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懶人包:申請條件、金額及流程一次搞懂!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懶人包:申請條件、金額及流程一次搞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育兒不僅是情感的陪伴,還有不少經濟壓力。不過好消息是,就業保險提供了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幫助父母在育兒期間,特別是留職停薪時,能夠輕鬆減輕經濟負擔。而且,如果父母雙方都是被保險人,還可以選擇同時申請,讓你們一起分擔育兒責任。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基本條件

只要你符合以下條件,就能輕鬆申請:

• 年資滿1年:只要你在就業保險中累計年資滿1年。

• 子女未滿3歲:申請人必須是子女尚未滿3歲。

• 依性別平等工作法辦理育嬰留職停薪:向投保單位申請育嬰留職停薪,並遵守相關規定。

如果父母同時是被保險人,則可以選擇輪流申請或同時申請,讓照顧工作能夠更靈活安排。即使是同性婚姻家庭也適用這項津貼。

津貼金額:最多可領12個月!

這筆津貼是基於你過去6個月的平均月投保薪資的60%來計算,還會再加發政府的2成補助,總共可領取**80%**的薪資,最多可發放6個月。

如果父母都同時請領,合計可以領取12個月。舉例來說,假設父母的平均月投保薪資為38,200元,每個月父母各自可領到30,560元,兩人合計每月可領到61,120元,全年最高可領366,720元!這對育兒家庭來說,無疑是雙倍的經濟支持。

男性父母也越來越積極參與育兒

自從111年1月18日修正後,父母可同時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男性勞工的參與顯著增加。勞保局統計,113年男性申請人數達25,282人,相比於110年的16,472人,增長了53%。男性申請的比例也從110年的20%上升到113年的27%,顯示出男性愈來愈願意共同承擔育兒責任。

申請方式簡便

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方式也很簡單,你可以選擇:

• 書面申請:直接提交書面申請資料。

• 線上申請:可由被保險人本人或委託投保單位線上辦理。

勞動部提醒,如果在育嬰留職停薪期間仍有工作,或者是擔任單位負責人,則無法請領這項津貼。

總結

育嬰期間,父母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從小擁有父母的陪伴。借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父母不僅能在經濟上獲得支持,還能有更多機會共同分擔育兒責任。符合資格的父母,記得把握這項福利,讓你們能在育兒路上走得更輕鬆!

圖片來源:勞保局

圖片來源:勞保局


avatar-img
小保羅勞動小教室的沙龍
31會員
51內容數
在勞動科普中,將勞動領域的一些簡單的概念介紹給大家,讓各位快速進入勞動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5月1日除了是國際勞動節,在台灣也是《勞動基準法》明定的國定假日之一喔! 這一天,勞工依法可以放假;如果雇主要求你出勤,那麼工資一定要加倍給付! 但到底「加倍」是怎麼算?來來來,3分鐘帶你看懂! 【勞動節出勤工資怎麼算?】 ✔ 5月1日如果沒有上班 → 正常領薪水! ✔ 5月1日如
職場職災造成離職,勞工朋友們別擔心!勞保提供續保機制,讓您在療養期間仍享有保障,老年給付權益不中斷,保費更享有補助!快來瞭解如何申請續保,保障您的權益。
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勞保續保流程說明,合併申請書、簡訊通知、線上查詢進度等便利措施,讓父母更輕鬆申請。
5月1日除了是國際勞動節,在台灣也是《勞動基準法》明定的國定假日之一喔! 這一天,勞工依法可以放假;如果雇主要求你出勤,那麼工資一定要加倍給付! 但到底「加倍」是怎麼算?來來來,3分鐘帶你看懂! 【勞動節出勤工資怎麼算?】 ✔ 5月1日如果沒有上班 → 正常領薪水! ✔ 5月1日如
職場職災造成離職,勞工朋友們別擔心!勞保提供續保機制,讓您在療養期間仍享有保障,老年給付權益不中斷,保費更享有補助!快來瞭解如何申請續保,保障您的權益。
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勞保續保流程說明,合併申請書、簡訊通知、線上查詢進度等便利措施,讓父母更輕鬆申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