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籤詩:
「勵志芸窓意寂寥,青燈青史讀青宵。光明喜看秋天好,折桂蟾宮步獨超。」籤詩故事: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自己所喜歡的領域,並不是所謂的主流,大家會如何選擇?
是選擇堅持下去呢?還是改條路走呢?
這次的籤詩,老天爺想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喜歡的領域,剛好不是主流時,選擇堅持的話,有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這首籤詩的主角是匡衡。他是誰呢?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人,是西漢時的經學家。
匡衡哥家從祖上到他爹,世代都是農夫,還是那種窮到家裡只有四面牆,其他什麼都沒有的農夫。因為實在太窮困了,他們只能配合太陽公公的作息時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為什麼呢?
因為,家裡太窮了,根本買不起蠟燭和油燈,晚上烏漆麻黑,伸手不見五指,除了睡覺還能做什麼呢?
但是,匡大哥卻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很喜歡讀書,可是白天他必須工作幫忙賺錢,只能在晚上讀書。於是這位大哥做了一件事,他偷偷地在鄰居家的牆壁挖一個洞,借著鄰居家的光來看書,這就是「鑿壁借光」這句成語的由來。
後來,他讀書讀出了名聲,尤其對《詩經》特別有研究。他解說的《詩經》特別能吸引人的興趣,當時流傳這一句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意思是,沒有人可以解說《詩經》的含義,那就由匡衡來跟眾人說說,他所解說的《詩經》,非常有趣,大家聽了之後,會笑到下巴掉下來。很誇張吧!
然而,從這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猜想,研究《詩經》應該不是當時的主流。
是的,沒有錯!
因為當時的皇帝—漢宣帝對「儒家」不太喜歡,只要跟儒家有關的領域,他都也沒啥興趣。再加上匡大哥本人的考運也不是太好,參加過好幾次國家考試,可惜結果都落榜。重考了好幾次,好不容易才通過。但因為他研究的是《詩經》,所以也沒有受到重用,只能在地方做個小官。
這種不得志的狀況,一直等到宣帝的兒子—漢元帝即位後,才終於出現轉機。
雖然他的仕途一開始並沒有開出紅盤,但由於他的實力還是受到很多學者的肯定,也累積很多粉絲,所以在漢元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他,也很欣賞他的學識能力。因此,等到元帝當上皇帝,可以當家做主後,匡衡終於受到重用。
在漢元帝這個大老闆的支持下,匡衡的官位開始一路往上升,最後終於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不負責任解籤:
從匡衡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身為一個知識工作者,匡衡所鑽研的領域,完全不是當時的主流。在當時那種皇權時代,所謂的主流,就是皇帝喜歡什麼,什麼就是主流。然而,匡衡並不隨波逐流,他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專心投入,成為當時的佼佼者。
但是,也不是說,只有堅持自己喜歡的領域,就一定可以得到的認同。其實,匡衡為詩經的研究,創造出不同的高度。怎麼說呢?
他身為一個研究詩經的學者,竟然可以在解說時,說到讓聽的人哈哈大笑,可見他不只研究得很透徹,而且他還能站在聽眾的角度,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說到讓人覺得非常有趣,成功引起大家的興趣。
不只是如此,如果他只是想搏眾人一笑,那就是把學問的檔次降低了。然而他還做到讓其他學者也認同,可見他不只做到精通,還做到了真正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學識高度真的非常不同。
籤詩吉凶:
坊主認為這是一支重點不在於所學是否為主流領域,而是如果可以做到既有深度,同時又能讓眾人喜歡,就可以有機會翻轉的上籤。
匡衡努力嗎?一定很努力的,都鑿壁借光了,還能說不努力嗎?
但是,跟他同時期的人,只有他一個人努力嗎?其他人就沒有認真嗎?我想不是的,努力的人很多很多,但是為何最後他最後能成功翻轉命運?運氣當然有幫忙。然而在運氣加持之前,他不僅努力,而且是做有意義的努力,不是做讓自己感動的努力。
什麼意思?
意思是他不只努力研究而已,還懂得說人話,讓大眾喜歡與接受他的貼文。然而,他所說的人話,也不是那種衝流量的譁眾取寵,而是做到有理有據的趣味。所以他的個人頻道不只流量高,點閱率也高,同時他的受眾範圍也很廣,除了一般人之外,也有專家學者。正因為如此,最後才能在運氣的加持下,得到漢元帝的賞識,最後晉身成為朝廷大官。
因此,老天爺透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就算我們喜歡的領域不是主流沒有關係,想要堅持堅持下去也是可以,但是要做有想法的努力,這樣才能:「光明喜看秋天好,折桂蟾宮步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