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是你複雜了我的單純-衝動與固執

賀-avatar-img
發佈於賀鄂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衝動與固執

 

衝動,並不是行動派的專利,而是因為受情緒驅使所做的行動.很多時候,衝動行事是因為覺得為什麼要等?懸在那裡的感覺不好,或是很麻煩,並且可以接受一翻兩瞪眼的結果,就算結果不如所料,那也是之後的事.

 

固執,是因為對於某種事情擁有固定的概念,在沒有看到明顯的缺失或信仰被打敗之前,堅持己見有時也是一種思想的表現,並沒有對或錯.唯獨固執會展現在所做的決定上,因而影響許多事情的結果,因此就算不要牽扯到讓他人覺得難做事或難改變,至少對於自己的利益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就像前幾篇一樣,每次要提到單純和複雜,一定要回到孩提時代,想想過去的自己是怎麼想的.雖然每個人天生的個性不同,有人謹慎,有人衝動,有人固執,有人容易受他人帶動,在尚未受社會洗禮之前,在還是小朋友時,展現最真實與天生的一面.

 

小朋友在面對事情之前,除了有前面所敘述的天生個性之外,若是較為猶豫,是因為對那樣事情感到危險並且不自信,因此無法立刻答應,又或者天性羞赧慢熱,不會直接受到慫恿行事.但弱勢小朋友直接做了某件事情,除了可以解釋為衝動之外,主要是因為要不要做某件事情是很直觀的,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如果猶豫了,就說明沒有定見.若以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單純的一種表現,沒有磨跡的橋段.

 

然而,除了在某件事情上是因為自己本身的害羞與不自信,原因出在自我身上之外.其他是因為在乎他人的觀感,在乎父母的感受,在乎大眾的眼光,在乎自我的表現,在乎是否能夠達成而不會丟臉.人類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自尊心的展現,所以連小孩子都會要面子,大人也必須顧慮他們的感受.比如一位小孩從小受到各家長輩的關愛,當寵愛的姨媽問小朋友要不要今晚去她家過夜?小孩子的親媽卻當場變臉,因為覺得自己不被需要了,結果小朋友在察言觀色的情況下,因為擔心傷了親媽的感受(並不知道為什麼媽媽要變臉,但知道母親在不高興),但又很想要去姨媽家住一個晚上,因為姨媽的個性比較好說話不會很嚴格管教,這個時候不會說謊的小孩當場就哭了起來.本來可以很“直觀”下的決定,當場扭捏起來,因為察言觀色又不願意傷害大人感受的壓力下,不會說謊就只好壓力大到哭泣.

 

你的單純,從小就被大人荼毒了嗎?

 

說荼毒太過沉重,但當大人告訴我們要三思而後行,不要衝動行事時,卻沒有想過人們的單純正在因此被扼殺.正確來說,建立良好的三觀以及尊重人和自重才是最重要的前置作業,而非大人在教育小朋友們的同時,卻忽略了自己也許在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成為家長,無形中將自己的複雜與無理需求加諸在單純的小孩身上.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是你複雜了我的單純-在愛情的汪洋中要做好隨時下船的準備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是你複雜了我的單純-在愛情的汪洋中要做好隨時下船的準備
0會員
8內容數
是你複雜了我的單純 在愛情的汪洋中要隨時做好下船的準備
2025/03/08
忠誠改變   忠誠,意思是對於某種人事時地物的堅持與執著,重複地信任、相處、從事、堅守、參訪、使用再使用.人生在世,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一個忠誠的團隊,最好可以是家人當作最堅強的後盾,但進入社會後,也會需要有忠誠的夥伴與朋友,意思是相處幾次過後,因為品質維持相當地一致,意願與熱情保持高昂與穩定.
Thumbnail
2025/03/08
忠誠改變   忠誠,意思是對於某種人事時地物的堅持與執著,重複地信任、相處、從事、堅守、參訪、使用再使用.人生在世,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一個忠誠的團隊,最好可以是家人當作最堅強的後盾,但進入社會後,也會需要有忠誠的夥伴與朋友,意思是相處幾次過後,因為品質維持相當地一致,意願與熱情保持高昂與穩定.
Thumbnail
2025/03/04
相遇、相知與企圖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可以是在一瞬間,互相在交流的瞬間可以知道在交談之中了解對方.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未必存在某種企圖,但某些企圖也很有可能在尚未交流之前就已經產生,因而產生互動,又或者在對談之中瞬間建立起某種企圖.   企圖本身,在可以被對方預見與感知時,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因
Thumbnail
2025/03/04
相遇、相知與企圖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可以是在一瞬間,互相在交流的瞬間可以知道在交談之中了解對方.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未必存在某種企圖,但某些企圖也很有可能在尚未交流之前就已經產生,因而產生互動,又或者在對談之中瞬間建立起某種企圖.   企圖本身,在可以被對方預見與感知時,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因
Thumbnail
2025/03/02
永無止境卻毫無進展的討論   討論,是因為和其他人有交集,或是自己拿不定主意,又或者必須是多人決策,更有可能資源在對方手上,所以需要討論.然而,因為要走程序,討論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無限迴圈,如果雙方沒有達成共識,或是一方不急,又或者各持己見無法退讓,甚或其實根本不想有所前進,整個討論就換陷入無限循
Thumbnail
2025/03/02
永無止境卻毫無進展的討論   討論,是因為和其他人有交集,或是自己拿不定主意,又或者必須是多人決策,更有可能資源在對方手上,所以需要討論.然而,因為要走程序,討論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無限迴圈,如果雙方沒有達成共識,或是一方不急,又或者各持己見無法退讓,甚或其實根本不想有所前進,整個討論就換陷入無限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衝動與固執   衝動,並不是行動派的專利,而是因為受情緒驅使所做的行動.很多時候,衝動行事是因為覺得為什麼要等?懸在那裡的感覺不好,或是很麻煩,並且可以接受一翻兩瞪眼的結果,就算結果不如所料,那也是之後的事.   固執,是因為對於某種事情擁有固定的概念,在沒有看到明顯的缺失或信仰被打敗之前,
Thumbnail
衝動與固執   衝動,並不是行動派的專利,而是因為受情緒驅使所做的行動.很多時候,衝動行事是因為覺得為什麼要等?懸在那裡的感覺不好,或是很麻煩,並且可以接受一翻兩瞪眼的結果,就算結果不如所料,那也是之後的事.   固執,是因為對於某種事情擁有固定的概念,在沒有看到明顯的缺失或信仰被打敗之前,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事情不要動不動就生氣。有時候係佛菩薩在考驗你的忍辱與耐心」。 「與人相處要凡事圓滿,才不會結來世怨」。 家裡有個調皮搗蛋的小兒子,真的沒少讓我操心。曾經有個師父跟我說,我的小兒子是來報恩的。當時我說:「不可能吧?這小的反而是最難教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事情不要動不動就生氣。有時候係佛菩薩在考驗你的忍辱與耐心」。 「與人相處要凡事圓滿,才不會結來世怨」。 家裡有個調皮搗蛋的小兒子,真的沒少讓我操心。曾經有個師父跟我說,我的小兒子是來報恩的。當時我說:「不可能吧?這小的反而是最難教
Thumbnail
如果把「偏執」分為三個層次,它既是(1)一種發展上正確的情緒經驗與反應,也可以是(2)偏執人格,是發展早期因從未被修正而殘留的猜疑和戒備的混合物,以及是(3)偏執型精神病的過程。前面三篇我們討論的主要是來回於 1 和 2 層次之間。 偏執與通靈論 「我是被挑選的受害者」 排拒「我不是唯一...」
Thumbnail
如果把「偏執」分為三個層次,它既是(1)一種發展上正確的情緒經驗與反應,也可以是(2)偏執人格,是發展早期因從未被修正而殘留的猜疑和戒備的混合物,以及是(3)偏執型精神病的過程。前面三篇我們討論的主要是來回於 1 和 2 層次之間。 偏執與通靈論 「我是被挑選的受害者」 排拒「我不是唯一...」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