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渴望被別人理解,卻從不在任何人面對表達、展現自己。
不想自己的問題,造成別人的困擾。是你給自己的合理藉口。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其實內心真正的想法,是希望自己在別人心中舉足輕重。
在個人的「人生舞台」中,你就是主角。展現自己、讓自己被看見,才能滿足內心那個渴望被理解、被看見的需求。
學習如何表達、展現自我是在親密關係中不可避免的功課。也是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缺乏的。
在與人交流時,習慣扮演傾聽的角色,不習慣展現自己。漸漸的「自我」不見了,然後心生怨懟。認為沒有人理解自己。試問:你有給過別人機會理解你嗎?
在關係中,我們不能一直處於被動的角色。習慣充當傾聽者的角色。當自己成為主角時,期望別人來理解自己,卻從來不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因為害怕衝突,以為表面的和平能換來關係裡的和協。關係中,適當的爭吵,是促進關係必要的元素。
因為害怕別人看見真實的你,而離開你。迴避、有時候是讓關係無法繼續的原因。一段失去連結、單向輸出的關係,最終必將走向結束、也不是一段健康的關係。
我們都活在自己的認知裡。認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結果、答案。
情緒的表達,是一種紓發,本就不具任何意義。是一種對親密的人表達、渴望被安慰、理解的過程。選擇不說,是因為怕別人的回應,不符合你的期待。卻忽略了陪伴也是一種安慰。
沉默不意味著別人不懂你,也不是不重視你的感受。有時候單純的陪伴也是一種無聲的安慰不是嗎?
在你的潛意識裡,總認為自己的情緒是有罪的。深藏在你內心深處的傷是,你的壞情緒是別人離開你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你無法與自己的情緒共處、本能抗拒那個有情緒的自己。
更新自己錯誤的認知。試著讓別人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學習如何跟另一個人互動。
一直活在自己內心的恐懼,而拒絕與人連結。最終不但無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會斷送來到你面前美好的關係。
不要活在過去的傷痛中,現在的你已經不一樣了。懂得跟自己的情緒相處了,也一直在學習重建自己的認知。
希望別人理解自己之前,首先要學會表達自己。把你對別人的寬容,同等的用在自己身上。一段真正好的關係、對的人。不會因為你的不完美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