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幾個國外媒體的報導,自2022年起,中國流行起一種叫做「自律挑戰」的活動,全國各地陸陸續續開設了很多「自律挑戰工作室」,讓有興趣的人報名參加。而挑戰的方式乍聽之下也很單純,參賽者只要能夠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在全程錄影的房間裡面生活一個月(不同工作室的具體天數略有差別,但基本都設定在一個月左右)即算挑戰成功。成功的參賽者,則可以獲得數十萬人民幣的獎金。
如果是有在關注英文YouTuber的人,應該會很快聯想到Mr.Beast的影片。這些工作室也經常在短影音平台上設有帳號,吸引潛在的挑戰者關注。不過與上億身家、為了製作節目而發起挑戰的Mr.Beast不同,在中國舉辦這些挑戰的業者,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讓你過關,他們非但沒有打算給你一毛錢,還打算盡可能地煽動你重複報名,以此從上鉤肥羊的身上,多次榨取高額報名費。
*
這些以「自律」為名的挑戰,通常會規定參賽者早睡早起、不能裸露或做不雅動作、且每天除了規定的時間外不能使用電子產品,一次也只能使用幾分鐘,看起來相當符合「健康新生活」的標準。
然而,除了這些規定之外,不同的自律挑戰室還會增添不同的細部規則,譬如說不得與外界(包括工作人員)交流、不得遮擋屋內攝影機超過三秒、觸碰門把視為棄權等。
這些工作室會用一些理由來合理化規則,譬如說為了要確保畫面、確保參賽者沒有作弊等,來讓缺乏戒心的參賽者信以為真。然而,許多人實際參加了幾次之後才發現,那些規則根本就是設計來讓你違反的。
譬如工作人員在送餐點時會問你需不需要開窗,如果你回答了就是「與外界交流」,就算你沒回答,他可能會在離開時故意沒關好門,如果你順手把門關上,也會因為觸碰門把而出局。或者因為睡著時露出肚皮,被以「裸露不雅」為由宣告失敗。
更誇張的情況發生在「不得遮擋攝影機」的規則上,在工作室的解釋裡面,參賽者不能讓攝影機有超過三秒拍不到臉,否則就算「遮擋」。其中一名參賽者因為睡醒後背對攝影機整理床鋪而被判失敗、另一名參賽者則因為揉眼睛超過三秒而出局。
很顯然的,這些規則就是設計來刁難參賽者的。就算你真的處處注意,能撐個一兩天,整整三十天的挑戰,工作室絕對有辦法挑出你的毛病,沒收你的報名費。
*
即便是最遲鈍的參賽者,經歷過各種荒謬的失敗理由後,多半也會察覺自己成了『韭菜』。可是一想到參賽前已經簽了契約,很多人也就只好默默「認賠」。受訪的工作室老闆也理直氣壯表示:「肯定會設定難度,我們就想掙你的報名費。比如我們在合同裡寫明了,工作人員會故意引誘你犯規」。
即便參賽者真的氣不過,要告上法院,也不容易以「詐騙」來究責對方,更多的是從「消費糾紛」的角度,想辦法證明合約無效。譬如在貴陽的一個案例中,法院認為規則過於偏袒工作室,讓參賽者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且「交6000元參與活動贏取25萬元」的設計被認為具有賭博之餘,違背了「自律挑戰」的初衷。最終判決工作室須退還九成報名費給提告的挑戰者。
看到這些報導,完全可以想像為什麼這樣的工作室會在幾年內在中國處處開花。相較於桌遊、劇本殺、密室逃脫或其他正規的遊戲場地,「自律工作室」只需要準備一間臥室和幾台攝影機,就可以一次收取高額的報名費。且即便規則訂得再不合理,也還是有「勇者」願意報名。就算真的起了爭議,也只是退還報名費,幾乎是穩賺不賠。
我認為他們應該要避免過度刁難,讓極少數真的毅力堅定的人能夠挑戰成功,再讓他上節目分享心得,以此更有效地推廣這個活動。畢竟就算不去刁難,光是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陌生房間裡面待一個月,其實就已經不是個容易的挑戰了。如果那真的是一個規則合理,既能「鼓勵人過健康生活」,又能製作成節目提供娛樂,說不定真的可以作為一樁事業,長久經營下去。
但對那些已經習慣倚靠詐騙手法獲利的業者來說,何必那麼麻煩呢?最好是讓每一個參賽者都在第一天就被淘汰,才能最大化「翻桌率」。如果被發現過不了,換個名字到另一個城市重開,總還有沒被割完的韭菜,會自告奮勇「送錢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