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台灣職場文化:過勞問題的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台灣正面臨一場無聲卻殘酷的職場浩劫。日本、韓國、中國的過勞文化早已廣為人知,但台灣呢?我們習慣了「能忍就忍」的職場價值觀,卻不知已將自己推入無止境的過勞深淵。

 

亞洲國家的每週工時平均高達49小時,台灣則緊隨其後,平均46小時,高居全球前列。有人說這是「拼勁」,但這更像是一場對人生的慢性謀殺。即便勞基法早已明訂工時上限,卻仍有企業巧妙利用責任制規避規範,讓員工心甘情願地加班。這種文化甚至被冠上「幸福企業」的包裝,卻不過是「花式壓榨」的新名稱。

 

日本2023年已通報54起過勞死案例,台灣雖然缺乏完整統計,但過勞相關新聞早已頻頻見報。問題的根源,不只是長工時,更是「不敢說不」的職場文化。

 

而當年輕人選擇「躺平」,這樣的選擇真的錯了嗎?中國年輕人已拒絕「996」工作制,台灣年輕人也開始意識到:「拼了半天,房子還是買不起,那我為什麼還要拼?」當「努力不一定有回報」成為共識,社會是不是也該反思,究竟給了台灣年輕人什麼樣的選擇?

 

台灣產業結構雖以製造業為主,但這絕不是拖延改革的藉口。國際上,彈性工時與遠距工作已成趨勢,為何台灣還在原地踏步?歐洲強調創意產業,台灣卻仍拼命壓榨勞動力。台灣人的命,就該比歐洲人廉價?

 

企業文化的僵化更是一大問題。老闆們還信奉「加班等於敬業」,不敢提早下班,怕被貼上「不認真」的標籤。這種文化到底追求的是效率還是形式?政府也不是毫無作為,彈性工時、遠距政策,聽起來很美,但執行呢? 只見文件,不見行動。新加坡、日本早已試行四天工作制,台灣呢?還在等什麼?

 

文化的改變,更需從敢說「不」開始。健康與效率,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不再把工時長短當成績效指標,這樣的文化只會逼死更多人才。公開數據,揭露壓榨文化,讓企業知道,壓榨員工也會付出代價。

 

職場健康,更不是企業可有可無的裝飾。健康檢查、心理輔導,必須成為企業的標配。企業不是要搞個健康日拍拍照,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提供預防措施,幫助員工面對壓力、尋求協助。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失去員工健康,企業還談什麼未來?

 

過勞問題不解決,台灣的未來只會陷入泥沼。唯有真正的制度改革、文化破除,台灣才能脫離這場職場浩劫。不要再幻想「加班是敬業」,也別再自欺欺人地說「這就是亞洲文化」。過勞文化不是命運,是選擇,勇敢改革,才能讓下一代看見希望。


raw-image



 -----

【Rethinking Taiwan’s Work Culture: Confronting the Overwork Crisis】

 

Taiwan is facing a silent yet brutal workplace crisis. While Japan, South Korea, and China are often spotlighted for their overwork culture, Taiwan is no exception. Here, a "grin and bear it" mentality has become the norm, pushing many into an endless spiral of overwork without even realizing it.

 

In Asia, the average workweek stretches to 49 hours, with Taiwan not far behind at 46 hours—one of the longest globally. Some may call it "dedication," but let’s be honest: it’s closer to a slow death sentence. Even though Taiwan’s labor laws specify limits on working hours, companies often exploit "responsibility systems" to force employees into unpaid overtime. Worse yet, these practices are disguised under terms like "happy workplace," but in reality, it’s just "sophisticated exploitation".

 

In 2023, Japan reported 54 deaths linked to overwork, and while Taiwan lacks comprehensive data, news reports of similar tragedies are far from rare. The core issue isn’t just long hours—it’s a workplace culture where "saying no" feels impossible.

 

And when young people opt to "lie flat" and reject toxic work cultures, can we really blame them? China’s younger generations are already rejecting the notorious "996" work model (9 am to 9 pm, 6 days a week). Taiwanese youth are waking up too: "Why should I work myself to death when I can’t even afford a home?" When hard work no longer guarantees a better future, shouldn't we question what kind of society we’ve created for them?

 

Taiwan’s economy is built on manufacturing, but that’s no excuse for dragging our feet on reform. Globally, flexible work schedules and remote jobs are becoming the norm—so why is Taiwan still stuck in the past? Europe thrives o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work-life balance, while Taiwan clings to outdated notions of labor. Are Taiwanese lives really worth less than European ones?

 

The rigidity of corporate culture is another major issue. Too many bosses still equate "long hours" with "dedication," creating an atmosphere where employees are afraid to leave on time, fearing they’ll be labeled lazy. The government isn’t entirely inactive—policies promoting flexible hours and remote work sound good on paper. But where’s the real action? While Singapore and Japan are already piloting four-day workweeks, Taiwan is still... waiting? Waiting for what? A miracle?

 

Change starts with saying "no." Health and productivity—not clocked hours—should be the true measures of success. We need to expose exploitative work cultures and hold companies accountable. If they exploit employees, they must face consequences.

 

Workplace health is not optional. Health checks and mental health support must be standard practice. It’s not about companies staging a "health day" for PR photos; it’s about real, ongoing support that helps employees manage stress and seek help when needed. Employees are a company’s most valuable asset. If their health is sacrificed, what future can any business expect?

 

If Taiwan’s overwork problem isn’t tackled head-on, the nation’s future will be stuck in a quagmire. Real change requires systemic reform and cultural shifts. Let’s stop romanticizing overwork as "dedication" and stop hiding behind the excuse of "Asian culture." Overwork isn’t destiny—it’s a choice. And choosing change is the only way to give the next generation a future worth fighting fo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柳靖
88會員
244內容數
《柳靖的國考驛站》Podcast 主持人/執行製作, 著有:《關於公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關於國考~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 聯繫:kkposthouse@gmail.com
柳靖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昨天有一位粉絲留言,問我一個很誠懇的問題: 「靖姐:請問妳在唸書時曾經被欺負的那些痛苦,會不會一直留在腦海裡、流連不去?我現在每天醒來,心裡都還卡著那些畫面,好難受……。」   我讀完那段話,心底有點酸,因為我懂。那不是普通的痛,是一種很深很冷的孤單。   被嘲笑、被忽略、被貼標籤,甚至有
Thumbnail
2025/04/29
昨天有一位粉絲留言,問我一個很誠懇的問題: 「靖姐:請問妳在唸書時曾經被欺負的那些痛苦,會不會一直留在腦海裡、流連不去?我現在每天醒來,心裡都還卡著那些畫面,好難受……。」   我讀完那段話,心底有點酸,因為我懂。那不是普通的痛,是一種很深很冷的孤單。   被嘲笑、被忽略、被貼標籤,甚至有
Thumbnail
2025/04/28
分享生命中三段痛苦經歷:童年貧窮與霸凌、家庭經濟困境與父母離家、以及離開公職後罹患思覺失調症的低潮。說明痛苦雖令人跌入谷底,卻也能造就堅韌的自己。鼓勵正在掙扎的人,持續成長,生活將會越來越好。
Thumbnail
2025/04/28
分享生命中三段痛苦經歷:童年貧窮與霸凌、家庭經濟困境與父母離家、以及離開公職後罹患思覺失調症的低潮。說明痛苦雖令人跌入谷底,卻也能造就堅韌的自己。鼓勵正在掙扎的人,持續成長,生活將會越來越好。
Thumbnail
2025/04/09
臺灣許多餐廳導入QR Code點餐系統,卻忽略了部分族群的使用需求,造成不便與歧視。文章批判此現象,並呼籲業者應兼顧效率與使用者體驗,設計更友善的數位點餐系統。
Thumbnail
2025/04/09
臺灣許多餐廳導入QR Code點餐系統,卻忽略了部分族群的使用需求,造成不便與歧視。文章批判此現象,並呼籲業者應兼顧效率與使用者體驗,設計更友善的數位點餐系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跟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腳步,捲入了工業時代的巨輪裡,出現了女性上班族。
Thumbnail
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跟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腳步,捲入了工業時代的巨輪裡,出現了女性上班族。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身為求職者,相信你一定常常在104或1111等求職平台搜尋外商職缺吧!形形色色的工作中,我們該如何在台灣外商公司徵才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符合外商公司徵才條件呢?無論是美商強調的個人主動性,還是日商所注重的集體協作,都有許多優劣勢隱含其中需要達成平衡。這樣的文化差異既是...
Thumbnail
身為求職者,相信你一定常常在104或1111等求職平台搜尋外商職缺吧!形形色色的工作中,我們該如何在台灣外商公司徵才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符合外商公司徵才條件呢?無論是美商強調的個人主動性,還是日商所注重的集體協作,都有許多優劣勢隱含其中需要達成平衡。這樣的文化差異既是...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人除了投資移民到台灣,也是有到台灣工作的部分,特別是有些用字或習慣比較不一樣,所以這邊也分享一下個人在台灣職場感受與香港的差異:)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人除了投資移民到台灣,也是有到台灣工作的部分,特別是有些用字或習慣比較不一樣,所以這邊也分享一下個人在台灣職場感受與香港的差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