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同樣的教室上同樣的課,花同樣的時間學同樣的東西,有些孩子就可以吸收的很好,有些孩子的收獲卻少得可憐呢?
課業「學」不進去,成績一落千丈、一籌莫展時,通常孩子的第一個選擇是逃避,責怪自己笨。
課業「學」不好時,通常家長的第一個想法是:找補習班,這也難怪,在台灣的補習班的間數比便利商店還要多,而且多出很多。
其實孩子的成績是否符合期待,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很關鍵的,平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讀書就會愈來愈輕鬆(良好習慣養成的細節,會有一個完整的章節說明),反之,缺乏學習方法,越到高年級,知識的轉折點愈多,感覺會愈學愈難,在動力逐漸減少之際,可能衍致對學習信心喪失,甚至厭惡學習,逃避學習。
開學第一天,一早就接到很多同事的關心:「開學了,比較累」。累是必然的,因為開始有目標、有效率的規劃是養成孩子好習慣的重要階段。
開學第一天,除了花不少時間收繳學校規劃的資料外,更重要的是規範孩子這個學期的學習依循。踏實的做,堅持持續,剛開始會比較慢,但持續的結果,成效可以超乎想像:
開學第一天,訂立了班上每一個人都必須執行的規準。
第一:同學所有帶來的非上課用物品,必須置於教室後方的定位。
第二:桌上只能留上課必須要用的書本、文具。
第三:含糖飲料不可攜進教室。
第四:分派導師與每一個同學在班上的職責與工作。
第五:模擬執行班上每一個同學與導師的職責與工作。
第六:用餐程序與用餐禮儀的要求。
第七:上課注意事項的說明。
第八:午休的可與不可。
第九:教室資訊設備測試與使用規準。
第十:每日開始的必學:
(一)練國字。
(二)練英文字。
(三)寫數學。
雖然每一個步驟看起來都不難,但如何落實執行,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如同,每天背五個單字,一個月就可以背150個單字,但只背單字不運用,背完了就會忘了。換個方法來推動,每天使用五個單字,一個月之後,可以運用的單字會超過150個。
「學」不進去是方法需要調整,方法對了,時間到了,「學」的進去,成果會在無意中展現出來。簡單的事重複做,因為熟練,所以專業;重覆的事用心做,因為細緻,所以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