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功課、考試寫錯要罰寫數十次以便讓學生記住正確答案的年代,次數以錯的內容來決定,假設一個錯字可能是重抄一百次,一個複雜的理化程式也許是解個三十遍,現在還有這樣的「手罰」嗎?妳沒有下一代,並不清楚,但清楚的記得小學的某一天,班上那位跟妳一樣瘦小、綁著兩根麻花辮的女同學,如何從容又架式十足地進行她的罰寫作業。
溽暑鼓噪著有大片田野可奔跑玩耍的鄉下小孩,那些沒有考滿分的兒童啊,還是得心不甘情不願的將屁股黏牢椅子,握緊筆桿一遍遍的將錯字改正,每到一個段落,會看見有隻小手,忍不住停下來甩呀甩的,彷彿這麼做就能消除手腕以下的痠感,而毫無意外的絕對都是一隻右手──這地球多數人的慣用手。
就在妳停筆甩手,順便扭扭脖子時,瞥見了那位女同學將原本右手上的筆自然的換到左手繼續抄寫。用左手寫不是反而拖累進度嗎?妳想當然耳,卻不自覺的被她毫不拖沓的筆速給吸引得目不轉睛。臀部不知道幾時離開了座位,腳步跟隨著漸漸漲滿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朝她的方向前進。作業簿上突來的一塊陰影,惹得專注罰寫的她不禁抬起頭來。妳會用左手寫字?擋住光線的罪魁禍首這樣問,而她只是笑笑。
與其說是疑問句,在脫口而出的同時其實比較接近是肯定句了,因為妳在那一刻已經看清左右手寫出的字跡毫無二致。都說字如其人,妳生性喜愛自由,不喜受約束,體制、框架那些都令妳難以喘息,妳的筆跡隨性子,自以為王羲之似的逍遙自在,可那位女同學寫出來的字卻是公認的賞心悅目,一看就是堂堂正正的好學生那種,是妳會懷疑每一筆一畫都是用尺刻出來的,方能端正至此。

可是左手耶,左手也能寫出這樣好看的字!所以我身邊有左撇子耶!可以左右開弓也太酷了吧!妳對她的崇拜與內心驚奇的發現,令妳雙眼發亮如星,也自此懷疑那些總是制止小孩使用左手的大人是否是合理的矯正。
2022 年,妳成為了貓咪褓姆,跟妳同期報到的那位大學剛畢業的女孩 H 和妳成為室友,明明年齡差距大卻莫名的與妳投緣。一日,妳們要開始學習貓咪美容了,從剪指甲開始。起初,妳以為她是因為不像妳有養過貓才會在操作指甲剪時如此生澀,後來才從她口中得知,她要用左手才有辦法使用剪刀。
妳不由得納悶,相處時日所見都是慣用右手,何以剪刀卻得用左手?於是妳把心裡那個需要求證的猜想向她發問。果不其然啊,又是一個被硬生生糾正成右撇子的左撇子,同樣都是手,卻因為使用的不是跟多數人一樣的右手就得挨罵、受懲罰,而這樣無理的事還不是妳這一輩、她那一輩,甚至是同婚都已經合法的現代仍在上演著這種代代相傳的左手有罪。

妳說起了外甥女剛在學習自己吃飯時,很自然地用起左手拿湯匙,「用右手!講幾次了!」她爸爸不僅嚴聲制止還帶動作了,妳無法置信都什麼時代了竟然仍有如此舊式觀念、還有這樣的軍式教育?!妳壓下心中怒意,無懼於對立的向顯然被嚇到的外甥女柔聲的說,沒關係噢,左手右手都可以,妳想用左手就用左手。
說完這段往事,妳感受到 H 情緒起了波動,眼眶也濕潤了,大抵是希望如果當時能有一個大人這樣告訴她,她便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事了吧。但妳畢竟只是外甥女的小阿姨,一兩次的反轉觀念,力量終究大不如她的生身父母,次數多了,反而還會讓她更錯亂也說不定,關鍵仍在於為人父母後可以去意識到,孩子使用左右手就跟性向一樣,是天生的,不需要去否定、去責罵、去矯正。
1997 年,萬芳推出一張名為《左手》的專輯,封面是她雙手捧著臉頰,光碟所印則是她用左手拉著一撮瀏海與微笑的唇。第一首歌是當年引發全臺討論代理孕母的連續劇《姻緣花》主題曲〈放逐〉,第三首〈左手〉則是她的口白。

在〈為什麼用左手就要被懲罰?萬芳:和別人不一樣不是你的錯〉這篇文章裡,萬芳提及那張專輯曾辦過一個左手聯誼的活動,各個不同年齡的左撇子,說著各自的際遇,主要是搞不懂為什麼被打?到底是錯在哪裡,不懂啊!
錯在少數吧,少數就得服從多數吧,妳悶悶的想。可是童年記憶中那位女同學左右開弓的那幅美好畫面深植妳心,右手痠了可以換左手不是超讚的嗎!
雖有一說法,右手掌管左腦邏輯,左手掌管右腦創意,嚮往成為創作人的妳,一來為了激發右腦、二來秉持著左右均衡、三是想讓生活多些變化,就像從家裡到公司可以研發出新的路線,發現更多新意,於是多年前開始嘗試用左手刷牙,現在要換右手刷反倒有些無所適從了。
左手刷牙上手後,妳試著用左手拿筷子吃飯,無奈原本進食速度便慢的妳,實在無法於上班時間慢條斯理地吃完一頓飯,只能投降。直到新冠疫情期間失業了,全世界被迫停下來,妳再度用左手拾起筷子,像個剛學習自己吃飯的小孩,笨拙的夾菜、夾飯粒進口中,學過正念飲食的妳,體認到用非慣用手吃飯真是最好的正念飲食了,可以全神貫注於食物。直到現在雖然麵食與部分滑溜的食物還是得仰賴回右手,也總算沒放棄的持之以恆了。
倘若用非慣用手刷牙是初階、吃飯是中階,那麼寫字便是高階了。去年妳開始抄經,有感於越寫越快無疑失去靜心的目的,某個夜晚突發靈感:何不改換左手?抄寫完畢後,妳實在忍不住想讓人猜一猜,哪一個是妳左手所寫,哪一個又是家母的字跡了?

猜猜看,哪張是左手寫的呢?
與拿筷相同,左手握筆的妳回到了剛開始練習寫字的年齡,雖然過去每每看左撇子寫字,那筆畫的順序因與妳不同,反而讓妳感到十分酷炫,待自己真的動筆時,卻是連手肘都不知怎麼擺了,妳隱隱憶起首次使用智慧型手機時,光是用大拇指與食指將圖拉大就覺得自己的動作愚蠢極了,十多年前的記憶猶新,但是卻想不起剛學寫字時那些磕磕絆絆的滋味了。
於是妳在左手抄經時回味了一番,在換隻手重新學習已經熟悉的事物中,也喚醒孩童之眼看見自己新的可能,任由那份好奇心去探索左手可以做到的程度,其實無非是練習次數的累積罷了,珍貴的是,妳明白所有習以為常的事,好比走路,都是仰賴無數次的跌倒學會的,妳開始會留心全身上下每個骨骼、肌肉、關節配合妳執行的任何動作,那種與身體重新連結起的親密感很美妙,內心也不再害怕、擔憂步入中年後還在擔任初學者是不是丟臉之事了。
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
選擇方案讓我知道你的喜好~
《好好》:至少 30 篇的療癒練習
《陪我織情網》:五個房間的長文
《讀到飽》:好好 + 陪我織情網,百篇以上