們所擁有的全部能量。

唯有建構出有功能的情緒過濾器,才有機會當外在訊息準備進入到我們的心中時,能先進行分離動作,以確認、辨識,經過思考後,再放入心中咀嚼,後通往消化、分類成體內適當的養分。

然而,這整坨龐大的外在訊息往往夾雜著「羞愧」、「自我批評」、「無價值感」等,具有毒性與侵略性,會迅速滲透到我們的體內作擴散;且這擴散的感覺並不是無中生有...

是我們長期在家庭裡、人際關係中,及所處社會文化脈絡下「被對待的樣子」。

我們會將這些無法消化的失敗感變成憤怒,這「憤怒」背後則來自於「被拒絕」;故當面臨「被拒絕」的情境時,我們可能會過度反應,就如過往所處的情境中,那些曾經「未被滿足的需求」下,所產生的憤怒。

行為問題、精神症狀,往往是無法面對問題、困難與他人討論的退場方式。

在這裡,我想和你說...

當我們未有屬於自己的內建“情緒過濾器”,來協助過濾、分離出這些外在具有毒性、難以整理的情結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時,若遇到感覺到不安全、內在安定的需求過於匱乏等情境,我們會以「外在行為」,或者「問題行為」來間接滿足這些不安;且可能持續讓我們在無形中,退化成過往未能好好長大的模樣。

・・・

後記|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是我加入的第一個學會。

這選擇不只是我的精神科受訓背景從「泛自閉症的早期療育」開始、我的治療學派從「母嬰關係、生命早期經驗」開始;而是我相信即使我們已經長大成為一位成年人,我們的內在都還是有那尚未好好長大的兒童、青少年形體在影響著我們;這是個體原初與最為艱困的動盪和挑戰。

尤其當我在與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個案工作時、閱讀與理解心理專業議題時,很多片刻其實是相互連結的,都是我們共同的生命狀態。

所以藉由這一篇,我想傳遞不僅是兒童和青少年,當成年人感覺到不夠安全或內在安定的需求過於匱乏時,都可能會以外在行為或者問題行為來因應內在的恐慌不安,這長期來看,往往不會有適切的良好發展。

所以在這些行動發生之前,我們需要學習先內建一套完善的「情緒過濾器」來保護自己;而後續我也將與你們一起好好談談對於這情緒過濾器嚴重干擾的「羞愧感」、「自我批評」、「無價值感」 。


願我們週末平安美好🌛


/A healing space💡

#以傷療傷 #為療傷而聊傷 #心裡的傷在說話 #蔡叡昀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想與你說的話 #心理諮商 #諮商



11會員
22內容數
諮商心理師|精神復健機構創辦人|美術講師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監事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以傷療傷」讓曾經的傷有不一樣的樣貌,讓傷向我們說的話有了意義。 將這空間獻給所有在生命路上受傷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聊傷與療傷。 /A healing spac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