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自費出版,我獲得了什麼?」之前,我想先探討我當初為什麼想出書?以及為什麼選擇「自費出版」這條路徑?而最終,「自費出版」是否有達到我當初「出書的目的」呢?
為什麼想出書?
在親身經歷了大家眼中「人生勝利組」的那條路之後(從世界頂尖商學院畢業,在新加坡拿到一份體面高薪的白領工作),我才終於獲得喘息機會,開始思考接下來的人生我想怎麼過?
「接下來該怎麼過?」這個問題可能會有點好笑,為什麼會唸完碩士、出社會後才開始思考?我早應該在更早以前就問自己了。但是這是真實的困惑。
社會上一直有一股風氣是「只要你從名校畢業,只要拿到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你的人生的一切問題就自動迎刃而解了。
因此,在此之前,我一直不斷在追求這個「人生的萬靈丹」,等到我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東西,興奮了一陣後,我開始問自己What's next?」
這個What's next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卻也讓我不斷反思「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我人生的一切問題真的都迎刃而解了嗎?」
並沒有。
我的人生開始過的如同「機器」一般重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誰說這是人生的萬靈丹?
我第一次聆聽自己的聲音。
我像是「自由的靈魂」困在牢籠裡,無法施展自己的創意。我不甘於人生的寶貴時光就這樣虛度了。
我意識到傳統的「上班族財富模式」並不適合我,我想打造「自由的生活」——一種我能自己決定今天要幹什麼的自由,一種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奔赴的生活,而不是公司告訴我的KPI。
我開始了解到有一種工作和生活模式叫做「數位遊牧」,並研究這樣的模式適不適合我?
我發現數位遊牧者分為兩類,一類是透過「自由接案」的打零工模式(這裡賺點錢,那裡賺點錢,才能維持得了生活),另一類是透過「打造自己的影響力圈層」,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領域智慧成為篝火,不斷吸引人過來,為你的專業和知識產品付費。
細節可參考卡頌的X貼文(原Twitter)👇
我了解到,雖然「自由接案」在一開始能賺得不錯的收入,但是並不穩定,而且像是從一家公司上班,變成在「許多家」公司上班。
「打造自己的影響力」雖然一開始需要花點時間,但是一旦形成圈層,金流將會越來越穩定,而且越過越輕鬆。
如何打造「長久的影響力?」——需要被看見、需要被認識、需要被理解。
也是那時產生了「出書」的想法。
書是個人品牌的DM,能帮助我塑造「質感」、「權威感」、「信任感」。我有一本書的長度來說服別人,我的經歷是什麼?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能為他人做什麼?
這遠比一頁紙的履歷,或是網頁上短短~150字的自我介紹,來的深入人心。
好笑的是,當我決定出一本書時,正是ChatGPT剛出現,大眾開始質疑文字類型的工作將會被取代的時候。
然而我不認為有任何「代筆」或者「AI」能比我更了解自己、知道我的個性、說好我自己的故事。
我要親自寫!
為什麼選擇「自費出版」?
決定出版自己的書後,我才開始了解「出版業」,這個我從未深入研究的產業生態。
也是這時,我才明白目前出版業蕭條的現況,令他們已經不只看重一個人的「寫作能力」,還有這個人的「社群影響力」。
出版社為了獲利,出版的選擇趨於「保守」,只能挑選已經小有名氣的作家繼續合作,或是拿到國外暢銷書的翻譯權。
就算是選擇新晉作家,也需要這個作者在社群媒體上已有累積一定量的「粉絲」,能確保一定數量的銷售額,才得以簽約。
純素人的出版機會,可以說機會「微乎其微」。
為了證明自己的「銷售潛力」,我重新啟用「停用了4年多」的社群媒體。(之前之所以停用,是因為意識到如果我只是作為「內容消化者」,社群媒體佔用了我太多時間)
正巧我趕上了Threads越來越火紅的時期(2024年上半年)。
作為新平台的早期創作者,我靠著每天更新貼文,獲得平台上升期的紅利,短期內瀏覽量和追蹤人數都有「指數級」的增長。
原本我是想透過「建立粉絲群」向出版社證明自己的「銷售潛力」,獲得<1%雀屏中選的合作機會。
然而,有了第一批觀眾後,我逐漸有了底氣。
既然我都能「行銷自己」了,為何我不能自己行銷「自己的書」呢,而要找出版社合作,最後被抽走這麼多的佣金呢?
我與一家曾經拒絕我的出版社簽訂協議,決定自費出版。
我觀察很多創作者常自我貶抑,認為「自費出版」不如「簽約作者」。
然而,假如你回歸初衷:這本書的出版是服務於打造「你的個人品牌」,建立更自由的生活的方式,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你的目標不是成為職業作家,而是將這本書作為你的『個人品牌DM』,而非你的『主要銷售產品』。
我所理解的自費出版,是我僱用一些人,幫助我「打造個人品牌」。
畢竟出版過程中,有許多「繁瑣的事情」,比如排版、印製、物流。等於是,我出錢請了這些人,幫我把這些繁瑣的事情做了,讓我能專注在「出版內容」本身。
事實也是如此,作為一個「比較有主見」且「具有商業思維」的寫作者,我逐漸發現「自費出版」對我相對有利。
我有更多「彈性」去客製化內容、設計、行銷,最終才能更好地達到「打造個人品牌」的目的。
比如,在書封內頁附上「QR Code」,讓讀者獲得與作者直接溝通的渠道——這在現有出版物相當少見。
自費出版,我獲得了什麼?
因此,你可能會好奇,最終「自費出版」達到了我當初「出書的目的」了嗎?
我會在下一篇揭曉!敬請關注!
如果你對「自費出版」感興趣,歡迎下載我的免費數位產品《出版你的第一本書:這是我親自用過的數位工具》,帶你了解我的出版過程。
如果你想知道我是如何透過『寫作』開啟更自由的職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會放比方格子更深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