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非教徒也值得一看!
劇中選舉符號性的解讀
與台灣當前政治的呼應
本片金句響應當代公民參與、異己共融
趕在<秘密會議Conclave, 2024>上映之前,先看了<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 2019>,兩者劇情都圍繞如何找出教宗繼任者,前者包裝成教宗選舉暗潮洶湧的懸疑電影,後者則是前後任教宗針對教義不同看法的相互爭鋒─這也是遲遲至今才觀看這部電影的原因,即使有著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喬納森·普賴斯(Jonathan Pryce)加持,仍對大量對白探討信仰感到卻步;一看下來竟不得了,儘管沒有類型片堆砌期待的手法,角色間你來我往字字珠磯,充滿幽默的高級酸,發人省思的金句連發,有種看聰明人對話的爽感,就算不是天主教徒、就算是距離平民百姓遙遠的權力者遊戲,也能從兩個教宗的自白中發現與我們雷同的困局。
電影開場展示宗教的層層符號性。選舉過程繁瑣的儀式感,肅穆的氣氛在原子筆按鈕、下筆書寫的節奏中,營造出緊張感,開票時用針線戳過選票表示已記票,鏡頭給了紅線穿過針眼的特寫帶出兩個隱喻,其一是來自福音書:「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天主的國還容易。」不只是財富,更包含後續揭示兩位教宗內心無法放下的世間物─對過去的罪咎感、菁英主義的驕傲……將成為人與天國的阻礙,理當像耶穌一樣背起十字架─這是第二個隱喻─承受鐵釘穿過掌心的痛苦,為人類代贖罪的工價;這也呼應到喬納森·普賴斯飾演的伯格里奧樞機主教(2013年獲選教宗名號「方濟各」)投票時所說:「當教宗和殉教沒有兩樣」,無意爭取這項榮譽的他仍被其他主教拱上檯面:「當領袖的最佳條件,就是這個人不想當領袖」,與某種神祕的呼召近似:從來沒有「準備好」的人,一切機緣巧合,都在神的掌握中。
安東尼·霍普金斯所飾演的主教若瑟·類思(2005年獲選為教宗─也是本片開場時間點,名號本篤十六世)與伯格里奧分屬天平兩端,不過即使一個保守派、一個改革派,電影卻蠻好的呈現他們的「對立」而非「敵對」,當然主要是電影界不敢干犯宗教界的緣故,有意避免敘事上向來最為直接了當也最為有效的善惡二分法,但某程度減去過度戲劇性的手法也才是真實世界,大多時候人們只是「不同」而不必為此不共戴天,即使在面對對兩人而言理應沒有轉圜餘地的教義解讀上,他們仍舊抱持著「我不可能同意你,但我需要你的存在」的態度。
顯然,這是種權衡的操作,保守派若是剷除改革派民眾又會怎麼看,不過即使立場絕不相容,他們也都清楚彼此仍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信仰的宣揚與延續。讓人想起台灣這一年多來立法院的紛紛擾擾,拒絕對話、動員仇恨,所有義憤填膺、言之鑿鑿只是令人一頭霧水的難看戲碼,不見對台灣最大利益相互論述,被稱為反對黨就得為了反對而反對嗎?那些公平、正義、理法哪一條能等同本片兩位主教談論的真理的高度呢?卻仍自視甚高、自以為是,搶著將對方釘上十字架,而不懂犧牲、奉獻的服務真諦。
時代只會越來越艱難,教會面臨著該以什麼立場入世?本篤十六世為了維護天主教純血的傳統而對外界築起高牆,卻使體制無法與時俱進、回應信眾的需要,也對內部的腐化衰敗毫無變通之力,就伯格里奧看來本質上沒有誰的初心是錯誤的,只是高牆一旦築起也使人無法進來,同時諷刺川普執政下的美國作為第一強國對這世界的表態,促使國際彼此對壘,瀰漫著猜忌、排他、算計的煙硝。台灣在國際上沒有任何籌碼,還要對內鬥爭削減能量,激化人民之間莫名對立,若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對「台灣」討論出集體共識,又怎能讓世界知道我們是誰?
「真理或許至關重要,但若沒有愛將難以承受」面對絕對的信仰也還能有這樣的溫柔,不是因為妥協而是理解人的生命會變化,比起壓迫、控訴,擁抱異己是這個時代至關重要的事,更不要因為失望而變得無動於衷,「如果大家都沒錯,那人人都有錯」,這個時代是我們的,我們就是我們所捍衛的真理,教宗們的金句響應著當代公民參與、異己共融的議題,若龐大的宗教機器都得轉變,本就無法獨立於世的你我又怎麼可能自絕於外?
自然界的鳥叫、蟲鳴時不時壓過兩人智性的對談,對照本篤十六世的說法:「最難的是聽見天主的聲音,身為教宗反而更難聽懂,也許我需要一個屬靈助聽器」,或許屬靈的話語存在於順從自然的奧祕裡,不能自我中心、不能以人為本,不能抗拒、辯駁,不能合「理」,他們這才能藉著對方的(與自己敵對的)聲音,聽見了上主的呼召,更美的是,他們向彼此做了告解,也為了真正的赦免採取行動。
使得這部片具備了當代精神、普世的意義,能超越宗教、超越國族,這關乎信念、關乎我們如何在乎這個世界;「領導,不是靠權勢或才智,而是你度過的人生,你改頭換面了」,一如伯格里奧樞機主教,我們不能妥協但能夠改變,基於愛的主張信念,才能使我們合而為一。
同場加映:
信與不信之間的蠻荒<沉默>:信教與殉教
【影論短打】異教詭屋Heretic:別把宗教和信仰混為一談
迷信與它的處女地<女巫>:宗教異己
寂寞是新的貧窮<神聖電視台>:宗教的入世,以至於庸俗
置之死地而後生<處女之泉>:復仇、救贖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