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物理治療所院長張保保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自己的創業心路歷程以及心中理想的醫療環境願景。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太陽物理治療所院長張保保,有著很特殊的成長背景。原先的她立志要成為一名宣教士,也以為自己會去就讀神學院,但是在親友的建議之下選擇先進入就業市場,「他們笑說不然我會不懂人間疾苦!」沒想到,後來張保保並沒有走上原先計畫的道路,而是成為一名物理治療師,先在醫院服務,進而自行創業。
張保保從事的是自費的物理治療模式。現在的她,經營一家物理治療診所,採取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先為病人判斷合適的治療方式,再決定是否接這位病人或是建議其他治療方式,並且很樂於與不同的專業人士、治療師、運動教練合作。
張保保說,構成物理治療的幾個要素,包含:以科學為基礎、了解解剖力學,並且擁有某項技術。因此,雖然與復健科醫師、整骨推拿師,看似做的事情很像,但是基礎與技法可能不太一樣。張保保自身除了物理治療師專業,還曾經跟中醫師學習傷科。融會貫通不同專業後,張保保說:「現在還會有中醫師、推拿師來找我學習,因為我有解剖與科學的基礎知識。」
現在逐漸找到合適商業模式的張保保,數年前也曾經有著雄心壯志,前往中國發展,不只到大型連鎖品牌工作,也舉辦許多課程講座、培訓等等。回台灣之後,她選擇先到花蓮靜養一年,接著來就讀 EiMBA。
張保保說,她期待自己能夠創造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環境,她認為現行的醫療環境是以醫事人員為中心去打造的。現在的她,特別強調先判斷病人合適的治療方法,再決定是否要收病人,而病人若是轉給治療師,治療師再轉給運動教練且病人持續運動,治療師則可以得到分潤。這個特殊的機制可以確保病人可以持續有效運動,而醫事人員也可以有好的福利,「也期待病人的數據能夠得到妥善利用,造福下一個病人。」
Q:可否多分享關於治療所之外,您有經營線上課程以及桌遊?
A:桌遊比較像是教具,而我的線上課程目前約三分之一是運動教練、三分之一是醫師、三分之一是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