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不能妥協但能改變│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 (201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非教徒也值得一看!
劇中選舉符號性的解讀
與台灣當前政治的呼應
本片金句響應當代公民參與、異己共融

趕在<秘密會議Conclave, 2024>上映之前,先看了<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 2019>,兩者劇情都圍繞如何找出教宗繼任者,前者包裝成教宗選舉暗潮洶湧的懸疑電影,後者則是前後任教宗針對教義不同看法的相互爭鋒─這也是遲遲至今才觀看這部電影的原因,即使有著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喬納森·普賴斯(Jonathan Pryce)加持,仍對大量對白探討信仰感到卻步;一看下來竟不得了,儘管沒有類型片堆砌期待的手法,角色間你來我往字字珠磯,充滿幽默的高級酸,發人省思的金句連發,有種看聰明人對話的爽感,就算不是天主教徒、就算是距離平民百姓遙遠的權力者遊戲,也能從兩個教宗的自白中發現與我們雷同的困局。

電影開場展示宗教的層層符號性。選舉過程繁瑣的儀式感,肅穆的氣氛在原子筆按鈕、下筆書寫的節奏中,營造出緊張感,開票時用針線戳過選票表示已記票,鏡頭給了紅線穿過針眼的特寫帶出兩個隱喻,其一是來自福音書:「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天主的國還容易。」不只是財富,更包含後續揭示兩位教宗內心無法放下的世間物─對過去的罪咎感、菁英主義的驕傲……將成為人與天國的阻礙,理當像耶穌一樣背起十字架─這是第二個隱喻─承受鐵釘穿過掌心的痛苦,為人類代贖罪的工價;這也呼應到喬納森·普賴斯飾演的伯格里奧樞機主教(2013年獲選教宗名號「方濟各」)投票時所說:「當教宗和殉教沒有兩樣」,無意爭取這項榮譽的他仍被其他主教拱上檯面:「當領袖的最佳條件,就是這個人不想當領袖」,與某種神祕的呼召近似:從來沒有「準備好」的人,一切機緣巧合,都在神的掌握中。

安東尼·霍普金斯所飾演的主教若瑟·類思(2005年獲選為教宗─也是本片開場時間點,名號本篤十六世)與伯格里奧分屬天平兩端,不過即使一個保守派、一個改革派,電影卻蠻好的呈現他們的「對立」而非「敵對」,當然主要是電影界不敢干犯宗教界的緣故,有意避免敘事上向來最為直接了當也最為有效的善惡二分法,但某程度減去過度戲劇性的手法也才是真實世界,大多時候人們只是「不同」而不必為此不共戴天,即使在面對對兩人而言理應沒有轉圜餘地的教義解讀上,他們仍舊抱持著「我不可能同意你,但我需要你的存在」的態度。

顯然,這是種權衡的操作,保守派若是剷除改革派民眾又會怎麼看,不過即使立場絕不相容,他們也都清楚彼此仍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信仰的宣揚與延續。讓人想起台灣這一年多來立法院的紛紛擾擾,拒絕對話、動員仇恨,所有義憤填膺、言之鑿鑿只是令人一頭霧水的難看戲碼,不見對台灣最大利益相互論述,被稱為反對黨就得為了反對而反對嗎?那些公平、正義、理法哪一條能等同本片兩位主教談論的真理的高度呢?卻仍自視甚高、自以為是,搶著將對方釘上十字架,而不懂犧牲、奉獻的服務真諦。

時代只會越來越艱難,教會面臨著該以什麼立場入世?本篤十六世為了維護天主教純血的傳統而對外界築起高牆,卻使體制無法與時俱進、回應信眾的需要,也對內部的腐化衰敗毫無變通之力,就伯格里奧看來本質上沒有誰的初心是錯誤的,只是高牆一旦築起也使人無法進來,同時諷刺川普執政下的美國作為第一強國對這世界的表態,促使國際彼此對壘,瀰漫著猜忌、排他、算計的煙硝。台灣在國際上沒有任何籌碼,還要對內鬥爭削減能量,激化人民之間莫名對立,若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對「台灣」討論出集體共識,又怎能讓世界知道我們是誰?

「真理或許至關重要,但若沒有愛將難以承受」面對絕對的信仰也還能有這樣的溫柔,不是因為妥協而是理解人的生命會變化,比起壓迫、控訴,擁抱異己是這個時代至關重要的事,更不要因為失望而變得無動於衷,「如果大家都沒錯,那人人都有錯」,這個時代是我們的,我們就是我們所捍衛的真理,教宗們的金句響應著當代公民參與、異己共融的議題,若龐大的宗教機器都得轉變,本就無法獨立於世的你我又怎麼可能自絕於外?

自然界的鳥叫、蟲鳴時不時壓過兩人智性的對談,對照本篤十六世的說法:「最難的是聽見天主的聲音,身為教宗反而更難聽懂,也許我需要一個屬靈助聽器」,或許屬靈的話語存在於順從自然的奧祕裡,不能自我中心、不能以人為本,不能抗拒、辯駁,不能合「理」,他們這才能藉著對方的(與自己敵對的)聲音,聽見了上主的呼召,更美的是,他們向彼此做了告解,也為了真正的赦免採取行動。

使得這部片具備了當代精神、普世的意義,能超越宗教、超越國族,這關乎信念、關乎我們如何在乎這個世界;「領導,不是靠權勢或才智,而是你度過的人生,你改頭換面了」,一如伯格里奧樞機主教,我們不能妥協但能夠改變,基於愛的主張信念,才能使我們合而為一。

同場加映:

信與不信之間的蠻荒<沉默>:信教與殉教

【影論短打】異教詭屋Heretic:別把宗教和信仰混為一談

迷信與它的處女地<女巫>:宗教異己

寂寞是新的貧窮<神聖電視台>:宗教的入世,以至於庸俗

置之死地而後生<處女之泉>:復仇、救贖與信仰

avatar-img
130會員
24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歌舞片最怕「臉譜化」 諷刺的是主題企圖打破真實社會中的臉譜化:刻板印象與歧視 但欠缺深刻思考的執行反而暴露表象的膚淺 首先是劇情缺乏說服力 原先互看不順眼的Elphaba和Glinda E突然硬要魔法學教授收(沒有天分的)G為徒否則自己也退學? G莫名承受好意之後突然覺得抱歉釋出善意馬上
通篇營造出的「舞台劇感」更將荒謬值拉滿:公寓的格紋壁紙、窗簾、枕頭與Edward(總穿著)襯衫上的格紋幾乎同款同色,象徵他背景般的存在;屋頂越演越烈的漏水指涉剝離的皮膚,以同樣的戲劇性轉折暗示這場「治癒」將是一場惡夢;當Edward和Ingrid在餐廳吃飯,窗外往來行人無不有意無意瞥視他
「如果我以受害者面對自己,我會崩潰。」開場沒多久,她這樣說道,也說明她選擇露面是為了改變大眾對性侵受害者悲慘、無助的刻版印象,的確在電影前半,她展現出主動、果斷、理性的記者特質,但勇氣和堅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隨著時間過去、出現更多阻礙,鏡頭前面的她反而像是刻意鎮定,一如當懷疑自己可能被監聽、聽著夥伴
馬奎斯《百年孤寂》:「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 世界的源起,說要有光就有光,底層的命令是「說那叫光就叫光」; 得靠著定義外界事物,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是誰, 人類的認知模式迭代完成,具體而微化作那盞香氛蠟燭, 其實誰能說清一樣東西為何就該是那樣的味道? 氣息,看不見,卻
Romy是個自動化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這個設定不只對應Romy的自我要求(最佳妻子、媽媽、老闆,更是女性典範),機器人、自動化的一步到位是基於程式和指令,而人類的行為舉止往往比那還要複雜得多,片頭Romy的假高潮便是一例,也暗示她擁有的完美都是靠偽裝得來,但人為何擅於偽裝又為何要偽裝,也有複雜
開場舞作《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女舞者的「夢遊」強化了「空間」的邊界感,呼應電影中兩名女主角成為植物人的肉體禁錮狀態。身為鬥牛士的Lydia象徵勇氣、韌性、挺拔,芭蕾女伶Alicia則是維納斯般優雅、柔美、靈巧的存在,她們是阿莫多瓦女性崇拜的雙重化身,然而女性強大神祕的精神力卻往往在男性
歌舞片最怕「臉譜化」 諷刺的是主題企圖打破真實社會中的臉譜化:刻板印象與歧視 但欠缺深刻思考的執行反而暴露表象的膚淺 首先是劇情缺乏說服力 原先互看不順眼的Elphaba和Glinda E突然硬要魔法學教授收(沒有天分的)G為徒否則自己也退學? G莫名承受好意之後突然覺得抱歉釋出善意馬上
通篇營造出的「舞台劇感」更將荒謬值拉滿:公寓的格紋壁紙、窗簾、枕頭與Edward(總穿著)襯衫上的格紋幾乎同款同色,象徵他背景般的存在;屋頂越演越烈的漏水指涉剝離的皮膚,以同樣的戲劇性轉折暗示這場「治癒」將是一場惡夢;當Edward和Ingrid在餐廳吃飯,窗外往來行人無不有意無意瞥視他
「如果我以受害者面對自己,我會崩潰。」開場沒多久,她這樣說道,也說明她選擇露面是為了改變大眾對性侵受害者悲慘、無助的刻版印象,的確在電影前半,她展現出主動、果斷、理性的記者特質,但勇氣和堅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隨著時間過去、出現更多阻礙,鏡頭前面的她反而像是刻意鎮定,一如當懷疑自己可能被監聽、聽著夥伴
馬奎斯《百年孤寂》:「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 世界的源起,說要有光就有光,底層的命令是「說那叫光就叫光」; 得靠著定義外界事物,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是誰, 人類的認知模式迭代完成,具體而微化作那盞香氛蠟燭, 其實誰能說清一樣東西為何就該是那樣的味道? 氣息,看不見,卻
Romy是個自動化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這個設定不只對應Romy的自我要求(最佳妻子、媽媽、老闆,更是女性典範),機器人、自動化的一步到位是基於程式和指令,而人類的行為舉止往往比那還要複雜得多,片頭Romy的假高潮便是一例,也暗示她擁有的完美都是靠偽裝得來,但人為何擅於偽裝又為何要偽裝,也有複雜
開場舞作《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女舞者的「夢遊」強化了「空間」的邊界感,呼應電影中兩名女主角成為植物人的肉體禁錮狀態。身為鬥牛士的Lydia象徵勇氣、韌性、挺拔,芭蕾女伶Alicia則是維納斯般優雅、柔美、靈巧的存在,她們是阿莫多瓦女性崇拜的雙重化身,然而女性強大神祕的精神力卻往往在男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教皇|保持紀律寫日記 教皇右手指天、左手拿著權杖,似乎在連結上帝的旨意,並且傳達資訊給匍匐於前方的僧侶。
Thumbnail
引子 千年的羈絆----獻祭 白雪皚皚的山巔依山修建的一座樸實的小教堂裡…… “父親!這樣做難道不殘忍嗎?”少年義正言辭的問。 一頭黑色小山羊被幾個兜帽袍裝扮的人捆綁住,放在祭壇之上,恐懼的小山羊嘴裡不停的發出“咩咩”的哀嚎。壇下虔誠的教徒們紛紛跪拜祈禱,焦急的等待用羔羊的鮮血替自己贖罪。
Thumbnail
隔了將近十年,日前選擇了一個非假日,再次來到礁溪聖母堂。 無論當時或現在,我感到自己所能思能感的,已然到了極限,或說遇到瓶頸。 錦囊裡最後的法寶,就是祈求上天給予指引。 於是,我以虔敬的心,選了兩張「天主聖言」小紙卷。 「人生走到此時此刻,請祢給我一個指引。」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靈修與信仰,最終無非是自己與天主之間的事...
Thumbnail
當司祭舉起白色圓形被他的手指粉碎的麵餅說:「請看,上帝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就在這時候,無論教堂的華貴還是低俗,無論禮典所濃縮的多少西方教會的歷史遺跡,全都在這一刻全部靜聲平息、退出視域,再也不重要。
Thumbnail
離開Rabanol時,我在小鎮歷史悠久的教堂裡,為布朗點上蠟燭,並向上天祈禱:「感謝神派狗狗來陪我。衷心祝福牠接下來的日子一樣快樂。當有病痛即將離世時,不要痛苦太久。」「阿門~」原本以為因為錯誤的訂房,導致需要多走的一段路,卻讓我獲得一位同行的夥伴。原來,來到我們面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
Thumbnail
教皇|保持紀律寫日記 教皇右手指天、左手拿著權杖,似乎在連結上帝的旨意,並且傳達資訊給匍匐於前方的僧侶。
Thumbnail
引子 千年的羈絆----獻祭 白雪皚皚的山巔依山修建的一座樸實的小教堂裡…… “父親!這樣做難道不殘忍嗎?”少年義正言辭的問。 一頭黑色小山羊被幾個兜帽袍裝扮的人捆綁住,放在祭壇之上,恐懼的小山羊嘴裡不停的發出“咩咩”的哀嚎。壇下虔誠的教徒們紛紛跪拜祈禱,焦急的等待用羔羊的鮮血替自己贖罪。
Thumbnail
隔了將近十年,日前選擇了一個非假日,再次來到礁溪聖母堂。 無論當時或現在,我感到自己所能思能感的,已然到了極限,或說遇到瓶頸。 錦囊裡最後的法寶,就是祈求上天給予指引。 於是,我以虔敬的心,選了兩張「天主聖言」小紙卷。 「人生走到此時此刻,請祢給我一個指引。」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靈修與信仰,最終無非是自己與天主之間的事...
Thumbnail
當司祭舉起白色圓形被他的手指粉碎的麵餅說:「請看,上帝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就在這時候,無論教堂的華貴還是低俗,無論禮典所濃縮的多少西方教會的歷史遺跡,全都在這一刻全部靜聲平息、退出視域,再也不重要。
Thumbnail
離開Rabanol時,我在小鎮歷史悠久的教堂裡,為布朗點上蠟燭,並向上天祈禱:「感謝神派狗狗來陪我。衷心祝福牠接下來的日子一樣快樂。當有病痛即將離世時,不要痛苦太久。」「阿門~」原本以為因為錯誤的訂房,導致需要多走的一段路,卻讓我獲得一位同行的夥伴。原來,來到我們面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