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過敏鼻塞的我,除非是瓦斯外洩等級的臭味,很少意識到周遭環境的味道。
和同事聊天,才發現對嗅覺靈敏的正常人而言,某些氣味就像傷眼的穿著般擾亂心神。脫掉鞋子後的腳臭、夏天冷氣房的汗臭、身體皮屑伴隨而來的體臭、健康亮紅燈的口臭、腸道細菌分解食物後的排氣⋯⋯我的健身教練精闢形容她在學生臥推時聞過的口臭:「如果氣味可以像牙菌斑顯示劑一樣染色,我會看見一大坨粉紅色。」氣味即政治。曾看過資料,男性汗腺的排汗量高於女性,但使用止汗劑的女性人數卻遠高於男性。一如這世間運行已久的性別法則——男人擴張,對於越界毫無自覺;女人不只要守護自己的邊界,更小心翼翼地避免打擾他人。
氣味是一個人的隱形外衣。就像《寄生上流》當中,男主人在司機身上聞到「窮人」的味道;操縱氣味,可以在不知不覺間,巧妙的調換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香水》當中,容貌醜陋的葛奴乙穿上香水,讓群眾為他陷入瘋狂。
我和同事開玩笑說,不如我來創業賣「老異男改造福袋」,內容物包含:棉質手帕巾、護手霜、去味洗髮精、控油洗面乳、清爽身體乳,可付費加購曬過太陽、剛熨燙好的襯衫,不知道有沒有市場?
題外話:因為這個話題,我花了一個週末逛各種香水網頁,香水品牌的文案真是文學作品級的範本(上一個讓我有這種感覺的商品是我大學時期很紅的指甲油品牌UNT)。白木蘭葉、羅馬洋甘菊、雪松、金合歡、番紅花、鳶尾花、天竺葵葉、日本香橙、佛手柑⋯⋯光是這些名詞的組合,用讀的就覺的好好聞。
某品牌體香系列的文案是:「旨在讓您隨時隨地保持優雅的衛生潔淨,維持與同事、親友及周遭人們的美好關係。」可見辦公室的氣味困擾有多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