読感|《多巴胺國度》用成癮的科學精煉出戒癮的智慧

Chiao-avatar-img
發佈於読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一般說到成癮,最先想到的不外乎是菸、酒、毒品等,很直覺式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然而許多我們每天生活中無意識地重複性行為,反而更容易對我們帶來無形也不容易察覺的傷害:放空滑IG reels、做什麼事都要播放podcast當背景音、不斷被加入新商品的購物車、一直想播放下集的串流的衝動,為什麼我們明知道某些行為做多了不好,但是大腦卻控制不住渴望呢?

本次閱讀的書籍是由史丹佛大學精神科教授Anna Lembke所著的《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當初被書名所吸引就在於這2個關鍵字:「多巴胺」及「縱慾」。

我以為「多巴胺」=「快樂」,如何能獲取平靜且長期的快樂,一直是我近幾年想汲取的知識,越長大似乎越難快樂,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縱慾」通常會聯想到負面的觀感,但讓自己的慾望盡情地馳騁似乎就是快樂的最大值了,在誘惑伺服四處的現在,懂得在快樂最大化下收放自如避免毀滅似乎是個重要的議題。

以下將從人為什麼會上癮、成癮帶來的後果到戒癮的可能方式,簡略地整理我自己對於本書內容最有感覺的部分,完整知識學習及閱讀體驗,建議大家還是可以親自閱讀喔!


為什麼會上癮?

我們都希望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快樂的,快樂是越多越好,現在快樂、未來還要更快樂,乍聽之下,如果能有一種方法讓我們永遠都保持快樂、甚至將快樂的感覺極大化,似乎就能保證過上幸福的人生。這種無法控制想要獲取快樂的慾望,會讓我們重複攝取某些物質或從事某些行為,以得到我們認為的快感,甚至攝取的量與從事的頻率都會與時俱增,而停下只會更加痛苦因而難以停止時,就代表「上癮」已經發生。

上癮沒有不好,只是有些上癮會令人難以啟齒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生活。為了中斷一些不好的上癮行為,我們要先頗析大腦是如何產生「爽過頭!」的感受,或許我們就能中斷這個上癮的行為,甚至知道如何常保此生快樂(?)

「多巴胺」,是大腦的獎勵流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神經傳導物質,就我自己的理解,書中提到「多巴胺」並不等於「快樂」,它只是一種想要被滿足後的快感,因此這種快感並非取決於「喜不喜歡」,而是「想不想要」,want與like並不一樣對吧?作者的舉例是,失去了多巴胺的老鼠,不會主動尋求食物,但食物送到嘴邊仍然會進食。

如果讓獎勵路徑釋放的多巴胺越多越快,人類對該行為的成癮性就越強。

大腦機制非常有趣,原來在大腦中處理爽與痛的部位都在前額葉皮層,且互為消長關係,就像一座翹翹板一樣。多巴胺一旦釋放時,翹翹板會先倒向爽的一端,倒的幅度越大、速度越快,感受就會越爽,不過此時腦內平衡的自我調節機制會啟動反射動作、試圖將翹翹板恢復平衡,然而這種慣性會讓明明恢復平衡的翹翹板繼續矯枉過正、反而倒像痛苦的一端。

因此我們通常在爽完後還會想要繼續爽下去,就是因為爽後的痛苦令人難以忍受,但是如果我們繼續吃、繼續看、繼續做,傾斜的幅度力道會越來越強,在不停反覆中,逐漸需要更大的刺激獲得更多快樂,然後反彈後的失落痛苦會使人更承受不住,而再度尋求更大的爽感,這樣重複追求更大爽感的過程就是上癮。

追根究柢,我認為人之所以會上癮,就是因為無法承受爽後的痛苦

​不過作者有額外說明,實際上痛爽並不是像翹翹板一樣分離在兩端,痛與爽是可以同時發生的,譬如品嘗辛辣的食物就是很好的例子。

成癮帶來的後果

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己專屬的自慰機器。

沒有人喜歡受苦,因此我們都有專屬的減輕痛苦方式來安慰自己。感冒了就吃藥,念書好無聊那就來滑reels或打電動吧,又被主管罵了就需要去外頭抽根菸,在這個「請對自己好一點」是政治正確的社會風氣下,我們會希望趕快「做些什麼」來停止這些生理疼痛與不好的心理情緒。

這裡的「做些什麼」會帶來2個層面不好的影響,一是我們試圖讓自己分心以逃避眼前痛苦的做法,反而讓我們避免正視問題、無法解決問題,二是總是逃避將使我們漸漸失去對輕微不適的耐受度;如此就會循成一個惡性循環:逃避後問題無法解決、問題使我們焦慮、我們無法承受這份焦慮而選擇繼續逃避,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但我們越發焦慮。

更糟糕的是,藥物或行為或許加乘了爽或停止了痛的感覺,但同時那些藥物也可能沒照預想發揮效用,加倍的爽會誘發我們不斷攝取或從事不好的藥物或行為,失去了痛則可能讓我們失去人性中很關鍵的面向,作者提到某些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反而使人不再對生活有任何正負面的反應,對興趣不再有激情、甚至在親友的告別式上也哭不出來。

這個試圖止痛治病的表象下,我們是否其實只是在生物化學的層面上,讓一大票人類明明面對不堪的環境卻變得無動於衷?

而這些精神藥物可能造成更高層次的社會問題、變成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根據書中提到的研究指出,窮困與低教育者(特別是生活在富國中的弱勢族群),是最容易染上強迫過度消費的高危險群。不但輕易接觸到毒品,也沒有穩定的工作負擔有品質的醫療、或受過教育來辨識眼前的風險、更沒有良好的居住環境或家庭背景協助,使他們容易死於吸毒過量、酗酒肝病及自殺,這個現象被稱為絕望死(deaths of despair)

看到這裡,如果你自認非弱勢族群、就不用擔心那些成癮行為,那可就錯了!在過去資源稀缺的世界,本應該藉由愉悅使我們吃喝及繁衍生存、藉由痛苦保護自己不受傷不死亡,然而在消費主義至上、資源過剩的現在,「獎勵疲乏」使我們在反覆愉悅體驗中不斷追尋更多、永遠不滿足現狀,要越多獎勵才能快樂,但只要絲毫痛苦就會無法忍受。

​於是,煩惱過度、失控且對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的廣泛性焦慮症在富國更常見,不明的生理疼痛、過度換氣、找不出原因醫生只能一律推究自律神經失調,快樂越來越難,追求更多快樂中所浪費的地球資源,則讓生態環境逐漸邁向浩劫。

這些是因為我們拒絕面對的悲慘、反而讓我們成了悲慘的一群。 我們都暴露在把自己挑逗到死的風險中。



戒癮的可能方式

作者在面對個案治療時有以下步驟,建議可以搭配書中案例可以更清楚瞭解如何應用:

Data (資料慾)-蒐集上癮的行為、藥品使用頻率等等。

Objectives (目的)-了解不合理行為背後的邏輯。

Problems (問題)-了解上癮行為會帶來的問題。

Abstinence (禁慾)-讓身體重塑爽痛的平衡點,能以較少的獎勵獲得愉悅。

Mindfulness (正念)-不帶成見、觀察並正視自己大腦運作,不要逃避那些痛苦的想法。

Insight (病識感)-戒斷期間感受自己與過往的不同,理解過去的自己確實上癮。

Next steps (下一步)-完成為期1個月的戒斷後,接下來的打算。

Experiment (實驗)-不論是常是繼續戒斷握或節制用毒,在嘗試錯誤中找尋有用的方法,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數種自缚方法:包含物理式、限時式及分類式。

把自己綁住,是為了自由。


除了以上方法論之外,作者將以下重點另闢章節舉例強調說明:

1.以痛制痛

與現代止痛的觀念背道而行,作者希望大家直面痛覺,並以運動為例。運動當下對細胞其實有毒,它使體溫升高、產生有害氧化物等等,然而運動後可以促進許多正向情緒調節的神經調節物質,像是多巴胺、血清素等等,並可催生新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

另個活生生的例子是唯一一個完成獨攀優勝美地的自由攀登好手Alex Honnold,自由攀登是一種在沒有任何確保安全裝置下從事攀登的運動,照例來說是會讓人嚇破膽的,但在腦部照影中發現Alex有比一般人更低的杏仁核活動(杏仁核是人類面對恐懼刺激、大腦反應的地方),作者認為是在不斷訓練過程中、Alex發展了對恐懼的耐受性,這不禁讓作者反思,過去我們常是使用藥物來壓制各種不適,還是正確的作法嗎?

我們總是說要對自己好一點,追求痛苦似乎才是得到幸福快樂的道路

但要注意的是,是過多的痛也會造成上癮," Work hard, Play Hard",是一種被極度推崇的人生態度,但因為工作越勤奮、薪水越高的獎勵機制下,將可能造成過度工作以獲取更高獎勵的工作上癮,反而與親朋好友聯繫變少,失去必要的親密人際關係。

2.徹底的誠實

大家還記得負責多巴胺傳遞的大腦區域-前額葉皮質嗎? 前額葉皮質負責掌管決策、情緒調節、未來計畫等繁瑣的流程,根據實驗如果前額葉皮質神經活性上升、說謊情形就會減少,反之保持誠實就可能得以刺激前額葉皮質神經活性

為什麼誠實可以刺激前額葉皮質呢? 因為說實話、誠實面對是痛苦的,比起誠實,有時說謊能更快將眼前的尷尬、不悅快轉帶過,然而逐漸長大後,我們知道說謊會使他人不愉快而感到愧疚外,無法誠實面對問題、問題無法解決就會始終困擾著我們,誠實同時也意味我們必須在問題中認清自己也有部分責任,由此開始解決問題

作者統整了誠實帶來的好處如下:

1.誠實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

2.誠實可以培育出親密的人際關係

3.誠實的真切,讓我們為現在及未來的自己負責任


然而藉由誠實增加多巴胺的行為也可能遭到濫用-坦白春藥(disclosure porn),將自己的私生活拿出來消費成為一種操縱他人的工具,看似坦白的行為不是為了與人產生共鳴拉近關係,只是圖利自己,這讓我想到現在台灣相當風行的團購主行為,用自己的私生活滿足他人的窺探慾、甚至是博取同情,都只是為了將大眾的注意力變現,而大眾卻不禁陷入助長團購主分享私生活的上癮行為。



我喜歡作者在性上癮患者故事章節,提到了每個人都有專屬的自慰機器。

是的,有些上癮行為特別羞赧或不堪,甚至相當外顯可見,但我們每個人確實都有自己逃避痛苦的方式。我反省自己,只要是過度加班的晚上,明明眼睛痠澀疲勞到不行,卻還是躺在床上不睡覺,手指漫無目的的不停滑各種社群軟體,上班的痛苦反而讓我追尋另種讓我身體更加痛苦的行為,我試圖宣示掌控自己的時間、卻只是變相剝奪對我身體更重要的睡眠時間

我也喜歡作者對多巴胺的詮釋,也許應該試圖釐清想要和喜歡的不同。為什麼總是沒有感到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我總是做那些能使我快速感到爽快的事情,但那些未必是我真正喜歡的事情;有時快樂正是因為承接自一段時間的沉寂與不快樂(注意:這裡的不快樂並非等同悲傷或憤怒,就只是沒有感到快樂),當真正遇到喜歡的事情,即便是一些小事情,我也能感到真正發自內心率直的快樂,而不只是一段段越來越刺激的快感,所以我也許必須學習承認及擁抱不快樂的時候

面對人際關係,誠實面對表達感受,必要的時候示弱讓他人能看見並伸出援手,意識到自己參與的人際關係、自己也要負起責任。

最後是下定決心戒斷,戒斷當下的痛苦會逼著我們換個方式體驗自己,除了能直接面對問題外,也能接觸到新的想法與感受,然後開始感覺跟自己、跟旁人、跟世界都更有連結。我很喜歡作者書中的一段話:

他也創造出必要的空間供新想法形成,沒有新想法、我們就會對周遭的刺激感到反動,反而無法真正讓自己進入活過的經驗裡。

偶爾讓我捨不得世界的,是來自周遭的創作與各種新想法,要是之後還有更棒的劇或是音樂,我卻已無法繼續享受,真是太可惜啦 :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3
avatar-img
Ciao Chiao's talk 巧悄說
3會員
15內容數
嗨,我是巧! 這裡只是想記錄不同時期的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跟經歷, 希望有天回看,能看出一些一路走過的思想路徑。 大概會針對書籍、影視及旅行,分享一些想法, 如果剛好對路過的你有點幫助,也歡迎與我交流 :) 書籍跟影視只會記錄對我來說印象比較深刻的片段, 如果想要完整感受作者思想,還是建議親自閱讀跟觀看!
2024/09/08
是否曾經有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沒有更多時間賺錢、也沒有更多時間玩樂、一天總是不知不覺就過了,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因此開始檢視自己的時間管理哪裡出了問題? 本書將告訴你時間是什麼、時間管理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們面對時間該有的合適態度。
Thumbnail
2024/09/08
是否曾經有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沒有更多時間賺錢、也沒有更多時間玩樂、一天總是不知不覺就過了,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因此開始檢視自己的時間管理哪裡出了問題? 本書將告訴你時間是什麼、時間管理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們面對時間該有的合適態度。
Thumbnail
2024/08/21
疫情解封後,因為便利的服務、精緻的體驗,及可以用更實惠價格購買高品質商品,對台灣人而言出國首選大多是日本,但對日本人來說又如何呢? 他們也受惠了嗎? 過去心中憧憬的國家現在依然幸福嗎?
Thumbnail
2024/08/21
疫情解封後,因為便利的服務、精緻的體驗,及可以用更實惠價格購買高品質商品,對台灣人而言出國首選大多是日本,但對日本人來說又如何呢? 他們也受惠了嗎? 過去心中憧憬的國家現在依然幸福嗎?
Thumbnail
2024/08/05
本書告訴你製作工作計畫書的重要性,並從目標設定、資料蒐集到落實的要點,教導你如何訂出一份好的工作計畫書。
Thumbnail
2024/08/05
本書告訴你製作工作計畫書的重要性,並從目標設定、資料蒐集到落實的要點,教導你如何訂出一份好的工作計畫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有點相見恨晚的科普書。作者透過對多巴胺的研究,試圖解釋各種人類行為,講解既精闢又具說服力。稍微可惜的是,前三章其實已經涵蓋了大部分核心概念,後面的幾章有些重複感,讀起來稍嫌冗長。 (小提醒:如果你時間不多,其實可以讀完前三章後,略過第五、第六章,直接跳到第七章──談如何克服多巴胺)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有點相見恨晚的科普書。作者透過對多巴胺的研究,試圖解釋各種人類行為,講解既精闢又具說服力。稍微可惜的是,前三章其實已經涵蓋了大部分核心概念,後面的幾章有些重複感,讀起來稍嫌冗長。 (小提醒:如果你時間不多,其實可以讀完前三章後,略過第五、第六章,直接跳到第七章──談如何克服多巴胺)
Thumbnail
人的大腦是根據古代資源匱乏的環境發展而來的,這讓我們積極的去尋找高滿足的事物,例如高熱量、高糖分,以利生存。然而到了資源豐盛的現代,娛樂唾手可得,這讓我們就像雨林中的仙人掌,在鋪天蓋地的多巴胺中迷失。
Thumbnail
人的大腦是根據古代資源匱乏的環境發展而來的,這讓我們積極的去尋找高滿足的事物,例如高熱量、高糖分,以利生存。然而到了資源豐盛的現代,娛樂唾手可得,這讓我們就像雨林中的仙人掌,在鋪天蓋地的多巴胺中迷失。
Thumbnail
將簡略說明從人為什麼會上癮、成癮帶來的後果到戒癮的可能方式,簡略地整理自己對於本書最有感覺的內容。
Thumbnail
將簡略說明從人為什麼會上癮、成癮帶來的後果到戒癮的可能方式,簡略地整理自己對於本書最有感覺的內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一書,重點在於書中提到的四大腦內化學物質:多巴胺、腦內啡、血清素和催產素,如何影響情緒和快樂感。作者從科學角度解釋這些物質如何促進生存和基因傳承,並指出現代人常過度依賴多巴胺,忽略血清素和催產素的重要性,也就是忽略人際連結的重要性,而造成情緒低落。
Thumbnail
本文探討《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一書,重點在於書中提到的四大腦內化學物質:多巴胺、腦內啡、血清素和催產素,如何影響情緒和快樂感。作者從科學角度解釋這些物質如何促進生存和基因傳承,並指出現代人常過度依賴多巴胺,忽略血清素和催產素的重要性,也就是忽略人際連結的重要性,而造成情緒低落。
Thumbnail
你不需要延遲滿足感來懲罰自己,而是藉由療癒去發現你再也不依賴低層次的滿足了。
Thumbnail
你不需要延遲滿足感來懲罰自己,而是藉由療癒去發現你再也不依賴低層次的滿足了。
Thumbnail
在這本作品當中他把台灣毒品議題切分成「海洋」、「城市」跟「網路」三個部分,企圖藉由台灣在亞太毒鏈的角色、各世代不同的毒品類型,還有針對成癮者的訪談,來建構名為「台灣毒品」的圖像。儘管毒品議題複雜,但藉由週刊般通俗的文字,加上多樣的人物故事,也讓這個主題相對平易近人一些。
Thumbnail
在這本作品當中他把台灣毒品議題切分成「海洋」、「城市」跟「網路」三個部分,企圖藉由台灣在亞太毒鏈的角色、各世代不同的毒品類型,還有針對成癮者的訪談,來建構名為「台灣毒品」的圖像。儘管毒品議題複雜,但藉由週刊般通俗的文字,加上多樣的人物故事,也讓這個主題相對平易近人一些。
Thumbnail
作者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暨成癮醫學教授,也是史丹佛戒癮診所的主任。他有協助成癮者多年的經驗,在書中,也描述了他是如何了解病人的情況,並做出合適的推斷及協助。 在本文中,我會總結出「為什麼會成癮?」,並且簡單描述多巴胺的運作。當我們遇到無止盡的慾望時,該做出怎麼樣的應對,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作者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暨成癮醫學教授,也是史丹佛戒癮診所的主任。他有協助成癮者多年的經驗,在書中,也描述了他是如何了解病人的情況,並做出合適的推斷及協助。 在本文中,我會總結出「為什麼會成癮?」,並且簡單描述多巴胺的運作。當我們遇到無止盡的慾望時,該做出怎麼樣的應對,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