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第一個外商工作的開始。彼時,我正處於北京創業失敗的迷茫中,把履歷投往人才招聘網。沒想到兩天後,接到了上海獵頭的電話。
公司環境
在我們兩次時間的討論中,獵頭給了很有建設性的建議:強調優勢與成果,廢話冗詞不必多,文字要精簡,這也是雇主DELL的特色。
也許是因為地大物博,我人在北京,而上班地點是在廈門。除了最後一關,所有面試都是遠端電話進行。
坐定後,他點了一杯紅酒和一碗堅果,看起來公務繁忙,一副虛委應付的樣子。應他邀請,我則要了一瓶啤酒。
他只問問題,英文短快平,然後停下來聽我回答。兩人只有提問與回答,鮮少其他議題交流。我快瘋了,只能一直講話,英文越說越卡。他一直吃堅果,我則不客氣地把啤酒喝完。
最後一關如此郁悶,印度先生根本沒表現出任何興趣,一臉疲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這是最後一關!結束後,在北京清涼的夜晚街道上,我打電話找朋友抱怨鬱悶,內心想哭。
拔河亞軍
沒想到兩周後接到HR的電話,談完細節,兩天後收到真實的Offer。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認知出問題了嗎?這世界怎麼怪怪的?
入職後,映證此前過程,我感覺有一點運氣。主因是我在第二關直屬老板那邊表現特別出色。她是話語權最大的人,其他人只是參考意見,但我應該也沒失分。也是機運剛好,我遇到Dell在中國市場大力擴張的時機,他們急需較資深的Manager,而我剛好不差。
至於印度先生,我至今沒搞清楚為何能過他那一關。他因為中國市場的穩健成長,逐步坐上全球副總裁的位置。也因此,我也越來越不敢問他這私人問題。
多年後,我依然感謝給我Offer的貴人們。Dell數年生涯,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累、最火坑,也花最多錢去按摩舒壓,但給了我最重要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