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典型逆媳的逆向思考——突破表面工夫,讓「感謝」發揮逆轉困境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年假某晚,接到O私訊。她說,傍晚得知婆婆去世,與先生意見不合,心裡很亂,想讓我評評理。


原來,小夫妻倆趁年假去了溫泉飯店,沒想到一入住,就要奔喪?

說意外,也不是那麼意外啦;去年探望時,她婆婆就常昏睡不醒。

家人心裡有數,只是事情一來,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還有就是因為,飯店是O好不容易才搶訂來的,才開開心心地開好房,

舒心的一切就被這個消息給毀了,心情霎時盪到谷底。

還充滿焦慮,因為O的老公想馬上衝回去。

他失魂落魄地說,我媽死了吔。


O說,我知道~可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不想回去啊。非常、非常、非常不想。我跟婆婆一點感情都沒有。

如果同住,我一定是逆媳。只不過沒同住,所以偶而還可以見個面。但現在⋯⋯真的是,我的幸福要被搶走了啦!?


O說,還有,我不想那麼衝動就衝回去,我先生說,好啊算了啊,可是他要自己衝回去!

我跟他說,你現在衝回去也沒有最後一面啊,現在大哥只是聯絡葬儀社先把遺體冰起來而已。

是要衝什麼衝啦?那麼心急,路途上會不會出事都不知道,我擔心的是這個,你先連絡大哥大姊啦,他們怎麼說就怎麼做?


O說,果然嘛,當晚沒事啊,我們就安靜地吃飯、泡湯、看電視、睡覺。但第二天下午事情就來了,必須兩點半到老家附近的廟。我真的還是很不想去。哎,不知道吔。就是一整個不願意。對一個跟陌生人差不多的人,她的死,我真的覺得,與我何干?這是我的真實感受啊,難道我要裝出一副孝媳樣,讓別人覺得我有在盡孝道,這樣不是很假嗎?


O說,她叫先生說服她。若能說出個道理來,那她就回去。

結果,先生說,這種事是很基本的⋯⋯反正,就是要去做啦;什麼「人在做,天在看」啦⋯⋯還說,妳想想看,我幫妳照顧妳爸媽,做了多少⋯⋯


O說,他真的是很愛比較吶,也很愛計較吶,快被他氣死⋯⋯成語是這樣用的嗎?



等她說夠了,

我說,妳講這些,是有妳的道理;不過,妳想過嗎?


一件事,因為妳很不想做(或很想做),自然就可以生出很多理,甚至可以說服別人,讓他們贊同妳,也隨妳這樣做。可是,這一條「順理成章」的思路和做法,很可能是慣性喔,是迴圈喔。結果會怎樣?會不會對妳有所損害,可能也不是妳一時想得到的。


妳今天來找我,我送妳一句話:

#有一條「反慣性」的路

具體做法是,丟掉那些「愈想愈對」的道理吧,在這個時間點,傳統習俗是怎樣就怎樣吧。

重點是,這樣妳才能活得輕鬆愉快。



#出自於感謝的思考

想想,如果妳的理那麼正確,為什麼會把自己弄得那麼氣?

再來,若非得要一個理,那我會說,請先把自己調到「感謝」的狀態中。


感謝並不是口裡叨念著:謝謝婆婆。謝謝妳買這個送我。謝謝妳做了年夜飯⋯⋯


感謝婆婆是,妳要「循著感謝這條線去思考」;妳的「想」要有感謝作為基礎。

出自於感謝的思考,才是與別人有愛的連結的思考,才不會「為了自我而思考」。


比如,

感謝婆婆養大了妳老公,讓妳可以擁有一個還不錯的伴侶⋯⋯

感謝婆婆為彼此留有空間⋯⋯

妳覺得她像陌生人,那妳的態度她會沒感覺嗎?

應該有啦,只是沒說。她知道妳不想跟她親近,所以也跟妳保持適當距離,不是嗎?

妳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如果先去感謝她,是不是能讓妳看見許多「婆婆的心意」呢?


妳有妳的辛苦,同時也有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及放鬆享受的空間,

這一些,如果沒有婆婆來配合,妳真的能有嗎?

好比,妳可以如妳的意去照顧爸媽,但如果婆婆愛計較,那又會如何?


先不要想「是被逼得要奔喪」,而是要先「謝謝婆婆」。

妳先這樣做,妳一向的慣性才可轉化、人生轉軌。



第二天上午,O來電。

她說,我試著在心裡感謝她,也想起與她互動的事。

心情有點不同了,覺得內心好像有一塊地方軟化了。

想說,曾看到路上死掉的鳥,也會想辦法埋葬他,那自己的婆婆⋯⋯

可是啊,一想到那一套一套的儀式和念經好無聊喔,我又開始抗拒了⋯⋯


#無聊是因為不想瞭解

我說,無聊有很多種。如果是儀式和念經的無聊,那我會說,是因為妳有很多的「不瞭解」。

因為妳看不懂其中意涵,所以覺得無聊,還會讓自己變成行屍走肉。

這種狀態當然不好。


#要怎麼瞭解其中意涵?

我說,不從文字理論上去研究喔。

妳就放輕鬆,調整好自己心態:心存善念,常回到感謝。

到現場後,無需多言,就做兩件事:


#觀察與感受

科儀不懂沒關係,現場都有人員協助。

雖然只是照做,莫忘用妳的誠心去觀察與感受。

有想法和情緒也不用說出來,用紙筆寫下亦可。

只要這樣去做,就會有收穫。




今天O又來電。

她說,太奇妙了!照妳講的重點去做,有很多新發現。

而且不知不覺,時間就過了,根本不無聊!


以下概述O的發現:


一、道士念的經完全聽不懂,但先去感謝後,靜下來可感受到用意。

一開始是在形容「死」這件事對亡靈的打擊。

好像在說,喔,這樣啊,氣喘不過來真是太難受了,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在同理亡靈。

也有安慰他,聽起來很像在說,不過,你看吼,之前全身酸痛,現在是不是都好了呢?也不錯吧。


念經分幾場,每場大約20分鐘,家屬都坐著,不累。

某次休息時,O瞥見桌上放著的經書,標題寫什麼什麼寶懺,

結果那一場聽起來,真的很像是在協助亡靈反省自身,讓O也不禁自我反省起來。

後來,可能因為她有在注意,道士還主動說明有協助亡靈入厝、沐浴的部分。


O說,有儀式引導很好。

死亡對誰都是一種突然「沒有身體」的衝擊,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儀式真的能安慰、安定亡靈,協助他們適應當前狀況。所以,家屬不能只顧自己哀傷,要記得還有幫助亡靈安定的任務。一旦亡靈是穩定的,家屬也會有感覺。


O說,而且,相對的,家屬保持情緒穩定也會讓亡靈更快安定下來。


二、靈魂之間互相尊敬

O說她覺得這些儀式讓她對婆婆升起尊敬的心。

可能是有很多舉香鞠躬的動作。總之,她覺得這樣很好。

這是婆婆在世時,她不曾有過的心態,但是那種尊敬好像不是尊卑那種,

也不是條件劣勢的一方對待優越的一方那樣,

而是回到靈魂與靈魂之間一種很原始的對待與心情,O覺得是「互相尊敬」。



#結語 

我想說,所有靈魂都有感知的能力,無論生死,自己的感受無可替代,也需要自己願意去守護。


#章成禪師 有一堂課講「如何幫助過世的家人」,其中便肯定了一般儀式、超渡法會的原始目的。 這一點,上文中的O已經印證了。


#功德迴向,那是在世的家人希望亡靈的去處可以比較好而做的。


#一套儀式有沒有用,要看「做儀式的人」(未必是師公)。


此外,家人之間的關係還有「心電感應」的部分,也就是說,親屬自己最能幫助死者。


不過,這要等未來有機會再寫了。




raw-image

圖:東京。八重洲。Bvlgary Loun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玖伊氏-avatar-img
2025/02/13
是的,儀式是讓生者有空間跟時間去沈澱悲傷或不知所措的心情,從母喪也得出如文中所論述的觀點。所以順著儀式走,是對的。
江信慧-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5
玖伊氏 謝謝回應。相信死者也能因此得到安頓
avatar-img
江信慧的沙龍
6會員
62內容數
如果你正為飲食所苦;如果你正為體質所苦;如果你正為疾病所苦;請試試這套瑜伽飲食療法。不管你是不是正在練瑜伽,這套來自古文明印度的飲食,均適用於任何人。 運用印度韋達養生飲食,你可以調整體質,免受不平衡之苦。認識自己的體型,你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對付疾病,甚至可以預知自己容易得什麼疾病。   
江信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那種明亮是源自於內在一種很直接、很真實的滿足感 作息正常 身體的清潔 所謂「以客為尊」,如果把身體當作客人一般對待,那不該就是這樣做的嗎 覺察自己,先於覺天地萬物 深呼吸,就能排毒 促進消化 讓你有好氣色 排出情緒與思想的毒素 減壓與放鬆 奇蹟,就只是你願意在每一天的生活裡勤勤懇懇去走出來的足跡。
Thumbnail
2025/04/08
那種明亮是源自於內在一種很直接、很真實的滿足感 作息正常 身體的清潔 所謂「以客為尊」,如果把身體當作客人一般對待,那不該就是這樣做的嗎 覺察自己,先於覺天地萬物 深呼吸,就能排毒 促進消化 讓你有好氣色 排出情緒與思想的毒素 減壓與放鬆 奇蹟,就只是你願意在每一天的生活裡勤勤懇懇去走出來的足跡。
Thumbnail
2025/03/25
會一直想,就是因為你把你的注意力與能量都放在大腦、頭部,尤其是眼睛。 可是,正常人都有的肚子、兩腳,其實都一直處在疏於照顧的狀態。 擁有肚子,卻不思照顧、不好好使用,當然會造成身心很大的失衡。 想要從根本處甩掉痛苦,那就要轉換平台 #不讓你的身心讓大腦壓制全場。多多去使用並照顧你的肚子和雙腳。
Thumbnail
2025/03/25
會一直想,就是因為你把你的注意力與能量都放在大腦、頭部,尤其是眼睛。 可是,正常人都有的肚子、兩腳,其實都一直處在疏於照顧的狀態。 擁有肚子,卻不思照顧、不好好使用,當然會造成身心很大的失衡。 想要從根本處甩掉痛苦,那就要轉換平台 #不讓你的身心讓大腦壓制全場。多多去使用並照顧你的肚子和雙腳。
Thumbnail
2025/03/11
自己該活成什麼樣子呢 先把「不屬於你的」都放下。 其實,很多觀念是從小,來自家庭期待、社會眼光、老師同學、卓越人士⋯⋯慢慢累積下來的。有的觀念是你不設防時被植入的,有的是你真以為還不錯的。然而,這些觀念是在束縛你,讓你活得不好,或讓你太刻意要活成某種特定的樣子,以至於你失去了真心,也離
Thumbnail
2025/03/11
自己該活成什麼樣子呢 先把「不屬於你的」都放下。 其實,很多觀念是從小,來自家庭期待、社會眼光、老師同學、卓越人士⋯⋯慢慢累積下來的。有的觀念是你不設防時被植入的,有的是你真以為還不錯的。然而,這些觀念是在束縛你,讓你活得不好,或讓你太刻意要活成某種特定的樣子,以至於你失去了真心,也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道士念的經完全聽不懂,但先去感謝後,靜下來可感受到用意。 一開始是在形容「死」這件事對亡靈的打擊。 好像在說,喔,這樣啊,氣喘不過來真是太難受了,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在同理亡靈。 也有安慰他,聽起來很像在說,不過,你看吼,之前全身酸痛,現在是不是都好了呢?也不錯吧。
Thumbnail
道士念的經完全聽不懂,但先去感謝後,靜下來可感受到用意。 一開始是在形容「死」這件事對亡靈的打擊。 好像在說,喔,這樣啊,氣喘不過來真是太難受了,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在同理亡靈。 也有安慰他,聽起來很像在說,不過,你看吼,之前全身酸痛,現在是不是都好了呢?也不錯吧。
Thumbnail
很多時候,因為閱讀而感觸萬分,也許是書中的故事喚起了你的故事,興許是你也感同身受,或也有可能她說著跟你一樣的遭遇,不知是挑的書都是這類的,還是很多作者都有著這樣的故事。 故事吧!當它發生在別人身上,你充其量不過就是個聽眾,適時的發表個人意見,或回應他說的話,但若故事像回力鏢一樣的轉到你身上呢?你就
Thumbnail
很多時候,因為閱讀而感觸萬分,也許是書中的故事喚起了你的故事,興許是你也感同身受,或也有可能她說著跟你一樣的遭遇,不知是挑的書都是這類的,還是很多作者都有著這樣的故事。 故事吧!當它發生在別人身上,你充其量不過就是個聽眾,適時的發表個人意見,或回應他說的話,但若故事像回力鏢一樣的轉到你身上呢?你就
Thumbnail
Kalyani 學生2011-2012翻譯@錫蘭正直寺 通常當我們的身體弱時,我們心的力量也會下降。當時,我們應該思維死亡:「一天,我也可能在病中死去。因為這樣,我現在應該修行。如果我在病中死去,當時若沒有修行,沒有強的心,我將沒有好的地方可以去,所以我必須得修行!」 如此的思維,讓心的力量越來
Thumbnail
Kalyani 學生2011-2012翻譯@錫蘭正直寺 通常當我們的身體弱時,我們心的力量也會下降。當時,我們應該思維死亡:「一天,我也可能在病中死去。因為這樣,我現在應該修行。如果我在病中死去,當時若沒有修行,沒有強的心,我將沒有好的地方可以去,所以我必須得修行!」 如此的思維,讓心的力量越來
Thumbnail
我們很容易被外界受到干擾,事情本身是中性,只是我們的感情附加上去,導致結果不堪設想,假如我們很坦然面對這樣的事實,同時用雲淡風輕的態度看待,你會覺得世間一切都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我們很容易被外界受到干擾,事情本身是中性,只是我們的感情附加上去,導致結果不堪設想,假如我們很坦然面對這樣的事實,同時用雲淡風輕的態度看待,你會覺得世間一切都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安慰別人,沒經歷過對方處境,不能感受到他痛苦,也只能理解他難過理由。
Thumbnail
安慰別人,沒經歷過對方處境,不能感受到他痛苦,也只能理解他難過理由。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出勤一件救護案件時,又遇到了一路好走的案例。當時家屬報案說:「患者已經無生命徵象。」到達現場後,我跟學弟先詢問患者的年紀,因為如果年事已高,很多家屬會選擇不急救,希望亡者不再受更多折磨,經詢問後得知,患者已82歲,此時我心裡有個底,家屬應會選擇不急救。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出勤一件救護案件時,又遇到了一路好走的案例。當時家屬報案說:「患者已經無生命徵象。」到達現場後,我跟學弟先詢問患者的年紀,因為如果年事已高,很多家屬會選擇不急救,希望亡者不再受更多折磨,經詢問後得知,患者已82歲,此時我心裡有個底,家屬應會選擇不急救。 (分享完畢)
Thumbnail
有人為了活下來而飽受痛苦 有人卻因為活下來而覺得痛苦 患者跟我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我也不知道該怎樣的回應才算是適切 又或者其實我已給出最好的回應就是聆聽 只知道我不是那種有辦法用言語治療別人的人
Thumbnail
有人為了活下來而飽受痛苦 有人卻因為活下來而覺得痛苦 患者跟我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我也不知道該怎樣的回應才算是適切 又或者其實我已給出最好的回應就是聆聽 只知道我不是那種有辦法用言語治療別人的人
Thumbnail
乞求上天幫助這些靈魂平安到達您的懷裡。並請上天幫助這些活著的人,慢慢治療他們心理的傷...
Thumbnail
乞求上天幫助這些靈魂平安到達您的懷裡。並請上天幫助這些活著的人,慢慢治療他們心理的傷...
Thumbnail
對年輕人的病痛,的確可以樂觀勉勵:「加油!」、「一定會好的!」但是如今更多時候是面對親朋好友的疾病末期,彼此都心知肚明不可能再好起來時,那該說什麼話呢?
Thumbnail
對年輕人的病痛,的確可以樂觀勉勵:「加油!」、「一定會好的!」但是如今更多時候是面對親朋好友的疾病末期,彼此都心知肚明不可能再好起來時,那該說什麼話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