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諾丘》與《一生之敵》真正恐怖的是人再變回木偶。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讀過《皮諾丘》原著。印象中很小的時候有讀過故事書,但記憶中那本童書的厚度應該是塞不進這一本的文字量。在那之後,我對皮諾丘的印象就是以迪士尼童話的改編為主。


raw-image


趁著假日,把週五在書店發現這本《皮諾丘》給讀完了。我覺得應該是年齡變大了,現在看我覺得這是一個蠻悲傷的故事,主角皮諾丘除了可憐之外,也充滿劣根性,這種哀傷對於男性來說可能更容易體會。

皮諾丘在故事中可以說是出生貧寒,打造他的木匠口袋裡一分錢都沒有,打造他的木頭除了拿去燒以外沒有其他用途。

幸運的是雖然家徒四壁,但老木匠還是很疼愛皮諾丘,甚至在天氣正冷的時候,把自己僅有的一件外套拿去賣錢,只是為了買一本字母書讓皮諾丘可以有課本,能跟其他孩子一樣一起去上學。

但皮諾丘這個小兔崽子,拿到課本隔天,因為對木偶劇團好奇,轉手就把課本賣了,換錢只為了買票入場滿足好奇心。皮諾丘在故事中就像現代荒唐電影裡面的男主角一樣,會在最關鍵的時候做出最愚蠢的決定。

就是那種,明天就要結婚了,前一晚的單身派對會玩過頭。隔天從酒醉中醒來,發現應該要在圓山飯店內結婚的自己,竟然莫名其妙身在沖繩,就此錯過自己的婚禮。

然後,花了幾天時間趕回台灣跪求新娘原諒,結果發現自己得了菜花偷偷跑去電燒,謊稱要自我懲罰禁慾一個月。寬宏大量的新娘好不容易原諒了男子,約定一個月後重新舉辦婚禮,結果婚禮上出現藕斷絲連的前女友說自己懷孕了。

皮諾丘大概就是這種貨色。而故事裡有一個藍髮仙女,總是不斷地給皮諾丘幫助,給皮諾丘溫暖。哪怕這小混蛋總在最後一刻背叛她的信任。

傳統的男性階層世界

之所以說這種哀傷可能對男性比較明顯,是因為這個故事幾乎沒有女性的事,這是一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故事。雖然書中有一個不斷包容的藍髮仙女,但她在故事中除了在皮諾丘挫敗時給予支持與包容,就沒有其它功能了。在仙女家以外的世界只有男性,而且是一個很殘忍的男性世界。

皮諾丘在故事中會不斷接觸比自己有權勢的男性角色,例如偶戲團的團長、強壯的魚人、有錢的商人、奴隸主,每一個比皮諾丘強勢的男性,都是用資源、勞動力的角度看他。

當他們發現自己在皮諾丘身上無法獲得原本設想的利益時,就會想辦法用殘暴的方式榨取皮諾丘的最後一絲價值。可能是把它當柴燒,可能是把它吃掉或者剝皮做成器具。而跟皮諾丘差不多地位的人,要不是想要從他身上騙財,就是想要騙他的身體(器官?)。

木偶奇遇記描繪的世界,是一個有毒男子氣概橫流,並且男性之間弱肉強食的世界。而女性的角色,被強制規定要給予無限的包容與支持,就算皮諾丘不斷背叛,藍仙女也是無怨無悔的扮演母親、情人、朋友的角色。就算仙女自己因遭背叛而心痛致死多次,也要不斷地復活擔任承接這個木頭男孩的容器。

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一名老木匠,他為皮諾丘付出自己最後的外套,就算遭到背叛但還是在皮諾丘失蹤時不斷尋找。但這個父親跟藍仙女不同,他較為嚴厲,而且總是缺席,故事開頭沒多久就被關起來,又沒多久就被海怪吞了(皮諾丘也沒著急去找他)。

跟仙女給予的包容與指引不一樣,感覺老木匠給皮諾丘的資訊,大部分都是出於自己受傷害後的記憶。而這種經驗傳承如果是來自社會底層的經驗,對所謂的出人頭地(階級流動),其實沒什麼用。

老木匠的世界觀都是來自口袋一分錢都沒有的底層。他只知道讀書好像是一條階級上升通道,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會欺負人,知道世界很危險好像有很多騙子。

這些傳承看起來像是教育青少年不要上當受騙,但這種經驗的傳遞都很像以訛傳訛。騙子對口袋已經一分錢也沒有的人沒興趣,那些社會恐怖事件對青少年來說,就跟鬼故事差不多,這種教育方法對皮諾丘這種青少年來說,根本就是必須反叛的指示燈。

更不用說皮諾丘才活那麼幾年,在他有限的人生裡,是不會有驗證老木匠教誨的機會,只有自己上一次當才會明白世界真的有騙子。這種基於希望皮諾丘不要受傷害,但又無法說清楚的狀態,是必然發生也必然無用的。這就是一種悲哀,跟能詳細論述、推論甚至展示與實際投入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

所以,我覺得皮諾丘勢必要受那麼多苦難。也是一定要做那麼多任性之舉,這就種悲哀,我覺得是一種階級悲哀。

故事一直不斷強調「上學」強調「讀書」,而每當皮諾丘逃離受教育這件事時,就會遭逢厄運。最後,他一定會落入某種被迫勞動的境地裡。最後甚至變成一頭驢子。

看見他人是從木偶變人的契機

我想故事是想跟我們說,如果你不好好「受教育」那你之後就只能給人當牛馬。我想這是皮諾丘原著的時代性吧,作者如果知道現在就算大學畢業,其實很是很容易給人996做牛馬,像驢子一樣拉水車可能還不算很差,不知作何感想。

印象中迪士尼改編版,最後皮諾丘是在仙女施法後輕鬆變成小男孩的。但這個故事書中皮諾丘變成小男孩,其實花費很長漫長的時間。

首先是他開始為別人工作,他為了能供養木匠一天一杯牛奶的需求,開始心甘情願給人打工。然後他在工作中獲得肯定,還另外兼職開始累計一點小積蓄。

最後,他在聽聞一隻蝸牛跟他講曾經幫助自己的仙女遇到困難時,不假思索地就把積蓄全部貢獻出來希望能幫上忙。期間他也讀了很多書,開始練習寫作。當他忘記自己能不能變成小男孩這個問題時,他才真的變成小男孩。

我覺得,不單單是因為他幫助了仙女,而變成男孩。故事的鋪陳更像是他在社會系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開始不只服務於自己的慾望本能,他開始服務他人讓他變成一個人。

也許有一股社會力量,再把人變成木偶

考慮原著成書的年代,這種說教式的結論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在AI爆發的今天,我反而擔心會不會那隻AI像皮諾丘一樣突然變成小男孩。而我們其中的一些同胞,反而變成木偶般的存在。

我的這個擔心應該是合理的。皮諾丘成為人,其實是一個人從孩童狀態轉變為成人。也許木偶奇遇記是一部很早期的青春期反叛故事。現代我們反而沒有那麼明確的年齡與生命階段的分界了。前陣子,我學到一個字就是「年齡酷兒化(age queering)」。

酷兒過去通常是指那些性別與性取向模糊的人群,例如LGBT+族群。美國有些社會學家將這個詞延伸應用到年齡上,年齡酷兒化,就是說過往我們認為尋常的年齡界限已經不存在了。

成人幼兒化近年越來越多社會學者在關注,這邊說的幼兒化,是指成年人在認知能力、情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沒有達到跟他生命週期相配的成熟度。一個生理上成年的人如果在情緒控管、挫折容忍、交往進退上表現得像個小孩,是一種退化。

講白了,就是巨嬰...大概就是喝不到飲料,就在人家店裡撒潑的成人。

據說英文裡有個專門描述此狀態的詞叫做kiddult(kid+adult)。具體現象大概就是該稱呼為老年的階段,開始改稱自己為壯年,讓我這種應該屬於青壯年的人只好把自己的生命階段往下降一點。導致一小部分四十幾歲的人,能夠自豪的事情就是收藏一堆GK模型而已,引以為傲的地方是某幾個入手的頭雕產量極少。

成人幼兒化的機制

美國社會學者 Keith Hayward 在他的《Infantilised: How Our Culture Killed Adulthood》裡面認為讓社會巨嬰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廣告宣傳。除了廣告大規模的把成年人當成幼兒來哄騙外,廣告形象也大量使用青少年。但那些產品是要賣給成年人,甚至螢幕形象也常常使用孩童、嬰兒來讓成年人自我帶入。

廣告可以說有系統的在推銷各種「盡享自由,毫無責任」的生活方式給世界,他們描繪的男性形象就是作風隨性、喜歡惡搞、愛開玩笑、喜歡啤酒、汽車、運動(美國派那樣吧?)這種男性形象被稱為「Mook」。女性就是被描繪為介於女孩與少女之間,面部與穿搭會明顯比青少女在幼兒化一點點,這種形象被稱為「Midriff」雖然是幼態,但該凸的地方還是要凸,該凹的也要凹。

加上社交媒體上的KOL,用展示自己生活的方式放大這種怪異的成人形象,在社會內創造一種集體的認知扭曲。讓成年人也嚮往青少年那種「有自由無責任」的生活方式。

從小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應該說根本無法長大吧?

我相信成長一定是伴隨著一些挫折而來,雖然不一定要打斷手骨顛倒勇,但挫敗與復合就是成長的常見方式。而我們的學校,現在小心翼翼的保護每個學生,對挫折已經到了快要零容忍的地步。更是把原本該有的成長,都剝奪了。

皮諾丘對藍仙女與老木匠的每一次背叛,都像是一次被廣告吸引而超額消費的現代成人。被美好旅行廣告吸引,好像到了某個秘境,享受過那裡自由的空氣自己可以煥然一新。名牌首飾彰顯了一種隨性時尚的生活,好像擁有那個信物自己就能走入那樣的生活風格。

現代人,真的是稍有不慎就會像皮諾丘一樣,被騙去號稱不用讀書只要玩樂的玩具王國。但在那邊待上五個月,驢耳朵就長出來了。沒多久就要被人賣去當牛馬拉水車了....(卡債欠太多的確也是這樣)。

這次重讀皮諾丘,我覺得真正恐怖的不是小木偶旅途中的那些驚險。真正恐怖的是小男孩有沒有可能,有天會變回小木偶?我覺得這個世界,在用各種機制把我們還原成木偶。

沈淪的生活 是像地心引力一樣難以逃離的存在

小木偶的狀態與小男孩的狀態,讓我想到海德格描述的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沈淪的生活」另一種是「本真的生活」。

在海德格的觀點中,「沈淪的生活」主要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陷入了那種不自覺、從眾、缺乏本真存在(authenticity)的狀態。也就是說,人們往往默許自己被「他人」(das Man)支配,沉迷於平庸、無反思的生活模式中,忽視了自我存在的有限性和獨特可能性。這種狀態使得人們遠離了對「死亡」這一存在極限的直面和認識,從而喪失了激發自我轉化與真正自由抉擇的契機。

小木偶狀態幾乎刀槍不入,在故事中小木偶應該是只要頭還在,八成是可以修復的。其中更有一個橋段,小木偶被騙子絞刑,他掛在樹頭上一整晚也沒事。

等到騙子都累了,還去睡一覺再回來看看,小木偶還沒死。死亡與木偶無關,生命對木偶來說就像是無限的一樣。這種永生幻覺對應了沈淪的生活,因為忽視自身死亡的可能,好像有無盡的時間一樣。擁有無限時間,所有的重要事項都可以推遲,眼前的享樂變成不去白不去,重要的事情之後再說就好。

而小男孩模式,因為意識到自己的死亡,了解自己存在的極限,才有分配籌碼的必要。如果你的銀行帳戶無限,看到稍微喜歡的東西,那就可以下手了。但正因為預算有限,我們在很多事情上才要做出取捨。

不只意識到我們自己的有限性,一旦意識到自身的死亡元素,我們也會看到他人的有限性。故事中藍仙女就死過幾次,前幾次小木偶顯然不在乎,如果沒有對死亡有所認識,會誤以為能與他人相處的時間也近乎無限。但身邊的人,尤其是長輩,他們其實有自己的生命歷程,而且他們離死亡越來越近了。

沈淪的狀態,容易讓人變成木偶。而且恐怖的是,沈淪狀態的存在,是近乎地心引力一樣普遍,可以說只有不斷奮力彈跳的人才能脫離。而我們總是要休息的,這讓每個想保有本真的人焦慮、惆悵。

「內阻力」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之敵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一生之敵》(簡體書),作者是一位美國作家 Steven Pressfield 這個作家特別的地方在他很早就確定自己一定要當作家。但是!他一直到52歲才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書,據他自己描述他蹉跎了27年的時間。到底是什麼事情耽誤了他創作,他把那個阻止他創作的東西叫做「內阻力」並且試圖用這本書描寫出來。

什麼是內阻力呢?用書中的話來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兩種人生:一個是正在過的,另一個則是從未真正過的。而這兩種人生之間隔著的,正是內阻力。」換言之,一切阻礙你成為理想中自己的力量,都可稱為內阻力。

例如,下定決心開始健身,買了昂貴的器材,最終卻只剩下角落裡一堆積滿灰塵的廢物;又或是想要轉換跑道,追求心儀的職業,卻遲遲無法完成必要的準備;或者對某個知識領域充滿熱忱,卻因瑣事纏身,始終無法靜下心來閱讀一本好書或修習一門課程。因為內阻力的阻礙,我們最後只能成為資深夢想家,卻永遠無法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捕捉到我前面講的,那種近乎「地心引力」般,普遍存在又強大的力量。它試圖把每個人不斷拖拽回木偶狀態。

《一生之敵》的作者認為,內阻力有四個基本特點:

1. 方向性:內阻力總是與我們最該做的事情背道而馳,提示我們哪些事對長遠發展更有意義,那些被我們不斷拖延的任務往往正隱藏著自我實現的契機。

2. 欺騙性:內阻力常常偽裝成合理的懶散或緊急事務,把真正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包裝起來,使人陷入繁忙的瑣事中,從而逃避真正的自我提升。

3. 內源性:內阻力根植於我們自身,由恐懼滋養——無論是對失敗的恐懼、對他人評價的擔憂,還是對成功後不被認可的焦慮,這些恐懼都是虛幻的想象,只有切斷恐懼的補給,才能戰勝內阻力。

4. 普遍性與恆定性:無論是誰,追求生活意義與方向的人都會面臨內阻力,且它不會因某次勝利而消失,而是一直伴隨在每個渴望改變的節點上,成為我們一生中需要不斷對抗的「敵人」。

作者以自己和其他創作者的經歷說明,即使是成功的作家或演員也無法完全避免內阻力,我們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迎戰它,並爭取在部分鬥爭中獲得勝利。

要怎麼對抗內阻力,書中有一些闡釋,但有沒有用我覺得還是看人。不過作者明確指出了這種內生於我們心裡的障礙,加上社會的機制在給我們的內阻力添柴加油。這種綜合力量,讓每個成年人都要不斷不斷的跟自己的 kiddult 化對抗。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覺得《皮諾丘》給出的答案雖然很老古板,但應該是有用的。就是大量的閱讀,練習寫作。去讀那些對自己來說有點難的書,去寫那些對自己來說有點難的思考。

大挫折我們承受不了,但小挫折就小成長嘛。

《皮諾丘》這本書該不該買?

最後談一下《皮諾丘》這本書。這本書製作上蠻精良的,裝幀跟印刷感覺都花了不少功夫。但文字內容我覺得讀起來有點平淡,大人要看會有點過於簡單,有可能是翻譯顧慮讀者很多會是小孩,或者是要盡量還原原著(我不知道)。敘事的方式有很多的重複,但這是童書的特色,會一直不斷重複重複過去的情節。可能是因為以前童話都是要用講的比較多,每次到一個段落都要前情提要一下?最後就是畫風,這本的畫風有點陰鬱,裡面有很多應該是未完成的草稿圖。有一點像在看富奸的週更,喜不喜歡就看個人了,我自己是比較對不到頻率。

整體來說,當童書應該適合,但因為價格近千元,大人想要買回家看我不會無腦推,還是自己去書店翻一下再決定。畢竟這種書要買就買紙本吧,書店看喜歡就直接帶走。

本週閱讀紀錄就寫到這,我去看看自己的鼻子長度如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秦客的烹讀筆記
1會員
41內容數
大部份會是閱讀與我互動的文字紀錄,可能會有少部分的影視觀賞紀錄,以及更少部分的電子商務經營感悟。有人說,書架上未讀的書是自己尚未完成的部份。我很喜歡這種浪漫的想法。但未完成的部分太多,就變成書債了!也可以將此視為一個積欠書債的人們聚集討論的地方。
秦客的烹讀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讀完 J.M. Coetzee 小說《Disgrace》(中譯:可恥)我實在沒想到,連假讀完後到現在我盡然產生快一萬字的閱讀筆記。只能說我跟這個作者的頻率可能很合,相見恨晚。他的小說被我當成一面鏡子,照見我對羞辱、庇護、責任與現代文明的理解。 筆記太多又太雜亂無系統,可能只對也讀過的人有用,就
2025/04/10
讀完 J.M. Coetzee 小說《Disgrace》(中譯:可恥)我實在沒想到,連假讀完後到現在我盡然產生快一萬字的閱讀筆記。只能說我跟這個作者的頻率可能很合,相見恨晚。他的小說被我當成一面鏡子,照見我對羞辱、庇護、責任與現代文明的理解。 筆記太多又太雜亂無系統,可能只對也讀過的人有用,就
2025/04/07
今天我們要繼續探討中年危機如何變成轉機,並一起來了解「投射」這個重要概念。 我們將以榮格心理學者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的解釋為主,來深入探討「投射」的作用。 上次我們談到,中年危機的核心在於,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預設地圖失靈了。這份地圖是由童年經歷和第一成年期共同塑造的。而要理解這
2025/04/07
今天我們要繼續探討中年危機如何變成轉機,並一起來了解「投射」這個重要概念。 我們將以榮格心理學者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的解釋為主,來深入探討「投射」的作用。 上次我們談到,中年危機的核心在於,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預設地圖失靈了。這份地圖是由童年經歷和第一成年期共同塑造的。而要理解這
2025/04/03
當一個40上下的男人,開始考慮買台紅色跑車,或者開始跟快要能當自己女兒年紀的人交往。我們都會戲稱「中年危機」爆發了。中年危機在當代文化中很常被提及,但它的定義卻很模糊。〈中年之路〉一書,很細緻地為我們拆解「中年危機」到底是什麼,怎麼發生的。跟我一起來了解吧。 中年危機的訊號 當我們看到四五十歲的
2025/04/03
當一個40上下的男人,開始考慮買台紅色跑車,或者開始跟快要能當自己女兒年紀的人交往。我們都會戲稱「中年危機」爆發了。中年危機在當代文化中很常被提及,但它的定義卻很模糊。〈中年之路〉一書,很細緻地為我們拆解「中年危機」到底是什麼,怎麼發生的。跟我一起來了解吧。 中年危機的訊號 當我們看到四五十歲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童書,小天下、接力出版社,適合3~10歲以上,是彼得.布朗的繪本合輯,整體評分:★★★☆☆ 1.我的老師是怪獸-不,我不是;2.奇妙的花園;3.老虎先生;4.我不怕胡蘿蔔怪;5.我不怕內褲怪;6.蠟筆怪
Thumbnail
童書,小天下、接力出版社,適合3~10歲以上,是彼得.布朗的繪本合輯,整體評分:★★★☆☆ 1.我的老師是怪獸-不,我不是;2.奇妙的花園;3.老虎先生;4.我不怕胡蘿蔔怪;5.我不怕內褲怪;6.蠟筆怪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前進夢幻森林 故事從動物們因為受到【野獸們】騷擾, 想要前往夢幻森林一路上的過程, 是個極短篇而且是開放結局的繪本。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前進夢幻森林 故事從動物們因為受到【野獸們】騷擾, 想要前往夢幻森林一路上的過程, 是個極短篇而且是開放結局的繪本。
Thumbnail
賴馬創作的兒童繪本《帕拉帕拉山的妖怪》,是一本非常受歡迎的兒童繪本,敘述因為心慌誤判而造成大眾心理害怕的故事,賴馬試圖透過一個關於恐懼的故事,帶領孩子面對恐懼,並理解與釐清自己的感受,透過詼諧有趣的畫面,傳達遇事要沉著應變的道理。這本書也是賴馬創作20周年的紀念作品,賴馬重新以父親的角色為作品去蕪存
Thumbnail
賴馬創作的兒童繪本《帕拉帕拉山的妖怪》,是一本非常受歡迎的兒童繪本,敘述因為心慌誤判而造成大眾心理害怕的故事,賴馬試圖透過一個關於恐懼的故事,帶領孩子面對恐懼,並理解與釐清自己的感受,透過詼諧有趣的畫面,傳達遇事要沉著應變的道理。這本書也是賴馬創作20周年的紀念作品,賴馬重新以父親的角色為作品去蕪存
Thumbnail
「怪獸與貝瑟妮」出版了,讀書會的孩子肯定會瘋掉啊!聽說第一集有人已經三刷了。為他為什麼要三刷呢?他說:「就是好看啊!」還一直問我第二集何時出版? 這不就來了嗎?感謝出版社火速出版第二集,讓孩子繼續追著怪獸跑!孩子們(的家長)快去訂書吧! . 以下是推薦小語 以為沒有怪獸的日子,貝瑟妮與
Thumbnail
「怪獸與貝瑟妮」出版了,讀書會的孩子肯定會瘋掉啊!聽說第一集有人已經三刷了。為他為什麼要三刷呢?他說:「就是好看啊!」還一直問我第二集何時出版? 這不就來了嗎?感謝出版社火速出版第二集,讓孩子繼續追著怪獸跑!孩子們(的家長)快去訂書吧! . 以下是推薦小語 以為沒有怪獸的日子,貝瑟妮與
Thumbnail
《誤讀童話》 ✍️作者:宋文里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4/26 📝閱讀記錄: 這本書同樣是看了IG大神的書評分享而選讀的,結果驚為天人🤣,因為很顛覆「童話」,擴大整個頭腦的想像,這是給成人看的童話故事,也是讓我們擴充閱讀想像的好書。
Thumbnail
《誤讀童話》 ✍️作者:宋文里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4/26 📝閱讀記錄: 這本書同樣是看了IG大神的書評分享而選讀的,結果驚為天人🤣,因為很顛覆「童話」,擴大整個頭腦的想像,這是給成人看的童話故事,也是讓我們擴充閱讀想像的好書。
Thumbnail
從沒想過,我的人生會和木瓜沾上邊, 我有多麼害怕木瓜呢? 別說吃了,我連碰到聞到都不願意, 大家喜愛的木瓜牛奶, 我更是謝謝不聯絡。 但聯經的姸廷推薦這本《木瓜是我的》時, 不爭氣的我立刻被動物們和小男孩的表情吸引, 可惡,這麼可愛,必須要認真看看, 我就看你這木瓜是到底可愛
Thumbnail
從沒想過,我的人生會和木瓜沾上邊, 我有多麼害怕木瓜呢? 別說吃了,我連碰到聞到都不願意, 大家喜愛的木瓜牛奶, 我更是謝謝不聯絡。 但聯經的姸廷推薦這本《木瓜是我的》時, 不爭氣的我立刻被動物們和小男孩的表情吸引, 可惡,這麼可愛,必須要認真看看, 我就看你這木瓜是到底可愛
Thumbnail
好記得童年時看過數集小王子的動畫,當年看得一頭霧水。如今長大了,第一次認真閱讀這故事後,說不上喜歡,但總算看得明白。對此我只想問:「這怎會是一本童書呢?」
Thumbnail
好記得童年時看過數集小王子的動畫,當年看得一頭霧水。如今長大了,第一次認真閱讀這故事後,說不上喜歡,但總算看得明白。對此我只想問:「這怎會是一本童書呢?」
Thumbnail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
Thumbnail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
Thumbnail
繼續在某機構帶青少年讀書會,這次讀「紅色羊齒草的故事」。是舊書,小魯重新出版。出版那一陣子看到不少人說,這是讓他一再閱讀,而且淚流滿面的一本書。老實說,我沒有讀過這本。好奇這本有什麼魔力,讓這麼多喜歡呢?不讀則已,一讀也是「淚流滿面」,所以選為讀書會用書。 . 這是人和動物之間情誼的故事。
Thumbnail
繼續在某機構帶青少年讀書會,這次讀「紅色羊齒草的故事」。是舊書,小魯重新出版。出版那一陣子看到不少人說,這是讓他一再閱讀,而且淚流滿面的一本書。老實說,我沒有讀過這本。好奇這本有什麼魔力,讓這麼多喜歡呢?不讀則已,一讀也是「淚流滿面」,所以選為讀書會用書。 . 這是人和動物之間情誼的故事。
Thumbnail
不受限的想像力國度!顛覆經典童話,處處充滿驚喜
Thumbnail
不受限的想像力國度!顛覆經典童話,處處充滿驚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