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這篇文章的創作靈感來自於
當前社會對「爛」的容忍度越來越高
,甚至開始將「爛」合理化,變成一種流量密碼。我觀察到,當某些人犯錯時,他們選擇的不是反省,而是直接擺爛,用「我本來就這樣」來迴避責任,反而讓自己免於批評。這讓我思考,
如果社會開始默許「爛」作為一種選擇,那麼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作為一個
為人父母的人
,這件事更讓我擔憂。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生活在一個「爛」變成常態的世界。我害怕他們會看到這些網紅、KOL 用「誠實爛人」當護身符,誤以為「反正社會就是這樣,做好沒用,還不如爛得理直氣壯。」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後努力維持標準,卻發現社會的標準已經崩塌。
這不僅是個人行為的問題,而是
媒體識讀與價值觀崩壞
的問題。當人們習慣「爛」,對「好」的標準自然會下降,最終導致整個社會對道德與責任的要求變得可有可無。因此,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讀者重新思考:
我們是否正在用觀看、點讚、討論,間接推高了這種「誠實爛人」的生存空間?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一個更好的媒體環境,就該從自身的選擇開始。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這幾天,「孫生事件」再次讓我思考了一個問題:
當一個人不再掩飾自己的爛,他就變得無懈可擊了嗎?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當一個人犯錯時,他選擇的不是改正,而是坦然接受,甚至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 「我從來就這樣,你們為什麼還要對我有期待?」
📌 「至少我沒偽裝,我很真實。」
這種邏輯聽起來很荒謬,
但它卻真的在網路世界發酵,甚至成為某些人的護身符。
因為當一個人讓大家習慣他的爛,他就不需要再承擔責任。
👉 你不會對他有更高的要求,因為你早已放棄對他的期待。
👉 你不會覺得他做錯了什麼,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好。
這是一種比「翻車」更可怕的價值觀,因為這代表——我們開始默認「爛」是一種理所當然的選擇。
我們都聽過「道德魔人」這個詞,
指的是那些愛批評別人、過度檢視他人行為的人。
但其實,比道德魔人更可怕的,是「道德缺乏魔人」——那些公然違反底線,卻還能合理化自己行為的人。
📌 道德魔人讓人反感,因為他們對別人的標準過於苛刻,但至少他們還有標準。
📌 道德缺乏魔人則是乾脆放棄標準,甚至希望別人也認同這種價值觀。
這些人最大的特點就是:
🔹
當他們做錯事,不會道歉,而是說:「我一直這樣,這叫真性情。」
🔹
當有人批評他們,會反嗆:「你們才偽善,我至少沒裝好人!」
🔹
當社會期待他們負責,會裝無辜:「不喜歡可以不要看啊。」
這種思維,影響的不只是個人,當整個社會對「爛」越來越習慣,我們對好壞的標準,也會跟著被拉低。
有人說:
📌 「至少他沒有翻車,從頭到尾都誠實地當自己。」
但這句話的問題在於——
「人設不翻車」,不代表這個人設值得存在。
🔹 一個人從來不曾試圖變好,不代表他比曾經努力過但失敗的人更值得被支持。
🔹 一個人一直做爛事,不代表他「真誠」,而只是因為他從來沒想過承擔更高的責任。
如果我們習慣這種邏輯,
我們最終會落入一個可怕的價值觀:
📌 「比起曾經試圖維持標準但後來跌倒的人,我們更願意接受從一開始就爛到底的人。」
但這真的是對的嗎?
這是一個「媒體識讀」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
現在的網路環境,正在發生一種價值觀的轉變:
🔹 當我們發現很多人表裡不一,就開始覺得「算了,還不如那些從頭爛到尾的」。
🔹 當我們被騙過後,為了避免再受傷,乾脆選擇「不相信世界上有好人」。
🔹 當社會對「爛人」越來越習慣,對爛事的容忍度也會越來越高。
但這是錯的。
就像你不會因為吃過難吃的飯,就決定從此放棄挑選好的食物。
📌 這世界本來就有偽善的人,但不代表「真誠的爛人」就值得推崇。
📌 我們可以討厭偽君子,但我們不該因此接受「不願意變好的人」。
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
但我們至少可以選擇不讓錯誤的價值觀影響自己。
• 曾經有偽善的人讓你失望,不代表誠實的爛人就值得擁抱。
• 一個人「從頭到尾都爛」,不代表他比「曾經試圖變好但失敗」的人更值得被支持。
• 如果我們開始習慣「反正大家都這樣」,那麼最終沒有人會再努力變好。
• 標準應該來自於價值,而不是來自於流量。
• 別讓流量決定價值,而是讓價值決定流量。
• 媒體的影響力來自於受眾,而我們就是受眾。
📌 「誠實爛人」不等於值得被推崇,「沒翻車」不等於值得被尊敬。
📌 真正值得尊重的,不是從頭到尾都沒裝過好人的爛人,而是那些努力維持標準,偶爾跌倒,但仍試圖向上的人。
📌 我們可以選擇,選擇關注有價值的事物,選擇不要讓「爛」變成一種新標準。
你的點閱、你的按讚、你的訂閱,都是一種選擇。
如果我們希望這世界有更好的內容,
我們就不該讓自己的關注,去餵養那些根本不在乎變好的人。
願我們都能擁有清晰的媒體識讀,避免成為價值觀錯置的受害者。
我們,下篇文章見。
更多文章方案如下👇👇👇
🌟 點亮計畫 | 讓你的支持,成為一束光 🌟
一篇文章,照亮一個想法;你的支持,點亮更多人的生命。
✨ 加入「點亮計畫」,你將獲得:
📖 每週 5 篇專屬文章+不定期專文
🔹 探討 人性、感情、金錢、成長,每天都有新的啟發
🔹 透過 故事與真實經歷,幫助你在人際、愛情、生活中更清晰、更有方向
———
📍 極光計畫 | 給還在愛裡游移的靈魂
🔹 理解病態型依戀,學會與愛共存,不再因恐懼推開重要的人
📌 每月至少 6 篇深度專文,探索愛與關係的底層模式
———
📍 金星計畫 | 成功的底層邏輯,真正值錢的思維 💰✨
🔹 看透賺錢、職場、選擇、資本遊戲的真相
📌 每月至少 6 篇深度專文,破解財富與成功的關鍵
———
🌟 恆星計畫 | 深度鐵粉專屬 🌟
🔹 擁有「點亮計畫」的全部內容
🔹 享有「恆星計畫」的專屬特權
———
🚀 宇宙計畫 | 自由抖內,解鎖全部內容
💎 你的支持,將點亮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