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練習》:擁抱孤獨的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清晨醒來,一睜開眼睛,便拿起身旁的手機,滑開社群軟體 Line、IG、Threads,繁雜的資訊一瞬間映入眼底,一天便這這樣的節奏中展開... 但,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與自己談心了?

在這個強調「做自己」的時代,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raw-image

重新定義獨處

許多人對於獨處懷有恐懼,甚至衍生出「孤獨排行榜」,將獨處活動視為一種自我挑戰,然而,這與心理學的「聚光燈效應」有關,當獨自吃飯逛街或看電影時,產生「旁人都在注意我,覺得我很可憐、沒有朋友」的錯覺。

但事實上,大家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並不會特別留意或評價他人。

孤獨是一種感受 孤單是一種狀態

為何要練習獨處

  • 需要花時間慢慢熟悉獨處的感覺

人是群居動物的,天生傾向與人建立連結與互動,對於獨處,其實我們並不熟悉。在這世界,比較著重於社交能力,而獨處力往往被忽略,因此無論是被動的獨處,還是主動選擇獨處,都時間去適應與練習。

  • 能在獨處狀態與人互動間自在切換

書中並不鼓勵一昧長時間的獨處,而是學會聆聽身體發出的警訊,知道何時該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何時需要與人交談陪伴。

獨處的好處

  • 更自在與自己相處
  • 更了解自我
  • 適時遠離過多的資訊
  • 為被動獨處做好準備
  • 與親密伴侶更自在的相處,避免過度依賴對方
  • 獨立:行為獨立、情感獨立
  • 自由

真實的獨處時刻:從簡單到深度體驗

在執行獨處計畫時,可以寫下心得、感受,以及目前對獨處的看法

基礎版(日常小事)

  • 發呆、吃飯、買菜、睡覺
  • 每天約30分鐘

中階版(個人娛樂)

  • 看電影、逛街、爬山
  • 每週一次

進階版(特定場景)

  • 一整天都在家、整天在圖書館、開車到郊外
  • 每月一天

高級版(重要時刻)

  • 獨自旅行、環島、外宿
  • 每年幾次

極致版(深度挑戰)

  • 進修閉關十天、獨自外地度假
  • 每隔一段時間進行

推薦原因

這本書並非以說教講道理的方式書寫,更多的是作者分享自身的真實經歷與感受,分享如何從害怕孤獨,到享受孤獨的生命體驗。

作者在書中條理分明地解釋「獨處」這一大概念,並衍生出許多個人相關議題,進而引導讀者以更理性、客觀的角度重新看待「獨處」。

心得

在我上大學後,發現比國中高中時期,較難交到交心朋友,因為不再每天與同學待在同一間教室,大學的求學環境也更加自由...

在Dcard上,看到兩派觀點:

  • 一派認為大學是學習獨處的時期,一個人上課、讀書和吃飯...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不用勉強自己配合他人
  • 另一派強調「大學是擴展人脈的重要階段」,能認識到不同背景與思維的人,也鼓勵多參與社團活動.。


甚至到後來,社群媒體有越來越多I人、E人的討論,人們開始理解不同個性的人,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

我覺得這樣的討論是好事,代表社會越來越包容尊重,每個人都能更自在按照自己的需求,調整獨處與社交的比重。

我還記得國小國中時,老師和家長的想法較為傳統,看到一個人獨自坐著,總會上前關心,甚至私底下找來詢問。當時也感覺到同學異樣的眼光,覺得自己是不是「邊緣人」,或是「個性有問題」。

現在,獨處是一種軟實力,能更專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也能透過一次次獨處中,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


內容總結
獨處練習
4
/5
avatar-img
4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以心理學觀點及實際案例為基礎,深入分析14種精神疾病,透過精神科實習醫生的視角,揭示患者內心的鬥爭與祕密。故事引人入勝,從神經性厭食症到暴食症,探討疾病與性別、社會壓力之間的關聯,挑戰我們對精神疾病的固有觀念。此書為讀者提供了關於心理健康的重要見解,並鼓勵社會對精神疾病的理解和包容。
本書以心理學觀點及實際案例為基礎,深入分析14種精神疾病,透過精神科實習醫生的視角,揭示患者內心的鬥爭與祕密。故事引人入勝,從神經性厭食症到暴食症,探討疾病與性別、社會壓力之間的關聯,挑戰我們對精神疾病的固有觀念。此書為讀者提供了關於心理健康的重要見解,並鼓勵社會對精神疾病的理解和包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獨處是人生必經功課 1. 自我認識: - 獨處給我們機會去深入了解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我們才能真正聆聽內心的聲音,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願望。 2. 增強內心力量: - 獨處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內心的堅韌和自信。通過獨自面對挑戰和困難,我們可以變得更加獨立和堅強。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獨處, 是與自己相處的一種能力, 當你能夠獨處,享受獨處, 你就能夠在獨處中看見自己,與自己對話, 你認識自己越深,越能夠支持自己,也越能夠支持他人,感受萬物一體的連結。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獨處是人生必經功課 1. 自我認識: - 獨處給我們機會去深入了解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我們才能真正聆聽內心的聲音,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願望。 2. 增強內心力量: - 獨處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內心的堅韌和自信。通過獨自面對挑戰和困難,我們可以變得更加獨立和堅強。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獨處, 是與自己相處的一種能力, 當你能夠獨處,享受獨處, 你就能夠在獨處中看見自己,與自己對話, 你認識自己越深,越能夠支持自己,也越能夠支持他人,感受萬物一體的連結。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