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批評慣老闆,也看到很多老闆批評慣員工。很多人覺得現在年薪隨便都應該好幾百萬,很多人覺得我年薪不到百萬就是老闆沒本事。
這個世界貧富差距一直擴大,媒體興盛以後,又不斷地放大好的那一邊,造成一種很嚴重的差距感。慣老闆不是沒有,可是我覺得比例上越來越少,老闆本質上都差不多,我吃肉,員工吃渣,還剩下一些湯湯水水分給周邊的人共享。一切的前提是,老闆有肉吃。大家覺得傳產慣老闆多,可能只是因為老闆的肉不夠吃了。老闆只剩下一塊肉,為什麼要跟你對分?你吃肉末的時候,老闆想的是:不知道下一塊肉在哪裡?煮肉的設備還在貸款,刀子鈍了該不該換,巴拉巴拉的...立場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太可能相同。
台積電2024年獎金合計發放近1406億元,但是2024年營收2兆2944億,毛利在57~59%,營利在46~49%,因為不知道獎金歸類在哪一種支出,但是不管怎麼換算,營利抓50%也有將近1兆1472億,就是全年獎金大概佔了營利的12%,獎金占了營收的6%,老實說也不能算很多。平均每人獎金約200萬,大約是0.0174%。
意思是說,你說傳產老闆賺的錢寧願換一台300萬的車,卻只發3萬塊年終獎金,簡直就是慣老闆。但是以台積電的獎金發放比例來算,你老闆應該要換17241萬的車才對,或是說他應該給你發522元的年終,而不是3萬。用同等標準來看,台積電慣到不行。當然,這些數據只是新聞發表我個人沒有經過查證的數字,我也很清楚這完全沒有比較意義,基準也不對,根本完全不能比。
所謂的幸福企業,高薪工程師,說穿了就是公司很賺錢,非常賺錢。有一件事情很重要,道理永遠不會變。就是公司賺很多錢,老闆才願意拿出一部分給員工。
真正的慣老闆通常發生在賺錢的公司。像我們這種小公司或個人工作室,只是為了生存。依照網友對薪資的預期,一杯飲料300元是正常,一個便當500合情合理,低於這個價格的便當店,基本上都是網友口中的慣老闆,可是這個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當然台積電很厲害,沒幾個產業毛利能這麼高,沒幾個產業能這麼賺錢。他是憑本事,但是我想到一個詞叫做"產業紅利"。之前跟一個大哥聊天,他說他年輕的時候出版業正盛,隨便一個月都是七八萬,20年前的月收入7.8萬,還是蠻不錯的。可是現在倒的倒逃的逃,以前風光一時的人,現在很多低薪失業。產業風水輪流轉,不要看輕別的產業。前幾年做光學得很夯,做面板的很夯,做電路的很夯,結果不到10年,風水完全輪流轉。現在沒有在無塵室工作的,大概都算傳產了。這個世界變化很快!
那種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倒一倒就好了,自己不轉型跟不上時代還在那邊說有的沒的。
年輕時候這樣想過,可惜這個世界也不是這樣運作的。如果這樣運作,吃飯除了鼎泰豐之外,可能沒有選擇。路上看到所有賣吃的都可以歸類到沒有競爭力應該倒閉的那一塊。實務上大家都知道要轉型,但是轉型談何容易?台積電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也不太可能有今天的成功。政府在某一些方面還是佔了很重要的一環,包括不要扯後腿、包括政策走向、包括保護弱勢產業、維持產業平衡。
聽過太多不好的老闆故事,不想說。倒不如說些好老闆的故事。很多傳產的老老闆,其實公司早已沒有競爭力,也沒有體力跟資金進行轉型。公司明明虧錢,還是硬擠出為數不多的金額發年終獎金,苦撐著只是希望能照顧員工吃穿,尤其是照顧那些一起打拼的老員工到退休。其實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大家都心知肚明,把廠房收一收賣一賣,應該利潤更高,至少保證自己跟家人衣食無憂。或是廠房結束掉,拿資金投資更具經濟效益的產業,果斷放棄已經沒有產業紅利跟市場經爭利的舊產品,這都是正確的選擇。可是被放棄的,不是產業而已,還有很多員工家庭。如同我所追求的:工作,不應該只是為了賺錢吧!
不知不覺,好筷邸家走過快一個年頭,對不起拉低了平均,這一年來很辛苦,也賺不到百萬,希望還能繼續走下去。希望有一天可以有自己的廠房、自己的員工。然後賺錢的時候,給員工的獎金分紅超過台積電的營利12%。雖說我一開始的規劃就超過12%了。
我賺錢,照顧家人朋友、照顧身邊的人,照顧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