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進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什麼在同樣的教室上同樣的課,花同樣的時間學同樣的東西,有些孩子就可以吸收的很好,有些孩子的收獲卻少得可憐呢?

課業「學」不進去,成績一落千丈、一籌莫展時,通常孩子的第一個選擇是逃避,責怪自己笨。

課業「學」不好時,通常家長的第一個想法是:找補習班,這也難怪,在台灣的補習班的間數比便利商店還要多,而且多出很多。

其實孩子的成績是否符合期待,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很關鍵的,平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讀書就會愈來愈輕鬆(良好習慣養成的細節,會有一個完整的章節說明),反之,缺乏學習方法,越到高年級,知識的轉折點愈多,感覺會愈學愈難,在動力逐漸減少之際,可能衍致對學習信心喪失,甚至厭惡學習,逃避學習。

開學第一天,一早就接到很多同事的關心:「開學了,比較累」。累是必然的,因為開始有目標、有效率的規劃是養成孩子好習慣的重要階段。

開學第一天,除了花不少時間收繳學校規劃的資料外,更重要的是規範孩子這個學期的學習依循。踏實的做,堅持持續,剛開始會比較慢,但持續的結果,成效可以超乎想像:

開學第一天,訂立了班上每一個人都必須執行的規準。

第一:同學所有帶來的非上課用物品,必須置於教室後方的定位。

第二:桌上只能留上課必須要用的書本、文具。

第三:含糖飲料不可攜進教室。

第四:分派導師與每一個同學在班上的職責與工作。

第五:模擬執行班上每一個同學與導師的職責與工作。

第六:用餐程序與用餐禮儀的要求。

第七:上課注意事項的說明。

第八:午休的可與不可。

第九:教室資訊設備測試與使用規準。

第十:每日開始的必學:

(一)練國字。

(二)練英文字。

(三)寫數學。

雖然每一個步驟看起來都不難,但如何落實執行,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如同,每天背五個單字,一個月就可以背150個單字,但只背單字不運用,背完了就會忘了。換個方法來推動,每天使用五個單字,一個月之後,可以運用的單字會超過150個。

「學」不進去是方法需要調整,方法對了,時間到了,「學」的進去,成果會在無意中展現出來。簡單的事重複做,因為熟練,所以專業;重覆的事用心做,因為細緻,所以極致。

avatar-img
0會員
25內容數
轉變~教與學的藝術 角落教學,故事中心 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鍾老師教室 的其他內容
在教育現場服務將滿二十年,第一眼要區分出孩子是七年級、八年級還是九年級,並不是件難事,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會有對應年齡上的鮮明特質。 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說,孩子的成階段會經過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通常會出現在三、四歲,第二個階段常出現在小一、小二時,第三個階段則會是在國中前後。而這三個階段的「叛逆期
放學了,某個孩子在班級上的黑板寫下了一句話:「只要你足夠認真,就可以拿到好成績,不用再羡慕別人了!」每一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但優勢中比較容易被發現的是屬於學業與才藝方面的特質,而藏於內心深處的光芒和潛力則常被忽略,也因此失掉了許多激發潛能的最佳時機。
文獻研究指出,國中時期是探索未來與生涯規劃的重要分水嶺,如果孩子早在13歲以前就有明確的目標,成功的機率會高出很多。帶得走的能力是「轉變~教與學的藝術」這本書的結論之一,孩子們的開始、經過與轉變,將會在書中一一出現,好像有先射箭再晝靶的意象,必定會百發百中。
2017年,中部某一個小學,在全國五年級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測驗中,棒球隊的學生在國文、英文的平均答對率只為46%、41%,甚至數學的平均答對率僅有26%。這些統計數字都比一般學生低。回歸教育本質,基本學力是讓孩子能走更長遠的基礎,長期下來如果因為「打球」而忽略了基本學力,未來只會更容易放棄學習。
本文探討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並分享透過陪伴與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學經驗。從閱讀習慣的養成到班級經營的習慣目標設定,作者強調習慣不需要強求,而會自動執行。文章分享在陪伴體育班孩子三年的過程中,記錄學生生活點滴,並說明學生成就評量不應只侷限於考試成績,而應涵蓋學校生活與學習的整體表現。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老師在帶領國中體育班三年的經驗與心得,文中提及與學生相處、培養良好習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並以自身獲得獎狀為例,鼓勵學生持續保持專業、自信,展望未來。
在教育現場服務將滿二十年,第一眼要區分出孩子是七年級、八年級還是九年級,並不是件難事,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會有對應年齡上的鮮明特質。 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說,孩子的成階段會經過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通常會出現在三、四歲,第二個階段常出現在小一、小二時,第三個階段則會是在國中前後。而這三個階段的「叛逆期
放學了,某個孩子在班級上的黑板寫下了一句話:「只要你足夠認真,就可以拿到好成績,不用再羡慕別人了!」每一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但優勢中比較容易被發現的是屬於學業與才藝方面的特質,而藏於內心深處的光芒和潛力則常被忽略,也因此失掉了許多激發潛能的最佳時機。
文獻研究指出,國中時期是探索未來與生涯規劃的重要分水嶺,如果孩子早在13歲以前就有明確的目標,成功的機率會高出很多。帶得走的能力是「轉變~教與學的藝術」這本書的結論之一,孩子們的開始、經過與轉變,將會在書中一一出現,好像有先射箭再晝靶的意象,必定會百發百中。
2017年,中部某一個小學,在全國五年級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測驗中,棒球隊的學生在國文、英文的平均答對率只為46%、41%,甚至數學的平均答對率僅有26%。這些統計數字都比一般學生低。回歸教育本質,基本學力是讓孩子能走更長遠的基礎,長期下來如果因為「打球」而忽略了基本學力,未來只會更容易放棄學習。
本文探討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並分享透過陪伴與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學經驗。從閱讀習慣的養成到班級經營的習慣目標設定,作者強調習慣不需要強求,而會自動執行。文章分享在陪伴體育班孩子三年的過程中,記錄學生生活點滴,並說明學生成就評量不應只侷限於考試成績,而應涵蓋學校生活與學習的整體表現。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老師在帶領國中體育班三年的經驗與心得,文中提及與學生相處、培養良好習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並以自身獲得獎狀為例,鼓勵學生持續保持專業、自信,展望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這幾天奔波於各個英文班之間,為了安排孩子順利銜接到另一家補習班,我們一直在做測驗評估程度再挑選適合的班級,無限循環。 為什麼一直挑不到適合的呢?因為他的程度卡在一個進新班太簡單,插班又跟不上的尷尬處境。 之所以要換英文班,就是我和孩子的爸發現,原本附設安親班內的英文課在八月初突然要停課好幾週。
Thumbnail
這學期的學習扶助課程,大部分都是跟我不錯的同事的班上孩子。我喜歡教這些孩子, 第一,他們教的孩子來我這裡,先有品質保證,不是說我不教其他的學生,而是這樣我可以省下不少心力。 第二,我可以比較知道他們老師的風格,可以用他們比較適應的方式教(ㄉㄧㄤ)他們。 上星期我無意間發現其中二個孩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因為正值上課時間, 所以詢問了一下孩子被出公差的原因?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孩子說「這節是xx課,所以沒上到我沒差啦!」 ??? ❦ 是因為xx課程有上跟沒上一樣嗎?(學不到東西?) ❦ 是因為自己這在xx課程已成績糟到上課也聽不懂了? ❦ 是因為這門xx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Thumbnail
有一個小學生,放學回家就把書包丟在椅子上,接著打開電視看卡通,卡通看完繼續打電動,一整個晚上玩得不亦樂乎,完全把學校的功課拋諸腦後。隔天到學校,老師又教新的進度,這位小學生前一日的功課沒寫也沒複習,因此忘得差不多,接不上新教的單元,以致於功課越來越差,最終一落千丈。 人生在世,我們是不是也跟這
Thumbnail
「額...如果只有一個同學的話,不如你說想聽什麼吧?」(笑) 「啊...阿哈哈...」(尬笑) 我們學校有三種主要的教學方式:Lecture、Tutorial和Lab。一般的tutorial都沒有學分可賺,理所當然也就沒有人會上。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這幾天奔波於各個英文班之間,為了安排孩子順利銜接到另一家補習班,我們一直在做測驗評估程度再挑選適合的班級,無限循環。 為什麼一直挑不到適合的呢?因為他的程度卡在一個進新班太簡單,插班又跟不上的尷尬處境。 之所以要換英文班,就是我和孩子的爸發現,原本附設安親班內的英文課在八月初突然要停課好幾週。
Thumbnail
這學期的學習扶助課程,大部分都是跟我不錯的同事的班上孩子。我喜歡教這些孩子, 第一,他們教的孩子來我這裡,先有品質保證,不是說我不教其他的學生,而是這樣我可以省下不少心力。 第二,我可以比較知道他們老師的風格,可以用他們比較適應的方式教(ㄉㄧㄤ)他們。 上星期我無意間發現其中二個孩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因為正值上課時間, 所以詢問了一下孩子被出公差的原因?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孩子說「這節是xx課,所以沒上到我沒差啦!」 ??? ❦ 是因為xx課程有上跟沒上一樣嗎?(學不到東西?) ❦ 是因為自己這在xx課程已成績糟到上課也聽不懂了? ❦ 是因為這門xx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Thumbnail
有一個小學生,放學回家就把書包丟在椅子上,接著打開電視看卡通,卡通看完繼續打電動,一整個晚上玩得不亦樂乎,完全把學校的功課拋諸腦後。隔天到學校,老師又教新的進度,這位小學生前一日的功課沒寫也沒複習,因此忘得差不多,接不上新教的單元,以致於功課越來越差,最終一落千丈。 人生在世,我們是不是也跟這
Thumbnail
「額...如果只有一個同學的話,不如你說想聽什麼吧?」(笑) 「啊...阿哈哈...」(尬笑) 我們學校有三種主要的教學方式:Lecture、Tutorial和Lab。一般的tutorial都沒有學分可賺,理所當然也就沒有人會上。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