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目的與範圍
本報告針對「夥伴注意:超實境影響力!」專案進行綜合性評估,嘗試量化其社會影響力及其成效。包含對計畫實施歷程、學員技能培力、合作單位回饋等,希望提供具體且量化的成果,作為未來專案優化與長期推廣的依據。此外,本報告亦反思計畫中的挑戰與改進方向,確保後續活動能更高效地實現專案目標。

▲ 活動結束之大合照
專案願景與使命
我們致力於推動身心障礙者的媒體賦能,協助他們突破限制,運用聲音參與社會服務。同時,社福組織能夠以Podcast為載體,用最小成本,放大宣傳效果,形成雙向互利的運作模式,這些核心精神在後續的夥伴好計畫中得以延續,實現跨媒體形式的創新服務。
專案核心價值
- 媒體培力:活用「真礙放送中」之執行經驗,進一步提升本課程之教學品質
- 創新模式開發:除了賦能之外,在本課程中,還須與組織端溝通企劃提案,並做出修正,使學員體驗初步之提案流程,為學員未來接案提供實務經驗。
- 專案合作的實驗場域:組織可透過學員的參與與提案流程,驗證新穎的媒體合作模式是否契合實際需求,為未來持續拓展品牌傳播與跨界合作提供靈感與範例。
執行方式
為了讓學員在理論與實務上都有紮實的學習基礎,本計畫以「多階段課程」為設計主軸,期望透過線上課程、實地取材與成果發表,培養學員的Podcast實作能力與合作溝通技巧,最終達到宣傳公益組織、深化公益價值的目標。
線上課程:知識奠基與技能培力
本次課程邀請廣播與Podcast製作經驗豐富的譚勻捷講師,線上帶領學員學習聲音節目製作流程。
課程內容包括Podcast基本概念、主持技巧、音檔剪輯技巧(使用Audacity),幫助學員快速掌握節目企劃與製作的核心技能。
實地取材:理論結合實務
學員共6名分為3組,與3個合作NGO單位(無礙玩家社企電商、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接洽,進行訪談與節目錄製。學員透過實際參與,完成了3個Podcast節目,作品被合作單位高度認可,並用於對外宣傳。
成果發表與開放式論壇:分享與交流
成果發表會於2024年10月19日舉行,邀請學員親友、合作單位代表及外部參與者。發表會上,學員針對節目內容進行簡報,分享其創作歷程。會後設計開放式讓學員與觀眾互動交流,深入討論創作挑戰與學習心得。

▲ 成果發表會以開放式論壇進行
執行成效
- 身障青年培訓透過企劃撰寫、錄製、訪談、剪輯等多元實作訓練,培育身障青年掌握 Podcast 製作全流程,最終完成 3 組高品質聲音作品,並獲得合作單位的高度肯定與宣傳使用。
- 合作單位與作品完成度預計招募 6 間合作單位,但因報名人數不足,最終與 3 間單位合作。然而,整體作品品質精緻度遠超前一屆,雖未達初始數量目標,但成效受到肯定。
- mentor 導師指導全程由具備廣播製播經驗的勻捷、伯謙兩位導師擔任 mentor,協助每組學員進行創作與製作,引導產出高品質的節目內容。
- 成果發表會與經驗交流於活動最後舉辦成果發表會,讓每組成員上台分享作品與創作過程,並邀請合作單位進行短講。開放式論壇設計促進學員與各單位的深度交流,現場反響熱烈。
- 與合作 NPO 建立良好關係透過持續合作與溝通,與參與的 NPO 建立起穩固且友善的夥伴關係,為後續更多合作機會奠定基礎。
- 提升作品效益與曝光將學員成果作品於台北廣播電台節目《科技社群敲敲門》播放,大幅提升宣傳效益與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作品影響範圍。
目標
- 長期目標:透過新媒體培力與合作模式,持續為身心障礙者打造友善的自媒體發展環境,最終促進其職涯能力與社會參與,實現社會共融與平等。
- 短期目標:以課程與實作方式,迅速提升身心障礙者的 Podcast 製作技能,並協助合作單位產出優質的公益宣傳內容,以強化其社會影響力。
投入
- 資源:
- 專業講師與合作夥伴:如譚勻捷等具廣播實戰經驗的導師。
- 專業設備:錄音設備、剪輯軟體(Audacity)等。
- 財務支持:場地費用、講師酬勞
- 平台曝光:臺北廣播電台節目《科技社群敲敲門》、夥伴注意社群平台。
- 參與者:
- 身障學員:共 6 位。
- 合作單位:無礙玩家社企電商、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等具社會服務背景的組織。

▲ 無礙玩家之合作單集

▲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合作單集

▲ 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合作之單集
活動
- 課程設計
- Podcast 製作與主持技巧:基礎錄製、剪輯技術,並融入廣播口條與主持實務。
- 剪輯技能培訓:Audacity 介面教學、音訊剪輯及後製混音要領。
- 實地取材與節目企劃實作:帶領學員至合作單位進行採訪、錄製與內容規劃。
- 實施歷程
- 分階段線上線下課程 (8-10 月):讓學員在理論與實作之間交互學習。
- 合作單位訪談與Podcast錄製:與單位討論需求,錄製高品質聲音內容。
- 成果發表會與經驗分享:最終統整學員作品,並邀請單位代表參與交流。
產出
- 直接成果
- 3 組 Podcast 作品:完整呈現合作單位及社福議題,提升其公益宣傳效果。
- 身障學員實作經驗:獲得從企劃、錄製到後製的全方位技能。
- 成果發表與交流:呈現各組作品,並進行創作過程分享與座談。

▲ 學員認真介紹節目內容
- 間接成果
- 合作單位提升公共曝光與影響力:有助於社福組織在社群或廣播平台進一步傳遞核心理念。
- 學員職涯能力提升:累積媒體實務經驗,提升職業自信與未來接案機會。
短期影響
- 身障學員:
- 獲得聲音媒體製作與溝通技巧,增進自我表達能力。
- 培養實際專案操作經驗,強化職涯規劃與社會參與度。
- 合作單位:
- 經由優質媒體內容增加知名度與曝光量。
- 與團隊保持良好互動,為後續更多創新合作模式奠定基礎。
長期影響
- 擴大身心障礙者新媒體就業可能:打破傳統就業侷限,推動多元職場生態。
- 帶動更多組織參與合作:吸引更多公、私部門單位認識並投入相關培力計畫,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合作生態。
影響邏輯圖
資源投入
↓
活動實施
↓
產出成果
↓
短期影響
↓
長期影響
執行困境與反思
本次「夥伴注意:超實境影響力!」計畫的實踐過程中,透過新媒體培力課程,多位身心障礙青年不但獲得實作經驗,也在團隊合作與實戰情境中展現了潛力與韌性,進一步提升了自信與專案經驗。
然而,計畫進行中也顯現了一些需要優化的環節。首先,雖然線上課程能突破地理限制,但長時間的遠端學習仰賴學員的高度自制力,未來將嘗試線上與線下課程交互進行,並確保不同學習進度的學員都能順利跟上進度。其次,個別學員的背景溝通不足,也導致了講師在課程中出現性別誤會等衝突,因此未來將加強課前準備與講師說明,以避免類似狀況再度發生。
此外,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無法持續運用。為此,未來考慮增設個人品牌經營與接案中介等,協助他們將所學轉化為實際收入或長遠發展。
社會影響力評估
《夥伴注意:超實境影響力!》的聲音媒體培力方式,不僅協助身心障礙者取得實用新媒體技能,也進一步探討了居家工作需求,從而在以下層面展現出多元的社會影響:
基於問卷調查的深刻洞察:揭示居家工作需求
- 高比例重度身心障礙者:調查顯示,72%的受訪者為重度身心障礙者,顯示居家工作的需求相當明顯。
- 辦公環境不友善:61.1%擔憂辦公場所缺乏對障礙者的配套與支援。
- 無障礙設施不足:55.6%認為居家環境更安全、熟悉。
- 需使用輔具與彈性工時:33.3%需要特定輔具來協助日常工作,亦有相同比例的受訪者希望彈性調整工作時間。這些數據凸顯身心障礙者對居家工作模式的強烈需求,也說明本計畫在居家工作技能培力上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以問卷結果指導培訓內容:對應需求的課程設計
- Podcast 製作與主持:72.2%受訪者有興趣,希望學習聲音錄製、剪輯與節目主持技巧。
- 社群小編技能:61.1%想了解圖文設計、數據分析等經營社群的基礎能力。
- 短影音與數位廣告:55.3%想掌握短影音製作、專業設計及數位廣告投放等進階技巧。這些偏好為未來課程規劃提供了明確方向,著重於相對低門檻、卻能帶來高職涯發展潛力的技能,協助身心障礙者在新媒體領域更具競爭力。
促進社會認知:打破對身障者能力的刻板印象
- 廣泛曝光與正面迴響:透過成果發表會、廣播節目與社群媒體宣傳,學員作品讓大眾重新認識身心障礙者的創造力與專業度。
- 改變僱用態度:成功案例為企業帶來實質參考,進一步改善社會對身障者就業能力的既有偏見。
支持個人成長:賦能與重建自信
- 突破心理障礙:課程過程中,參與者學習到的不僅是技術,更克服了溝通與表達上的障礙。
- 典型案例:例如,一位腦性麻痺學員在主持節目並分享自身心路歷程後,自信心大幅提升,為其他學員提供了正面示範。
NGO合作與效能提升
- 優質內容增進社會影響力:與三家非營利組織共同製作的 Podcast 內容獲得高度評價,並已正式應用於宣傳途徑。
- 組織曝光度提升:高品質的節目合作為 NGO 帶來更多關注,也進一步擴大了社福議題的影響力。
綜觀而言,這次計畫在推動居家工作模式與新媒體培力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展望未來,將持續根據問卷調查與實踐經驗進行課程優化,並探索更多技能與職業模式,例如支持身障者接案與打造線上庇護工場模式,以推動更完善的職場融合與社會參與。這些努力將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創造具體且可持續的發展機會,也進一步實現多元共融的社會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