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坐在書桌前,望著眼前的兩封郵件。
一封來自一間大型行銷公司,開出的薪資比他過去上班時高出 50%,希望聘請他擔任內容總監,帶領一個十人的團隊,負責公司的品牌行銷戰略。另一封則是來自一家新創品牌,對方願意與他簽下長期顧問合約,每月固定支付高額顧問費,讓他以外部顧問的身份,持續提供策略支持,但時間彈性,他仍能經營自己的品牌與事業。兩條路,都比他當初剛離職時看到的世界寬廣得多。
「要回到職場,還是繼續自己的路?」
這不是關於哪條路比較安全,而是關於他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他仔細分析了第一封邀請信的條件。
薪水確實高,職位也有挑戰性,但這意味著,他得重新回到朝九晚九的辦公室文化,所有時間都圍繞著公司轉,專案、會議、內部政治、績效壓力……這些他曾經熟悉的一切,會再一次成為生活的核心。
他確實能獲得更高的收入與更明確的職場發展,但問題是——這條路的終點,真的會比現在更自由嗎?
「如果這份薪水只是換來更高級的牢籠,那它真的值得嗎?」
他知道,回職場的確是條「穩定」的路,但這種穩定,卻也讓他再次失去對時間與選擇的掌控。
第二封邀約,則是一條未知的道路。
長期顧問的模式,讓他可以維持時間彈性,不受限於公司體制,他可以同時經營個人品牌,甚至發展其他的收入來源。但風險在於,沒有公司合約的「保證」,萬一半年後對方取消合作呢?萬一市場變化,他的專業不再被需要呢?
這不是沒有風險的選擇,但他回頭看看這一年來的經歷——自由的本質,本來就是風險與選擇並存的。
他已經證明自己能夠在市場上生存,甚至能夠主動創造機會。現在,與其回到職場換取薪資上的安全感,他更想挑戰看看,能不能將這條「自由職業」的路,走成真正的「個人事業」。
「與其追求穩定,不如讓自己變得不可取代。」
這一刻,他的選擇變得清晰。
王宇打開郵件,回覆了第一封信:
「感謝您的邀請,但目前我已經確立了自己的事業方向,因此無法接受職位。」
然後,他點開第二封郵件,正式確認合作細節。
他知道,這條路依然充滿挑戰,依然有不確定性,但這一次,他不再害怕。
因為真正的自由,不是不用工作,而是你能選擇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