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本書可以輕輕帶你走在重要的對方離開後的低谷中。
作者David和助人者們相當熟悉的Kübler-Ross一起出書過(沒錯就是悲傷五階段的Elisabeth Kübler-Ross)!這本書主要和她有關之處,是作者David認為在哀傷的第五階段之後,需要再加上所謂的「第六階段——意義(的賦予)」方才完整。透過David本人與孩子的經驗,以及其他個案的分享,讓你可以體會到「意義的賦予」對於哀慟的重要性,以及賦予哀慟意義的過程中,由內在開始的改變也會隨之發生。
「哀慟有多深,愛就有多深」——David Kessler
這是作者不斷想要傳遞給讀者的,死亡不一定代表失去,它或許在等待你尋找你與其之間的意義!
最後我想說:
面對哀傷真的好難,處理哀傷也是,等待它流逝又等得好難受、好心碎,也有人說「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我個人其實不太喜歡這句話,因為這句話裡面好像看不到「悲傷的我」,只有冷冷的時間長河靜靜地流淌,好像莫名的、連感到空虛這件事都不適合我。因此我反而想告訴你:「時間本身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這之中經過無數磨打的你,會在歲月中學習到許多的、不同的、新的知識和觀點,這些才是最終能引領你前行的燈火與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