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AQ向親友推銷這個課程時,朋友們都問我 “有網站嗎!? 有課程大綱嗎!? 可以等你上完再跟我分享嗎!?” 這些都沒有答案,助教會跟我們說 “這是一場體驗課,你先說了他就無法改變,這樣就沒有用了…” 這些術語都跟錫蘭的影片 “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 的開場白一般, POP規定要上心理課一階必須先上AQ,因為所有的課程SOP都從這開始,包括AB,body,分享詞的開頭,小隊淘汰,團隊競賽,甚至POP的宇宙觀等,說穿了這是一種『限制性信念』的漸進式洗腦過程。
如果跟跟隨POP預設的步驟上下去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被調整成它們要的樣子,有很多資深學員都嚴重的上癮,我同學就跟我抱怨過如果他媽沒去上課就會拿孩子或員工出氣,試問這是心靈成長應有的樣貌嗎!? 重度上癮者就跟其他的上癮一般,沒上課就覺得自己快完蛋了! 我有很多同學將公司的業績好都看成是受惠於課程,我真為他們的業務抱屈,老闆把公司的業績都歸究於課程,彷彿這些人的努力都不存在。
很多人對課程的依賴就好像重度追星族一般,有些新馬同學追著老師上課,我有位同學說他姐比POP還POP,她們夫妻倆輪流進課程當工作人員,有時候一年都見不到幾次,在新馬及台灣間飛來飛去,至於她們的生意受惠於POP獨有的類BNI共生圈,超一提到的SG裝潢大師及東協最大的房仲集團都跟她們是同學,有了這些通路,根本不愁沒有生意做,有了這個龐大的利益共生圈,高層也有恃無恐,每次出事這些既得利益者都會出來圍事。
很難想像自己在幾年前也像他們一樣處處維護曾經的上師們!!!
雖然AQ有些不愉快,但在當時一階的確改善了我與父親的關係,使得我成為忠實的信徒,但真的是這樣嗎!?
當我看到 “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 時一半時赫然發現,ASK與POP的操作手法甚至話術都有諸多相似之處,會來上課的人都跟婚姻、感情、事業、金錢、人際關係、家庭糾紛等這些常見的因素有關,只要加上活動中感傷的音樂及話術的引導就能引發共鳴,所以即便我一階上了十幾次(包含帶隊) ,我都會在幾個活動中痛哭,因為上述這些因子基本上就是我們生活的日常,總有可以打動你的點,當新生發現連帶隊的都很有感覺時,他們也很難逃脫助教的攻勢,記得有次我痛哭但新生沒感覺時,爆炸頭助教就跟新生說 “妳看妳爸都哭成這樣了! 妳還沒感覺喔!? 接著更多的助教開始酸她,妳就是這樣對妳原生家庭的父親,難怪妳會被拋棄…” 話音一落新生就開始反駁,但同時已生淚俱下,活動結束分享時她就抱著我們痛哭,這時候的新生因為很有感覺就會自動報下一階,這就是在POP中很典型的操控手法。
LGAT 重度上癮者通常對課程內容極度認同與依賴,將課程視為真理並深信能解決所有問題,甚至過度簡化生活問題並使用課程術語解釋一切。他們會不斷參與進階課程,並成為課程的推廣者。人際關係可能產生變化,與未參與課程的親友疏遠,人際圈被同一課程的人取代,並過度熱衷於推廣課程。情緒與行為可能變得極端,例如過度興奮或沮喪,變得衝動和不理性,並對批評課程的人表現出強烈敵意。生活重心轉移至課程相關活動,忽略工作、家庭和經濟穩定。他們可能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過度依賴導師或團體意見,難以接受與課程觀點相左的資訊。
限制性信念是指那些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發揮潛能的負面想法或觀念。它們就像是心靈的枷鎖,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自我設限,錯失許多機會。
限制性信念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