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聊聊一個公部門內常見的小現象——當遇到特別細膩、講究的主管時,公文審核會變成怎麼樣?
公務體系的審核困境
每個人因為成長背景不同,個性也各異。在職場上,有些人做事細心,注重細節,但有些人則可能過於吹毛求疵,導致許多業務進度受影響。
如果這樣的人只是你的同事,你可以選擇盡量少接觸;但如果他是你的直屬主管,那麼你的案件可能會在審核階段來來回回、反覆修改,無論怎麼調整,主管都還是不滿意。
於是,在公務體系內,就出現了一個「不成文的現象」——當這類主管請假時,相關單位會趁機送公文,以加速流程。
為什麼公文會修改這麼多次?
公家機關的作業程序講求層層審核,每一個環節都有對應的主管把關。一份公文通常需要經過數位長官簽核,最終才能定案。但當不同層級的長官對細節的要求不同時,情況就變得複雜了。例如:
• 第一位主管要求你往「東」修改
• 你改好送出後,第二位主管又要你往「西」調整
• 第三位主管看過後,認為應該往「南」修正
• 等你終於調整到第四關,第四位主管又有新的見解……
這樣的狀況不但影響案件進度,也會讓負責承辦的公務員疲於奔命。
該如何調適心態?
對於這樣的現象,每個人的應對方式不同。我的建議是:接受變動,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1. 做出「自己的版本」,但不執著:在你的專業範圍內,提出合理的公文內容,但不要過度堅持己見,因為公文最終還是要依照長官的指示修改。
2. 順應審核流程,不與自己過不去:當公文送到不同層級時,就按照當下主管的要求進行修正,避免讓自己陷入「這樣改到底對不對?」的自我懷疑中。
3. 保持彈性,減少內耗:在公務體系內,過度堅持自我反而容易徒增壓力。與其糾結於「這樣改到底合不合理?」,不如順勢而為,讓流程自然推進。
我認為,與其把自己當作一顆毫無選擇的螺絲釘,不如先踏出第一步,把自己當作一個具有彈性的彈簧——該伸展時伸展,該收縮時收縮,如此一來,才能在這個體系中走得更長遠。
至於第二步是什麼?接受任何後果,被罵、被唸、被投訴,只要自己內心這關過得去,就沒什麼事能綁住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